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次想起63岁的左宗棠带着6万湘军,只用一年半就横扫新疆、干掉阿古柏,我都觉得震撼——那可是英俄两国都捧着的势力,怎么就这么不堪一击?后来翻了不少史料才明白,这场胜利根本不是靠运气,而是从根上就注定了的。
每次想起63岁的左宗棠带着6万湘军,只用一年半就横扫新疆、干掉阿古柏,我都觉得震撼——那可是英俄两国都捧着的势力,怎么就这么不堪一击?后来翻了不少史料才明白,这场胜利根本不是靠运气,而是从根上就注定了的。
最关键的一点,民心早就站在了清军这边。
你知道吗?就连阿古柏手下那些享受特权的贵族,都私下念叨:“在中国人统治的时候什么都有,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这话听着多讽刺?更别说普通百姓了。
我之前看过英国学者包罗杰写的《阿古柏伯克传》,里面的描述简直像两重天。
他说在叶尔羌,当地人一提起“和台”(汉人)时代就两眼放光:“那时候天天都能做买卖,赶集日更是挤得水泄不通。没有宗教警察拿着皮鞭逼人做礼拜,不用把妇女赶回家,也没人因为喝酒吃肉就挨揍。街上有演杂技的、说书的,店铺门口挂着五颜六色的旗子,还有穿绫罗绸缎的姑娘迎客,多热闹啊!”
阿古柏统治下呢?集市冷冷清清,财富和人口都少了一大半,和田、阿克苏这些曾经的富庶之地,全没了往日的生机。
就说吐鲁番,因为当地人抗拒阿古柏,直接遭到了大屠杀。清朝统治时这里“大为繁荣”,车马不绝,到阿古柏手里,街道荒凉得能长草,周围全变成了荒漠。
英国人都看在眼里,直言“如果没有中国人的精明和商业才能,新疆本是很穷困的”。他们还特别佩服清朝修的路,从迪化一直修到吐鲁番的公路网,被赞为“能和罗马帝国的大路媲美,是中国人治理能力的不朽纪念碑”。
反观阿古柏,连道路都懒得维护,商贸停滞,矿藏荒废,整个地区都透着一股死气。
这背后其实是治理理念的天差地别。清朝在新疆搞政教分离,修水利、广屯田,税收也轻得很——一亩地只收一斗粮,再加点人丁税,就这还能支撑行政开支,因为商品贸易繁荣。
而阿古柏,他的政权简直就是个只会掠夺的怪胎,跟近代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说难听点就是个ISIS式的“国家”。佃农辛苦一年,四分之三的收成都要交给地主,还要先缴三分之一给政府,剩下的连温饱都难,谁会真心拥护他?
更深层的是,英俄虽然表面支持阿古柏,暗地里却给清军帮了忙。俄罗斯给湘军运了海量军粮,英国汇丰银行还借了军费——这操作也是没谁了,大概是觉得阿古柏实在扶不上墙,不如卖清朝个人情。
至于战斗力,那更是一边倒。我看到个八卦,沙俄特务使团团长索思诺夫斯基,刚见到阿古柏的军队就断言:“他必败无疑,只是时间问题,双方力量差太远了。”
阿古柏的队伍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核心是亡了国的浩罕匪徒,还有阿富汗的骑兵,剩下的都是些跟他有旧仇的当地人,忠诚度低得很。
英国人都瞧不上他们,说“还不如阿富汗人,连被清军教训过的廓尔喀人都比不上”。反观湘军,战术成熟,装备训练都接近欧洲列强水平,对付这样的对手,简直像大人打小孩。
有人开玩笑说,就算把太平天国的陈玉成、李秀成拉过去,都能随便乱杀。
说到底,左宗棠收复新疆,不是打什么“强国支持的反动派”,本质上就是一场正义的剿匪。
民心、治理、战斗力全在清军这边,阿古柏的覆灭,不过是顺应时势罢了。你想想,一个失去民心、只会掠夺的政权,就算有列强撑腰,又能撑多久?历史从来都不骗人,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来源:老强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