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地方政权——高昌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7 17:31 1

摘要:阚氏高昌国(460年~488年),南北朝时期柔然扶持阚伯周建立的附庸政权。其‌疆域范围‌南接河南(今罗布泊一带),东邻敦煌,西近龟兹(今库车),北靠敕勒部落。历3主,存世28年,被高车国所灭。

阚氏高昌国(460年~488年),南北朝时期柔然扶持阚伯周建立的附庸政权。其‌疆域范围‌南接河南(今罗布泊一带),东邻敦煌,西近龟兹(今库车),北靠敕勒部落。历3主,存世28年,被高车国所灭。

阚氏高昌国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和平元年(460年),柔然攻高昌,河西王沮渠安周被杀,后北凉灭亡。阚伯周被柔然立为高昌国王,成为阚氏高昌国首位君主。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高昌王阚伯周卒,其子阚义成继位。次年,其从兄阚首归杀阚义成自立为王,改元建初。

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高车国王阿伏至罗攻灭阚氏高昌,斩杀高昌王阚首归兄弟,阚氏高昌灭亡。

张氏高昌国(488年~496年),南北朝时期高车扶持敦煌郡汉人张孟明建立的附属政权,都城为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沿用高昌王阚首归的年号“建初”。其疆域辖交河郡、田地郡等三郡及十四县。历1主,存世约8年,被高昌国民众暴动推翻。

张孟明出身河西大族,张氏先祖于前秦时期自河西迁徙至吐鲁番盆地,经百年发展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张孟明继位后,仿效汉晋官制设置令尹统领吏部、户部等八部,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后因强制推行汉化政策及经济横征暴敛引发民怨。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二十年(496年),张孟明被高昌国人暴动推翻,其本人也被杀死。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高昌国人杀害张孟明后,拥立马儒为王。以巩顾礼为左长史,麴嘉为右长史。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马儒派遣司马王体玄出使北魏朝贡,请求举国迁入内地。北魏孝文帝划拨伊吾安置高昌移民,并派明威将军韩安保接应。

马氏高昌国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韩安保派遣韩兴安等十二人出使高昌,高昌王马儒派左长史巩顾礼礼和世子马义舒迎接北魏使者至高昌境外百六十里白棘城。高昌民众因眷恋故土,不愿东迁,引发暴动。

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二年(501年),反对派联合右长史麴嘉发动政变,高昌王马儒被杀。

麴氏高昌国(501年~640年),是北魏时期麴嘉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疆域在鼎盛时期东西约八百里,南接河南(指吐鲁番以南的鄯善地区),东连敦煌,西次龟兹,北邻敕勒。‌历十主,存世约139年。被唐朝所灭。

高昌国疆域

高昌昭武王麴嘉(?--523),字灵风,北魏时金城榆中(今属甘肃)人。为高昌王马儒的右长史。

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二年(501年),部众杀高昌王马儒,立麴嘉为高昌王,为麴氏高昌首任君主。次年改元为承平(502年—510年)。

北魏宣武帝元恪永平四年(511年),高昌王麴嘉改年号为义熙。

北魏延昌(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年号,512年四月~515年十二月)年间,北魏册封麴嘉为持节、平西将军,瓜州刺史、泰临县开国伯。

北魏孝明帝元诩孝昌元年(525年),麴嘉在位二十四年卒,谥曰昭武王,由其子麴光继位。次年改元甘露。

高昌道昭王麴光在位期间(525年~530年),推行行政制度改革,将中央官署由八部扩充至十二个职能部门,增设长史、司马、侍郎、主簿等职,调整地方行政为五郡十七县建制。其统治时期(525-530年)疆域东起敦煌、西抵龟兹,总人口达四万人,超过此前阚氏、张氏、马氏三大高昌王朝。

高昌国钱币

麴光先后向北魏和柔然遣使朝贡,被北魏孝明帝元诩和柔然阿那瑰可汗同时册封为高昌王。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三年(530年),麴光在位五年,因病去世,谥号道昭王。其弟麴坚(又作曲坚)继承王位,年号章和。

北魏节闵帝元恭普泰元年(531年),麴坚遣使向北魏朝贡,被册封为平西将军、瓜州刺史、泰临县伯。后加号卫将军。

北魏孝武帝元修永熙年间(532年十二月~534年十二月),麴坚升任仪同三司,晋爵为河西郡公。

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十四年(548年),高昌永昭王王麴坚在位十八年薨,西魏诏以其世子麹玄喜为高昌王,改元永平。惠安王麴玄喜在位仅两年就病逝,由其子麴某(佚名)继位,改元和平。

高昌永昭王麴坚

西魏恭帝拓跋廓二年(555年),高昌文成王麴某薨,由其子麹宝茂嗣位。西魏封麴宝茂田地公,年号建昌。

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二年(560年),高昌文兴王麴宝茂在位五年薨,其子麴乾固继位,年号延昌。并依照习俗迎娶突厥公主为妻。文靖王麴乾固在位共四十二年,于601年去世,是高昌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

隋文帝杨坚仁寿元年(601年),献文王麴伯雅继位,次年改元延和。

隋炀帝杨广大业四年(608年),麴伯雅入长安觐见,隋炀帝册封麴伯雅为左光禄大夫、车师太守、弁国公、高昌王。后隋炀帝巡视西域,麴伯雅率西域二十七国国王在张掖郡跪地迎接。

隋炀帝杨广

隋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麴伯雅随行。

隋大业八年(612年)十一月,隋朝将华容公主宇文玉波嫁给麴伯雅为王后,由鸿胪少卿苏夔主婚,随即返回高昌。

隋大业九年(613年),麴伯雅推行的"解辫削衽"改革引发贵族叛乱,史称"义和政变"。此次政变导致麴伯雅政权被推翻,麴伯雅在绾曹郎中张雄的护卫下逃离高昌。次年(614年),高昌国改元"义和"。

唐高祖李渊武德三年(620年),麴伯雅平定叛乱后复位,改元重光。三年后,献文王麴伯雅因病去世,由其子麴文泰继位,收继华容公主为妻。次年改元延寿。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年),唐朝高僧玄奘玄奘西行求取“普度众生”的大乘佛教真经,到达伊吾,受到献武王麴文泰的热情款待,奉为上宾。

玄奘

唐贞观四年(630年),献武王麴文泰偕妻宇文氏(一说即华容公主)朝唐,受太宗李世民厚遇,赐其妻姓李,入宗室籍属,更封为常乐公主。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献武王麴文泰因联合西突厥、阻断丝绸之路。唐太宗征召麹文泰入朝,麹文泰称病不去,引发唐太宗震怒。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任命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左屯卫大将军、潞国公薛万均为交河道行军副大总管,契苾何力为葱山道副大总管,率领大军前往讨伐。

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率领大军行至碛口,献武王麹文泰惊惧而死,其子惠德王麹智盛继承王位。

高昌献武王麴文泰

唐军统帅侯君集先破外围城池后围攻高昌国都城。麹智盛致书求赦未果,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援军又因害怕唐军未至,麴智身后被迫开城投降,高昌国灭亡。

麹智盛降唐后受封左武卫将军、金城郡公,其弟麹智湛获封天山县公。

来源:中土岛SxYd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