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笑我成绩差,我成名校教授,他们尴尬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5 10:10 1

摘要:我叫李默,现在是一名大学老师。今天翻看高中毕业照,那些面孔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的事。那时候,我在班里是倒数几名。数理化永远不及格,英语单词背了又忘。只有语文还能看,但也就是六七十分的水平。坐在我后排的刘强总爱用圆规尖戳我的后背。“李默,这次物理考了多少?二十八?我

我叫李默,现在是一名大学老师。

今天翻看高中毕业照,那些面孔

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的事。

那时候,我在班里是倒数几名。

数理化永远不及格,英语单词

背了又忘。只有语文还能看,

但也就是六七十分的水平。

坐在我后排的刘强总爱用圆规

尖戳我的后背。“李默,

这次物理考了多少?二十八?

我闭着眼睛都比你高。”

他声音不大,但周围的同学

都能听见。有人低头偷笑,

有人装作没听见。

我当时只是把腰挺直了一点,

没有回头。我知道回头的话,

他会更来劲。刘强是我们班

物理课代表,理科很好,

尤其是物理,经常接近满分。

他长得高大,篮球打得好,

在班里人缘不错。

而我又矮又瘦,戴着厚厚的

眼镜,整天埋在书本里,

却依然学不好。

放学路上,有时会碰到

其他班的同学指指点点。

“看,那就是五班的李默,

听说这次月考又是倒数。”

我把书包带子攥得紧紧的,

低着头快步走开。

那时候最怕的就是考试,

尤其是发试卷的时候。

老师念到我的名字和分数,

教室里总会有一阵轻微的

骚动。我能感觉到那些目光,

有同情,有鄙夷,更多的是

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有一次数学测验,我居然

及格了,考了六十二分。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可当我把试卷小心翼翼地

折好放进口袋时,听见

刘强对同桌说:“肯定是

抄的吧,他怎么可能及格。”

那一刻,我觉得比考不及格

还要难受。

高二文理分科,我毫不犹豫

选了文科。这让我稍微

好过一点,毕竟不用再面对

那些让我头疼的公式和符号。

但成绩依然在中下游徘徊。

班主任找我谈话,说按照

现在的成绩,可能连三本

都考不上。我爸妈都是普通

工人,他们除了叹气,

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高三那年,发生了一件事。

那天是期中考试后的班会,

班主任让每个同学站起来

说说自己的理想大学。

轮到我的时候,我小声说:

“我想考师范大学。”

教室里顿时安静了,然后

爆发出哄堂大笑。刘强的

声音最响:“就你?

别开玩笑了!”班主任

敲了敲桌子,让大家安静,

但我看见她也在轻轻摇头。

那天晚上,我在操场上

跑了一圈又一圈,直到

累得瘫倒在草地上。

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

但我没有出声。天上的

星星很亮,我想起小时候

躺在院子里数星星的日子。

那时候多好啊,没有人

在意你的成绩,没有人

嘲笑你的梦想。

就是从那天起,我决定

要拼命学习。不是为

了证明什么,只是不想

再被人那样笑话。

我开始每天凌晨四点

起床背书,晚上十二点

才睡觉。课间十分钟

也用来做数学题。

我把所有错题都抄在

本子上,一遍遍地看。

同学们说我疯了,

连老师都劝我注意身体。

但我没有停下来。

刘强还是经常拿我开玩笑,

但我已经不在乎了。

有一次他问我:“李默,

你这么拼命有什么用?

有些人天生就不是读书

的料。”我抬起头,

第一次直视他的眼睛:

“不试试怎么知道。”

他愣了一下,然后

讪讪地走开了。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

我的成绩终于进入了

班级前二十。班主任

在班上表扬了我的进步,

虽然刘强在后面小声说

“运气好而已”,但这次

没有人附和。

高考那天,我出奇地平静。

考完最后一门,走出考场,

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

我知道自己尽力了,

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

后悔。

成绩出来的那天,我的手

一直在抖。输入准考证号

的时候,按错了好几次。

当分数跳出来的那一刻,

我愣住了。超过一本线

三十二分。

我考上的是省里最好的

师范大学。收到录取

通知书的那天,我妈哭了,

我爸一直拍着我的肩膀,

说不出话来。

高中毕业聚会,我本来

不想去,但最后还是去了。

刘强考上了北京的一所

重点大学,学的是金融。

他依然是全场的焦点,

和同学们谈笑风生。

看到我进来,他愣了一下,

然后举杯说:“祝贺你啊,

李默,没想到你真考上

师范大学了。”

我笑了笑,没有说话。

大学四年,我比高中时

还要努力。每天除了上课,

就是泡在图书馆。

大四那年,我以专业第一

的成绩被保送研究生。

导师建议我继续读博,

我接受了。

博士毕业那年,我二十八岁。

很幸运地,我被北京

一所985高校录用,

成为文学院最年轻的

副教授。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时候,

看着下面坐着的学生,

我突然想起高中时那个

被嘲笑的下午。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

十几年过去了。

去年高中同学聚会,

我因为要参加一个学术会议,

没能去成。后来听去的

同学说,刘强也去了。

他现在在一家证券公司

工作,据说混得不错。

聚会上大家说起各自的

近况,当提到我现在

在那所名校当教授时,

刘强半天没说话。

后来有同学私下告诉我,

刘强那天喝多了,

一直念叨着“没想到

李默能混得这么好”。

今年春天,我去上海开会。

在机场,我听见有人

叫我的名字。回头一看,

是刘强。他比以前胖了

一些,眼角有了细纹,

但还是一眼就能认出来。

“李教授,”他笑着说,

“听说你现在很厉害啊。”

我摇摇头:“就是普通

教师而已。”

我们找了个咖啡厅坐下。

他告诉我他结婚了,

有个女儿,今年上小学。

“时间过得真快啊,”

他搅动着咖啡,“想起

高中时候的事,总觉得

挺对不住你的。”

我看着他,等着他

继续说下去。

“那时候年轻不懂事,

说了很多伤人的话。”

他停顿了一下,“其实

后来看你那么努力,

我就知道自己错了。

只是拉不下面子道歉。”

我笑了笑:“都过去

这么多年了。”

他抬起头:“我女儿

学习成绩不太好,

老师说她可能考不上

好初中。看着她每天

熬夜写作业的样子,

我就想起你。

我现在终于明白

你当年的感受了。”

机场广播响起,提醒

我乘坐的航班开始

登机。我站起身,

和他道别。

他握着我的手:“李教授,

能不能给我个建议?

该怎么帮助我女儿?”

我想了想,说:“告诉

她,成绩不代表一切。

但是如果有梦想,

就要坚持下去。

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

他点点头,眼神复杂。

走出咖啡厅的时候,

我回头看了一眼。

他还坐在那里,

低着头,不知道

在想什么。

坐在飞机上,我看着

窗外的云层,想起

很多往事。那些被

嘲笑的时光,那些

拼尽全力的日夜,

都变得很遥远了。

现在的我,每天

面对着不同的学生,

看着他们为成绩

焦虑,为未来迷茫。

我总会告诉他们:

人生很长,不要被

一时的得失困住。

但我没有说的是,

那些曾经看轻你的

人,终有一天会

看到你的光芒。

只是到那时候,

你已经不在乎了。那时的我正处在人生的低谷。

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时,

窗外还是一片漆黑。

室友们都在熟睡,

我轻手轻脚地穿衣洗漱,

然后去走廊尽头的楼梯间背书。

那里有盏声控灯,

每隔几分钟就要跺脚一次,

否则就会陷入黑暗。

有时候背着背着就睡着了,

头撞在墙上才猛然惊醒。

妈妈知道我学习辛苦,

每个月都会多给我一百块钱,

让我买点营养品。

可我舍不得花,

全都用来买参考书了。

早餐总是两个馒头配咸菜,

这样一个月能省下不少钱。

同桌看我这么拼命,

忍不住劝我:

“李默,别把自己逼太狠了,

身体垮了怎么办?”

我摇摇头:“没事,

我还撑得住。”

其实那时候我经常头晕,

有次在操场上跑步时

差点晕倒。

但想起刘强和同学们的嘲笑,

我就又有了动力。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我的成绩前进了十五名。

班主任在班会上说:

“这次要特别表扬李默同学,

他的进步很大。”

我低着头,假装在写作业,

其实手在微微发抖。

下课后,刘强经过我的座位,

轻轻“哼”了一声。

但我已经不在意了。

高三开学后,

学习氛围更加紧张。

教室里贴满了倒计时,

每个人的课桌上都堆满了书。

我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

精确到每分钟该做什么。

那段时间,

我瘦得只剩下一百斤,

眼镜度数又加深了。

妈妈来看我时,

摸着我的脸直掉眼泪:

“孩子,别太累了,

考不上也没关系。”

我笑着安慰她:

“妈,我挺好的。”

其实每次模拟考试后,

我都会偷偷哭一场。

进步总是很慢,

有时候还会退步。

但哭完了,

擦干眼泪继续学习。

我知道自己没有退路。

高考前一个月,

学校放了一天假让我们调整。

我却还是来了教室自习。

空荡荡的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

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

在黑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我望着那些光斑出神,

想起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

那些被嘲笑的时刻,

那些独自苦读的夜晚,

都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放。

突然听见敲门声,

是班主任王老师。

她走进来,

在我前排的座位坐下:

“李默,怎么不休息一下?”

我推了推眼镜:

“老师,我还想再看看书。”

王老师叹了口气:

“别太紧张,

你这一年来的进步

大家都看在眼里。”

她顿了顿,

又说:

“其实我一直想跟你说声对不起。

当年你站起来说想考师范大学时,

我也不太相信你能考上。”

我愣了一下,

没想到老师会说这个。

“但是现在我相信,

你一定会是个好老师。”

王老师说完,

拍了拍我的肩膀就走了。

我坐在那里,

很久都没有动。

窗外的梧桐树在风中摇曳,

发出沙沙的响声。

那一刻,

我突然觉得所有的委屈

都烟消云散了。

高考那三天,

我出乎意料地平静。

每考完一门,

我就把它彻底忘记,

专心准备下一门。

考完最后一科英语,

走出考场时,

夕阳正好。

很多同学在门口拥抱哭泣,

我却很平静。

回到家,

我倒头就睡,

整整睡了十二个小时。

这是三年来

我第一次睡得这么踏实。

等待成绩的日子

反而比备考时更难熬。

我帮父母在工厂干活,

想让自己忙起来。

工友们都知道我高考完了,

见面就问考得怎么样。

我总是笑笑说:

“等成绩出来才知道。”

其实心里早就翻江倒海。

查分那天,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手抖得连准考证号

都输错了三次。

当分数跳出来那一刻,

我反复数了三遍

确认自己没看错。

超过一本线三十二分。

我冲出房间,

抱着妈妈又跳又笑。

爸爸在一旁偷偷抹眼泪。

那天晚上,

我们一家三口吃了顿火锅。

爸爸破例喝了酒,

脸涨得通红:

“我儿子有出息!”

他反复说着这句话。

填报志愿时,

我毫不犹豫地

选择了省里最好的师范大学。

班主任劝我考虑更热门的专业,

但我坚持自己的选择。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

邮递员在楼下大声喊我的名字。

整栋楼的人都探出头来看。

我拆信封的手一直在抖,

当看到“录取通知书”

五个大字时,

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

妈妈抱着通知书看了又看,

爸爸赶紧给亲戚们打电话报喜。

那天晚上,

我又失眠了。

不过这次是因为太兴奋。

高中毕业聚会定在

成绩出来后的第二天。

我本来不想去,

但妈妈说:

“去吧,给高中生活

画个句号。”

我穿着最干净的白衬衫,

骑着自行车去了酒店。

包厢里很热闹,

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聊着。

刘强被围在中间,

他考上了北京的重点大学。

看到我进来,

他愣了一下,

然后举起酒杯:

“祝贺你啊李默,

没想到你真考上师范大学了。”

他的语气很复杂,

听不出是真心还是客套。

我笑了笑:

“谢谢。”

那天晚上,

很多同学来跟我碰杯。

有人说佩服我的毅力,

有人说早就看出我能行。

我只是微笑着,

没有多说什么。

聚会结束时,

刘强走过来:

“李默,

以前的事...

你别往心里去。”

我看着他,

第一次发现

他的眼神里有了躲闪。

“都过去了。”

我说。

走出酒店,

晚风吹在脸上很舒服。

我看着路灯下自己的影子,

突然觉得很释然。

那些曾经让我痛苦的事,

现在都成了过眼云烟。

大学报到那天,

父母执意要送我去学校。

看着师范大学气派的大门,

妈妈又红了眼眶。

爸爸帮我扛着行李,

在宿舍楼里跑上跑下。

临走时,

他塞给我一个信封:

“别太省,

该花的要花。”

我打开一看,

里面是五百块钱。

我知道这是他们

省吃俭用攒下来的。

大学生活比想象中更忙碌。

我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因为这是我最擅长的领域。

除了上课,

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

室友们笑我是“书呆子”,

但我乐在其中。

大一下学期,

我开始做家教赚生活费。

第一个学生是个初三男孩,

成绩很差,

对学习毫无兴趣。

看着他,

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我耐心地给他讲解,

用他感兴趣的方式

引导他学习。

三个月后,

他的语文成绩

从不及格提到了七十分。

他妈妈特意来学校感谢我,

还给我带了自家做的腊肉。

那一刻,

我感受到了

当老师的成就感。

大二那年,

我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站在领奖台上,

台下坐着全校师生。

我突然想起高中时

那个连及格都困难的自己。

原来只要不放弃,

人生真的会有转机。

我把奖学金的一半寄回了家,

剩下的买了更多的书。

爸爸在电话里声音哽咽:

“儿子,

你是我们的骄傲。”

大三时,

我开始准备考研。

每天五点起床,

在操场上边跑步边背单词。

那时候我已经不那么在意

别人的眼光了,

但努力已经成为习惯。

导师很喜欢我,

说我做学问很踏实。

他建议我直博,

我考虑了很久。

说实话,

我很想早点工作

帮父母分担压力。

但导师说:

“做学术需要静下心来,

你现在有这个条件。”

最终我选择了直博。

打电话告诉父母时,

他们沉默了很久。

我知道他们是担心

我的终身大事。

“爸,妈,

等我博士毕业,

一定找个好工作。”

我安慰他们。

博士阶段的研究

比想象中更难。

有半年时间,

我的论文毫无进展。

每天对着电脑发呆,

头发大把大把地掉。

有时候真想放弃,

但想到这一路走来的艰辛,

又咬牙坚持下来。

二十八岁那年,

我终于博士毕业了。

在毕业典礼上,

我穿着博士服,

手里拿着学位证书。

爸爸妈妈特意从老家赶来,

坐在家长席上不停地拍照。

导师拍拍我的肩膀:

“李默,

你是我带过的最刻苦的学生。”

我很庆幸遇到了这么多

帮助我的人。

找工作的过程很顺利,

北京一所985高校

向我抛来了橄榄枝。

面试那天,

我站在讲台上试讲。

看着台下坐着的评委,

我突然一点都不紧张了。

这些年站在讲台上的经历

让我从容不迫。

收到录用通知时,

我正在食堂吃饭。

看着邮件里的“恭喜”二字,

我的手微微发抖。

给父母打电话报喜时,

妈妈在电话那头哭了。

爸爸抢过电话,

声音洪亮:

“我就知道我儿子有出息!”

成为大学老师后,

我每天都很忙碌。

备课、上课、做研究,

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站在讲台上时,

我总会特别关注

那些坐在角落里

看起来不太自信的学生。

因为我懂得他们的心情。

去年评上了副教授,

我是文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

同事们开玩笑说我是“拼命三郎”,

我只是笑笑。

只有我知道,

这份“拼命”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有时候在校园里走着,

看着匆匆而过的学生,

我会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

那些苦与乐,

那些泪与笑,

都成了珍贵的回忆。

今年教师节,

我收到了很多学生的祝福。

其中一个学生写道:

“李老师,

您的课让我重拾对文学的热爱。”

看着这条短信,

我在办公室里坐了很久。

或许这就是我坚持的意义。

前些天整理书房时,

我翻出了高中毕业照。

照片上的我瘦瘦小小,

戴着厚厚的眼镜,

站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

而刘强站在正中间,

笑得阳光灿烂。

我把照片重新收好,

放回抽屉深处。

那些青春的记忆,

就让它留在过去吧。

现在的我,

更珍惜眼前的生活。

每天早上醒来,

我都心怀感激。

感激那个没有放弃的自己,

感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人生就是这样,

只要朝着目标不停前行,

终会抵达想去的地方。

虽然过程很艰辛,

但一切都是值得的。我打开门,发现是刘强。

他手里拎着水果,站在门口。

“听说你住这个小区,

就想着来看看。”

他笑得有些局促。

我请他进来坐。

他打量着我的书房,

目光在书架上停留。

“这么多书啊。”

他轻声说。

我给他泡了杯茶。

我们坐在沙发上,

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

最后还是他先开口:

“我女儿......

最近成绩又退步了。”

他从手机里找出照片。

照片上的小女孩

戴着厚厚的眼镜,

低着头,没有笑容。

“她班主任说,

照这个成绩,

可能考不上初中。”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我看着他,

突然想起多年前

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她喜欢什么?”

我问。

刘强愣了一下:

“喜欢画画。

可是这有什么用?

考试又不考。”

“让她画吧。”

我说,

“有个爱好是好事。”

他沉默了一会儿:

“李默,

其实我一直想问你,

当年你是怎么......”

他的话没说完,

但我明白他的意思。

“就是不想放弃。”

我说得很简单。

他点点头,

眼神复杂。

“我经常和我女儿

说起你的事。”

他忽然说,

“告诉她要有毅力。”

我有些意外。

“她听了很受鼓舞,

说想见见你。”

刘强不好意思地笑了。

“好啊。”

我说,

“欢迎她来玩。”

我们又聊了一会儿。

他说起工作的压力,

说起养家的辛苦。

“有时候真羡慕你,

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说。

我摇摇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

送他出门时,

夜色已经很深。

他握着我的手:

“谢谢你,李默。”

这一次,

他没有叫我李教授。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

我想起班主任

曾经说过的话:

人生是场马拉松,

不是百米冲刺。

回到书房,

我继续批改作业。

红色的批注

在台灯下格外醒目。

有个学生的论文

写得很用心,

我在评语里多写了几句鼓励。

也许这点鼓励

能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就像当年的我。

周末,刘强带着女儿来了。

小姑娘叫刘小雨,

很文静,不爱说话。

我带她参观书房,

她看到书架上的书,

眼睛亮了一下。

“你喜欢看书?”

我问。

她点点头,

小声说:

“喜欢看童话。”

我从书架上

取下一本安徒生童话,

送给她。

她接过书,

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刘强在一旁看着,

眼神温柔。

“李叔叔以前

学习也不好。”

他对女儿说。

小雨惊讶地看着我。

“是真的。”

我蹲下来,

和她平视,

“但是叔叔一直努力。”

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那天下午,

我们聊了很多。

小雨渐渐放松下来,

还给我看了她的画。

画上是只小鸟,

站在树枝上,

望着远方。

“画得真好。”

我由衷地称赞。

她害羞地笑了。

送走他们后,

我站在窗前,

看着父女俩

手牵手走远的背影。

突然觉得很欣慰。

也许这就是

当老师最大的幸福。

第二天上课,

我讲到了

《论语》中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看着台下的学生,

我说起自己的经历。

教室里很安静,

学生们听得很认真。

下课后,

有个学生来找我:

“老师,

您说的故事

让我很受触动。”

她眼睛红红的,

“我这次考试没考好,

本来都想放弃了。”

我拍拍她的肩膀:

“一次考试不算什么。”

她用力点头:

“我会继续努力的。”

看着她离开的背影,

我想起王老师

当年对我的鼓励。

这种传承,

也许就是教育的意义。

晚上回家,

收到刘强的短信。

他说小雨回家后

主动去写作业了,

还说要向李叔叔学习。

我看着短信,

笑了。

时间过得真快,

转眼又到期末。

学生们进入紧张的复习,

图书馆座无虚席。

我每天加班答疑,

经常很晚才回家。

有天下班路上,

碰到以前的学生。

他现在在读研,

特意回母校看我。

“老师,

多亏您当年的指导,

我才能坚持下来。”

他说。

我们站在路灯下聊了很久。

他说起研究的困难,

说起对未来的迷茫。

我静静地听着,

偶尔给点建议。

临走时,他说:

“您知道吗?

您是我们很多同学

心目中的榜样。”

我愣了一下。

“为什么?”

他笑了:

“因为您让我们相信,

努力真的有用。”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

我的眼眶有些湿润。

原来不经意间,

我也成了别人生命中的光。

寒假前夕,

学校举办教学交流会。

我被安排做分享。

站在台上,

我看着下面的老师,

有些紧张。

“其实我没什么特别的,

只是个不肯认输的普通人。”

我说。

我讲了自己的故事,

讲了那些苦读的夜晚,

讲了被嘲笑的时光。

也讲了后来

遇到的每一个转折。

台下很安静,

我能看到

有些老师在擦眼泪。

讲完后,

掌声持续了很久。

校长走过来

握着我的手:

“李老师,

你的故事

激励了很多人。”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

散会后,

几个年轻老师围住我,

问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就是想着,

再试一次。”

我说。

他们若有所悟。

那天晚上,

我独自在办公室

坐了很久。

翻看这些年的照片,

从青涩到成熟,

每一张都是回忆。

手机响了,

是妈妈打来的。

“儿子,

你爸想你了,

什么时候回家?”

妈妈说。

“很快就回去。”

我答应着。

挂掉电话,

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

突然很想家。

那个小小的家,

曾经是我

全部的动力。

订了回家的票,

给爸妈买了礼物。

爸爸的羊毛衫,

妈妈的羽绒服。

想象着他们

试穿时的样子,

心里暖暖的。

回家那天,

刘强发来短信:

小雨期末考试

进步了二十名。

还附了张照片,

小雨举着奖状,

笑得很开心。

我回复:

“替我恭喜她。”

飞机起飞时,

我看着越来越小的城市,

心里很平静。

那些曾经的苦难,

都化作了前行的力量。

回到家,

爸妈早就等在门口。

爸爸的白发又多了些,

妈妈的皱纹也深了。

但他们笑得很开心。

“我儿子回来了。”

爸爸大声对邻居说。

邻居们都围过来,

夸我有出息。

我不好意思地笑着。

晚上妈妈做了一桌子菜,

都是我爱吃的。

爸爸破例喝了酒,

脸又红了。

“我这一辈子,

最骄傲的就是

有你这么个儿子。”

他说。

妈妈在一旁抹眼泪。

我给他们夹菜,

听他们唠叨家常。

这种感觉真好。

第二天去拜访王老师。

她已经退休了,

住在老房子里。

看到我来,

她很惊喜。

“李默,

你现在可是名人了。”

她开玩笑说。

我带来她爱吃的点心,

我们坐在阳台上喝茶。

她说起以前的学生,

说起教育的变化。

“但你这样的学生,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她说,

“那么有韧性。”

我给她看手机里

学生的照片,

讲他们的故事。

王老师听得很认真。

“你是个好老师。”

她说。

这句话,

比我获得的任何荣誉

都让我感动。

回家的路上,

经过母校。

校舍已经翻新了,

但梧桐树还在。

站在校门口,

仿佛还能看到

那个瘦小的身影

匆匆走过。

门卫大爷认出我,

热情地打招呼。

“回来看看?”

他问。

我点点头。

走在熟悉的林荫道上,

回忆扑面而来。

那个在操场上

奔跑的少年,

那个在教室里

苦读的学生,

都已经远去。

但有些东西

永远不会改变。

比如对梦想的坚持,

比如对知识的渴望。

离开时,

我在校门口

站了很久。

这里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回到北京,

又开始忙碌的工作。

上课,研究,指导论文。

每天都很充实。

教师节那天,

收到很多祝福。

最让我意外的

是刘强也发了短信:

“谢谢你改变了我

对教育的看法。”

我回复:

“我们一起进步。”

中午,同事们聚餐。

大家说起教学中的趣事,

笑声不断。

院长举杯:

“为所有

不放弃的老师

和学生干杯。”

我们都举起酒杯。

那一刻,

我觉得自己

很幸福。

下午没课,

我在图书馆查资料。

偶然翻到

多年前的期刊,

上面有我的

第一篇论文。

看着青涩的文字,

不禁莞尔。

从那时到现在,

走了很长的路。

但学习永无止境。

晚上和研究生

讨论课题。

他们充满热情,

想法新颖。

看着他们,

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临走时,

有个学生问:

“老师,

您觉得

什么是成功?”

我想了想:

“成为更好的自己。”

她若有所思。

回家的路上,

秋意渐浓。

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

我想起很多事,

很多人。

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那些质疑过我的人,

都成了生命中的

一部分。

没有他们,

就没有今天的我。

到家时,

邮箱里有封邀请函。

是高中母校

百年校庆的请柬。

希望我作为

优秀校友发言。

我拿着请柬,

想了很久。

最后决定接受。

这不仅是个荣誉,

更是个机会。

告诉那些

正在奋斗的孩子们:

梦想可以成真。

准备演讲稿时,

我写得很认真。

不想说空话套话,

只想说说心里话。

那些真实的经历,

那些真切的感受。

校庆那天,

学校很热闹。

很多校友回来了,

包括刘强。

他带着小雨,

看到我,笑着招手。

“李叔叔!”

小雨跑过来,

给我看她的画。

画的是我站在讲台上。

“画得真好。”

我摸摸她的头。

刘强走过来:

“她现在

是班上前十名了。”

他的语气充满骄傲。

仪式开始,

我坐在主席台上。

看着台下

朝气蓬勃的学生,

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

轮到发言时,

我走到讲台前。

“同学们,

我曾经和你们一样,

坐在这里。

成绩不好,

被人嘲笑。”

台下安静下来。

“但我没有放弃。

因为我相信,

每个人都有

属于自己的光芒。”

我讲了自己的故事,

讲得比任何时候都动情。

看到有学生在擦眼泪。

“请记住,

今天的成绩

不代表明天。

只要不放弃,

终会迎来

属于自己的春天。”

掌声很热烈。

我看到台下

刘强在鼓掌,

小雨在鼓掌,

王老师在鼓掌。

那一刻,

所有的艰辛

都值得了。

结束后,

很多学生围过来要签名。

我认真地在

每个本子上写字:

“相信自己。”

有个瘦小的男生

小声问:

“老师,

我真的可以吗?”

我看着他:

“你可以的。”

他的眼睛亮了。

刘强走过来:

“讲得真好。”

我们并肩走在校园里。

“还记得吗?

我们以前

常在这里打球。”

他指着篮球场。

我点点头。

那些记忆

突然变得珍贵。

“时间过得真快。”

他感叹。

是啊,真快。

从少年到中年,

仿佛只是一瞬间。

但每一步

都走得实实在在。

晚上校友聚餐,

气氛很热烈。

同学们说起

各自的近况。

有人经商,

有人从政,

有人像我一

来源:小王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