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成都地下铁5号线施工,盾构机“咔嚓”一声碰到硬石,不是花岗岩,而是蜀汉宫城的夯土。武侯祠考古队冲过去,在淤泥里摸到20枚简牍,其中3枚有刘备亲笔简批:“复二年田租,以赡贫独。”墨迹发晕,却像刚盖章的免税通知。1800年后,成都小微企业主老李也收到退税
刘备不是完人,却越来越像一面多棱镜——每转一次角度,都能照见我们此刻最缺的那块拼图。
2022年成都地下铁5号线施工,盾构机“咔嚓”一声碰到硬石,不是花岗岩,而是蜀汉宫城的夯土。武侯祠考古队冲过去,在淤泥里摸到20枚简牍,其中3枚有刘备亲笔简批:“复二年田租,以赡贫独。”墨迹发晕,却像刚盖章的免税通知。1800年后,成都小微企业主老李也收到退税短信,他嘟囔:“原来刘皇叔早玩过这一套。”一句话,把考古现场拉回直播间,弹幕刷屏:古早“减税降费”实锤。
同年腊月,中国人民大学实验室里,心理学教授把《赵云别传》里“先主掷阿斗”片段剪成15秒动画,一帧帧测刘备眉肌角度,结论:真怒,不是演的。那一刻,刘备不再是演义里的“戏精”,而是加班到凌晨、回家娃还磕破头的新手爸爸,情绪崩掉,手比脑子快。观众秒懂:领导也会 parenting fail。
一、寒门CEO的逆袭脚本 2023年《中国史研究》把刘备集团入职登记表翻了个底朝天:关羽亡命涿郡,张飞屠户,诸葛亮“躬耕南阳”,63%原始股握在“无房无车”手里。放在东汉,这相当于今天一家独角兽的创始团队里没一个985本硕,却硬把估值做到上市。核心KPI只有一条——“跟着皇叔,姓刘的不会问你爸是谁”。门阀时代,这就是在玻璃天花板里敲安全出口。
二、仁政的A面与B面 益州百姓曾吐槽“老刘来了徭役翻倍”,2022年《诸葛亮集》残简出来“洗白”:加班是为了北伐KPI,运粮轨道、铜牛道、都江堰支线,全是战时物流。现代学者给它换了个词——“战略型基建”。翻译给今天:城市修地铁尘土飞扬,市民骂娘,三年后15号线开通,房价涨4000,瞬间闭嘴。古今同一套“先痛后爽”逻辑。
三、道德IP的千年带货史 哈佛东亚系2023年论文指出,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南宋突然出圈,因为朱熹需要官方“正统”代言人。同一句话,2021年又被成都公安局做成反诈海报,贴在地铁口,大爷大妈排队扫码。一个IP,先被理学大V转发,再被政务新媒体玩梗,生命力堪比冰墩墩。
四、情感型领导手把手教程 斯坦福2023案例课把“三顾茅庐”拆成四步: 1. 需求精准画像——非诸葛不可; 2. 情绪曲线管理——一而再、再而三,给足峰值体验; 3. 长期关系绑定——“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公开官宣; 4. 股权激励——“丞相之职,随你开价”。 MBA学生看得直拍桌子:原来网红“蹲守大佬”古已有之,比cold email高效100倍。
五、地域滤镜与国际打光 成都文旅局问卷:78%本地人爱刘备,理由简单粗暴——“他修了都江堰续命工程,我家油菜花才能刷爆抖音”。而在剑桥2023年三国研讨会上,西方学者更爱“failure hero”叙事:屡败屡战,最后把命交待在白帝城,像莎翁悲剧里的李尔王。同一人物,东边看是创业导师,西边看是悲剧男神;滤镜不同,流量同发。
六、给你的“刘备使用说明书” 1. 打工人:学他“折而不挠”,简历被挂第N次,就当长坂坡摔了一跤,拍拍土继续跑。 2. 小老板:抄他“免税简批”,该给团队让利就别装抠,人心是北伐粮草。 3. 产品经理:复制“三顾”体验,用户不是被说服,是被诚意“蹲”到。 4. 城市品牌经理:把历史IP拆成可打卡的地铁口、税票、反诈海报,让古人替你打工。
收鞘 考古报告、心理学实验、MBA案例、反诈海报……所有新证据都在说:刘备不是脸谱化的“仁德”二字,也不是演义里的“哭精”,而是一个在理想与KPI间反复横跳的真实创业者。下次再听到“爱民如子”或“虚伪枭雄”的单标签,不妨想起那枚退税简——墨迹被泥巴裹了18个世纪,依旧告诉我们: 任何时代,能落地的好政策,比完美的道德宣言更有生命力;能承认情绪失控、再爬起来继续干的人,才配写逆袭脚本。 把镜子留给自己:你正在做的那件事,是嘴上口号,还是已写进别人的“简牍”?
来源:兴弘智能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