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我们小区业余生活单调,没啥文化活动,现在好了,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文化活动场所,不仅有了学习、休闲的地方,还能交到新朋友,生活充实多了。”说起文化社区建设带来的变化,这位68岁的老党员伸出大拇指。
文化社区“精神家园”欢乐多
——蒙阴县聚力优质文化资源为幸福“加码”
在临沂客户端讯“老李,今天还去看书?”
“我到城市书房看看有没有新书,顺便打打乒乓球。”
11月12日早上,家住蒙阴县叠翠社区的李宝勤吃过早饭后,便从家里出来,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走去,一路上不时与邻居们打着招呼。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但在叠翠社区居民心里却涌动着文化暖流。在服务中心二楼,李宝勤轻车熟路地来到城市书房叠翠馆,翻阅起名著。
“过去我们小区业余生活单调,没啥文化活动,现在好了,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文化活动场所,不仅有了学习、休闲的地方,还能交到新朋友,生活充实多了。”说起文化社区建设带来的变化,这位68岁的老党员伸出大拇指。
与此同时,在服务中心一楼棋牌室,5位老人正在打扑克。“小区里一些老年人比我们上班还准时,每天早上都是等着工作人员来开门,奔向各自喜欢的活动室,看书、打乒乓球、练书法……”对居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叠翠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元轩很感慨。
文化是社区的灵魂和底蕴。叠翠社区以文化为纽带,加强文化阵地和文化队伍建设,打造“叠翠一家亲”文化品牌。
在叠翠社区,弘扬孝善文化、清廉文化等内容的横幅、彩绘比比皆是,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的城市书房、博爱家园、乒乓球室、棋牌室、直播间等更是满足了居民日常文化休闲需求。
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人的参与。叠翠社区大力培育壮大文化队伍,提高文化服务成效,让社区居民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通过组建夕阳红志愿服务队、优姿舞蹈队等多支社区文化团队,极大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除了组建文化团队,我们还打造了‘天赐良园睦邻文化节’‘共富集市’等品牌。其中,睦邻文化节到今年已连续举办了3届,居民们以美食为媒,以炭火为引,这不仅是味蕾享受与邻里温情的重逢,更是美食文化与文明家风的碰撞展现。”刘元轩说。
文化润心田、和谐聚人心。叠翠社区通过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让2600多位居民逐渐由“陌生人”变成“老熟人”,邻里关系更近了,社区“一家亲”的氛围日益浓厚。
“与叠翠社区一样的文化场景,如今在蒙阴县各个城市社区随处可见。目前,群众对社区文化生活的满意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说起文化社区建设取得的成效,蒙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邓力茹很自豪。
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蒙阴县以文化社区建设为载体,让文化融入治理,让活动凝聚人气,让服务惠及群众,推动社区从“居住共同体”向“精神共同体”转变。
如何借文化社区建设“东风”把社区打造成承载居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港湾?
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整合共享周边广场、公园等场所,形成覆盖全年龄段的“文化矩阵”;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培育全县优质文化服务项目10个,招募文化社区合伙人10个;结合社区居民就业增收,探索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变“文化创意”为“共富工坊”……通过多元聚力,一批充满活力、尚美向善、和谐共享的文化社区正在蒙阴县不断涌现。
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除了自上而下“送文化”,“种文化”也必不可少。11月12日上午10时,福山社区65岁的李翠香正带着国色天香旗袍文化志愿服务队,排练庆元旦文艺演出节目。“我是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也是县老年大学的旗袍老师。社区得知我的情况后,便邀请我在2021年成立这支服务队,一来活跃社区文化,二来传承旗袍文化艺术之美。”李翠香说。
近年来,蒙阴县通过精准摸排,让李翠香这样的文化达人从“旁观者”变为“主力军”,增强了社区文化人才力量。目前,全县共发展庄户剧团36个、广场舞队伍700多支、社区村居文化带头人800多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文化惠民,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行动”。为此,蒙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方艾表示,下一步,将聚焦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精准文化服务,把文化社区打造成居民的精神家园;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公益讲座、全民阅读、文化文艺、家风家教等文化惠民活动,让活动接地气,让群众乐于参与、成为主角。
如今,行走在蒙阴山水之间,活动室飘出墨香,广场上传来戏韵,手机屏幕跃动着精彩演出——文化惠民的种子,已在这片红色热土生根发芽,绽放出动人的幸福之花。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丁立国 韩纪功 通讯员 张圣虎 吕昕 陈世琪
编辑:王玉婷
来源:在临沂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