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衣哥一句“女儿订了”,直接把全网震醒:原来农村胖姑娘也能挑到好女婿。
大衣哥一句“女儿订了”,直接把全网震醒:原来农村胖姑娘也能挑到好女婿。
11月12日,朱之文对着镜头说,雪梅跟邻村小伙把日子定了,选个良辰就办酒。
没有豪车排场,没有天价彩礼,只有一句“人老实,我放心”。
消息一出,评论区瞬间刷屏:这小伙子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
雪梅今年26,身高一米六,体重一百八,性格闷,说话就低头。
过去三年,媒人踏破门槛,朱之文一律摇头。
他最怕的就是有人借女儿蹭流量,蹭完就跑。
这回的小伙,家里就三间平房,父母种两亩蒜,手机还是三年前买的。
朱之文托人暗访了四个月,确定对方没开直播、没拍视频、没注册短视频账号,才点头。
小伙的日常被扒了个底朝天:
早上五点帮父亲拔蒜薹,八点去镇里送菜,下午在冷库搬箱子,一天挣一百二。
晚上回家给母亲熬中药,再陪奶奶看新闻联播。
雪梅第一次去他家,他炒了四个菜,其中一盘西红柿炒蛋放了四个蛋。
雪梅回来说:他舍得给我吃蛋。
朱之文听完只嗯了一声,转头就去找人算日子。
有人酸:不就是看上大衣哥的钱?
朱之文直接回:我闺女陪嫁一套房、一辆车,外加现金五十万,婚后全写两人名。
对方要是冲钱,大可以躺平,可小伙依旧在冷库搬箱子,一天不落。
朱之文说:钱我可以给,但脊梁骨得他自己长。
这句话被无数家长截屏,当成挑女婿新标准。
雪梅的抖音账号一夜涨粉三十万,私信99+。
她只发了一条视频:两人蹲在蒜地,小伙教她怎么捆蒜薹,背景音是呼呼的风。
评论区最高赞:原来胖女孩也能被温柔以待。
雪梅回复了三个字:慢慢来。
简单三个字,让多少身材焦虑的姑娘瞬间破防。
朱之文这回学精了,婚礼不对外收礼,只摆二十桌,全是亲戚。
他提前放话:谁带手机直播,直接请出去。
婚庆公司想拍素材做宣传,开价十万,被他拒了。
他说:嫁闺女不是办晚会,热闹留给家人,隐私留给孩子。
一句话,把之前靠他婚事变现的账号全堵死。
有人算了一笔账:
朱之文年商演减少,直播带货每月也能进账几十万,加上之前攒下的,家底少说几千万。
五十万陪嫁只是零头,真正值钱的是流量。
可小伙至今没开账号,也没辞职,每天仍搬箱子。
朱之文说:肯干就是最大的保险,比任何合同都管用。
这句被小镇青年抄进签名:先搬箱子,再谈未来。
雪梅的弟弟朱小伟两段婚姻教会朱之文一件事:
门第可以不对等,但人品必须对等。
第一段婚姻,女方直播带货,三天两头让朱小伟出镜,最后人散钱散。
第二段婚姻,陈萌生完娃就关直播,安心开童装店,日子反而稳了。
朱之文这回把标准提前亮出来:想进门,先关镜头。
事实证明,远离镜头,才能靠近幸福。
婚礼日期还没定,镇上的照相馆已经推出雪梅同款旗袍,租一天三百。
冷库老板给小伙提前包了一万红包,说:继续干,不飘。
蒜农也蹭热度:今年蒜价涨了两毛,大伙说托了雪梅福。
一场普通订婚,硬是把整条产业链带火。
朱之文哭笑不得:我唱十年歌没把蒜价唱涨,闺女订个婚就涨了。
最扎心的是评论区一句话:
雪梅胖、内向、学历一般,却照样找到靠谱人,因为她爸拼命护住了她的平凡。
那些嫌闺女胖、嫌闺女不漂亮的家长,真该学学朱之文:
孩子不是商品,不用摆橱窗里让人挑,先让她在家里被宠成宝,出去才不会自降身价。
这段话被转发二十万次,直接冲上当天的热搜。
再不做父母的保护伞,下一个被挑来拣去的就是自家孩子。
全网独家,内部流出,马上删:
挑女婿最硬的三句话——
能关门过日子,能低头干活,能抬头护妻。
明天就用这三句去问那个想娶你闺女的人,答案不对,直接免谈。
来源:小六看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