摘要:当全球都在寻找绿色能源新方案时,一项来自广西大学鲁鹏教授团队的研究,把“咖啡渣”变成了真正能发电的材料。这项成果近日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FM)上,题为:“A Fully Degradable and Encl
废弃咖啡渣 也能“发电”?
当全球都在寻找绿色能源新方案时,一项来自广西大学鲁鹏教授团队的研究,把“咖啡渣”变成了真正能发电的材料。这项成果近日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FM)上,题为:“A Fully Degradable and Enclos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Based on Spent Coffee Grounds Triboelectric Material”。研究团队在工作中使用飞纳台式扫描电镜(Phenom),揭示了咖啡渣发电材料的微观结构——让这杯“科学咖啡”,更加香浓有力。
研究背景:绿色能源的“材料瓶颈”
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是一种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创新装置,常被用于可穿戴设备、环境传感和风能采集。但传统 TENG 多采用 PTFE 等不可降解高分子作为摩擦材料。它们性能强,却难降解,对环境不友好。科研界长期面临两大痛点:缺乏高性能可降解负摩擦材料;以及可降解 TENG 结构脆弱,不利于量产和应用。
01.创新一 让咖啡渣“重生”为电能材料
研究人员将咖啡渣与可降解高分子聚己内酯(PCL)共挤出,制备出 SCG-PCL 复合颗粒。咖啡渣富含木质素、纤维素、脂肪酸等成分,表面粗糙、含有大量负电性官能团(羟基、羧基),显著提升摩擦起电能力。
02.创新二 3D 打印打造“全封闭式”绿色发电机
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 3D 打印技术,用导电 PLA-C 与 PLA 构建外壳,内部填充 SCG-PCL 颗粒,制成一个全封闭、全可降解的发电模块(SP-TENG)。这种模块完全密封、防潮抗氧化,成本仅为PTFE装置的23%,功率密度 12.28 mW·m,可稳定运行 9400 次循环,且 6 个月后电压仅衰减 6%。
在研究中,团队使用飞纳 Phenom 台式扫描电镜对材料进行形貌表征,帮助科研人员发现咖啡颗粒均匀分散于 PCL 基体,表面呈现多孔粗糙结构,显著提升有效接触面积。飞纳电镜凭借高分辨率、低真空快速成像和极简样品制备流程,让科研团队快速洞察生物质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
03.应用拓展:风能采集与道路预警
团队进一步将 SP-TENG 集成进风能采集装置,实现自供电应用:在风速 9–11 m/s 时,输出电压达 30V,可点亮 LED 阵列、驱动温湿度传感器;在复杂道路环境中,可作为风能驱动的交通警示系统,通过闪光或声音提醒驾驶员减速。
04.从“废渣”到“新能源”的闭环创新
这项研究实现了从废弃物到能源材料的绿色闭环:废弃咖啡渣 → 高性能发电材料;可降解结构 → 环境友好无污染;飞纳电镜 → 揭示微观机制;应用验证 → 绿色自供电系统。这不仅是一项材料创新,更是一种可持续科研的典范。
“每天喝下的咖啡,或许就是未来的能源。” 在飞纳电镜的助力下,这一想法正在从实验室走向现实。让显微世界的每一次观察,都成为科技创新的起点。
来源:复纳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