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大集上“滚”出来的元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21:53 1

摘要:不知道是不是上了年纪,远离家乡之后每每阴天、降温都会想起小时候和老家的细碎小事和滚烫的美食。今天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胶东大集上现滚的元宵。

不知道是不是上了年纪,远离家乡之后每每阴天、降温都会想起小时候和老家的细碎小事和滚烫的美食。今天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胶东大集上现滚的元宵

说到元宵就不得不提到汤圆,这对甜蜜“姐妹花”总是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冲上各大社交媒体的头条,成为“南北之争”每年必讨论的话题。

作为一个在南方的北方人,元宵和汤圆还是很好分辨的,前者是滚出来的,后者是包出来的,也正因为如此,这俩姐妹花的口感其实是不一样的。

想想最近一次吃元宵还是在洛阳吃的,好像也是当地的一家老字号。店面不大,但很复古,各个馅料的元宵放在用玻璃做的格子里,有山楂馅的、玫瑰馅、芝麻馅、花生馅儿等等,这是比我老家集上卖的元宵馅料要丰富的。

那家店既售卖生的元宵,也卖煮好的元宵,我记得我当时点的是全家福,每个口味都尝了尝,对山楂和玫瑰馅的元宵印象深刻。

混合了油、糖、水果和鲜花的馅料在锅里煮沸滚熟之后吃到嘴里就像是裹挟着果香、花香的甜蜜留进了嘴里,超级满足,这个时候是没人在乎热量的。

相比洛阳的元宵,我们胶东大集上的元宵馅料要更加质朴,就是花生糖和芝麻糖馅儿的。入了冬就在每午日一开的镇大集头上售卖,越到年根儿越热闹,等到正月十三的时候买的人就大摆长龙了。

大的村也有集,但卖的元宵都是卖家在家滚好的,一斤一斤放在塑料袋里,因为是滚出来的,外面一层粉不怕粘黏,数九寒天的邦邦硬。

现滚的元宵和在家加工的元宵味道是一样的,但我就是喜欢镇大集现滚的元宵,因为可以“试吃”

这里真不是什么生吃元宵的戏码,而是可以尝尝元宵里面的馅料。

镇大集上的元宵摊位上会有个老长的条形桌,后面有简易的机器在滚着元宵,也有人工滚的,要比机器滚得慢很多。

下面我就和小伙伴说说怎么滚元宵。

元宵里的馅儿都是做好的,我们那里最传统的馅儿,也是卖的最好的馅儿就是花生白糖的,买的时候我们都说要“花生馅儿”的。

摊位上的馅料是商家早就做好的,切成一个个小方块等着被“滚”,也会弄一些给顾客品尝口味,我就是那个真的很爱品尝的顾客。

某年正月十三,镇上大集,我们全家去买元宵。

因还在正月里,集上可热闹了,大家都穿着一年到头最新最时髦的衣裳,熟人互见还都会道一声“过年好。”

我们那里习俗,正月十五、十六两天都要吃元宵,所以我爸我妈和我姐就排进了买元宵的队伍里,我吗,就在长条桌前一边看滚元宵的,一边“品尝”元宵馅料。

馅料蘸水放到满是糯米粉的机器里滚,滚上几圈停下,把滚好的汤圆放到满是水里的大盆里,然后再拿到糯米粉里头滚。

小时候总会想这元宵好不容易滚上粉,又拿到水里“洗澡”,刚才滚上去的粉不就掉下来了吗?可为什么反复几次又越来越大了呢?

还没想出个一二三,就又被那边人工滚元宵的吸引了注意力。就见商家手里捧着个类似农忙的时候家家户户“扇”粮食麸皮的笸箩,利用手腕和手肘的巧劲儿摇笸箩,滚元宵。

手工滚和机器滚一样的步骤,滚一滚,元宵也是要跳到水里的,后头我问我妈,我妈说:“傻孩子,那洗一洗不黏上更多的糯米粉吗?”

那洗的时候不掉糯米粉吗?

掉的比滚上去的少。

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你没看最后越滚越大吗?

人多的时候我妈是没工夫回答我的“十万个为什么”的,有这功夫她还不如和旁边大姑娘、小媳妇讨论一下百货大楼又进了什么新布、保暖衣套装的。

于是我就又把注意力放到了“试吃”上,小碗里装着元宵的馅料,大人们不怎么尝,在他们看来元宵吗,就是那个味儿。

脸皮薄的小孩眼睛虽然时不时瞄到试吃的小碗,但他们不够“勇敢”啊,这个时候我这个勇敢的人就先享受世界了。

写到这儿我还是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元宵的花生馅料儿是个什么味道。

有着非常浓郁花生香的花生碎是馅料主体,里面还放了一丢丢的猪油,但应该不多,因为北方喜欢拿猪油做菜,做甜品还是少。

除了花生、猪油、植物油,馅料里应该还有麦芽糖,这是让馅料儿能够成块的原因,但不多,因为吃起来不粘牙。

馅料里有麦芽糖还有白砂糖,我为什么知道?因为“白砂糖”沙沙的口感和花生碎一起真得是太绝妙了,也很香醇,是那种越嚼越香的。

这个馅料即使在煮熟成流淌形状的时候,白砂糖的颗粒感也是很强的。

这也是我觉得很神奇的地方,就是不光好吃,它给人带来的口感和咀嚼感也是令人愉悦的,就像是小时候吃的代可可脂酒糖里内壁的白砂糖,即便巧克力和酒香的味道都令人难以忽视,但最让人快乐的还是白砂糖沙沙的口感。

又馋脸皮又厚,不知不觉就在人家试吃的地方吃了好几块的花生馅儿料,然后商家会走过来,扯着嗓子喊一声,“这谁家小孩啊,这馅儿吃多了容易坏牙啊。”

看看人家这情商,我这边闹了个大红脸,我爸我妈我姐听见商家这一喊,都转过了头,等着看清楚我是那个试吃过量的人后又都把头转了回去,就好像我和他们不是一家的似的。

现在想来童年时真的很快乐啊,生活、物质没现在富足,但拥有简单的快乐。

十五、十六早上我妈会在连着大炕的铁锅里煮元宵。不知道是不是制作过程中一遍遍的浸水让元宵压得更实,它比汤圆是耐煮的,不会那么容易煮破。

同样是糯米粉,元宵是生糯米粉一遍遍滚,汤圆是糯米粉加温水(热水)揉成团包,这两者的口感完全不一样,元宵是糯而不黏,不会像汤圆那样咬一口扯很长,多吃几个也不会腻。

不过两者也有共同点,那就是都很好吃,里头的馅儿也很热,所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吃不了热元宵、汤圆。

在南方很多年,一直很想念北方的元宵,可我爸说现在集上的元宵也很少了,老的手艺人做不动了,超市、电商又都很方便,元宵、汤圆这俩姐妹也就被“混作一团”,互相替代了。

等我今年回家赶大集的时候,去看看有没有元宵,替大家吃上一碗,到时候“现场直播”给大家。

最后的最后,祝愿所有远离故土、在外奋斗的小伙伴们安康 、快乐,想念家乡的时候不妨做点家乡的美食,胃会告诉我们,我们来自哪里。

来源:晨曦雨露灬闪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