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老年人刷短视频不是闲得慌,而是悄悄“中毒”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17:28 1

摘要:现在不管是小区里、公园里,还是公交地铁上,总能看到老年人捧着手机刷短视频的身影。手指飞快滑动屏幕,眼睛死死盯着画面,旁人说话要么听不见,要么敷衍两句,连吃饭、散步的时间都被手机占了。不少子女觉得,老人退休后没事干,刷视频就是“闲得慌”,找点乐子消磨时间,没必要

现在不管是小区里、公园里,还是公交地铁上,总能看到老年人捧着手机刷短视频的身影。手指飞快滑动屏幕,眼睛死死盯着画面,旁人说话要么听不见,要么敷衍两句,连吃饭、散步的时间都被手机占了。不少子女觉得,老人退休后没事干,刷视频就是“闲得慌”,找点乐子消磨时间,没必要管。但实际上,老年人这种控制不住的刷视频行为,早已不是简单的消遣,而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数字成瘾”,就像悄悄“中毒”一样,慢慢侵蚀着他们的健康、钱包和生活。

可能有人会说,年轻人也天天刷短视频,怎么就轮到老年人“中毒”了?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和年轻人完全不同。他们视力、听力本身就在衰退,自控力也比年轻人弱,再加上退休后社交圈子变小,精神上容易感到空虚,短视频那种“15秒一个看点”“刷不完的新鲜内容”,刚好戳中了他们的需求,很容易让人越刷越上瘾,根本停不下来。而且很多老年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足,更容易被视频里的内容误导,带来的危害比年轻人要大得多。

先说说对健康的伤害,这也是最直接的。老年人的眼睛本来就容易干涩、疲劳,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睫状肌一直紧绷着,很容易加重老花眼、白内障的症状,有的老人还会出现干眼症、视力突然下降的情况。我身边就有老人,因为连续刷了3个小时短视频,眼睛红肿得厉害,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再这样下去,视力可能会不可逆损伤。

除了眼睛,颈椎和腰椎也遭罪。老年人大多喜欢躺着或坐着刷视频,姿势怎么舒服怎么来,有的蜷在沙发上,有的躺在床上侧着身子看,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颈椎和腰椎的压力特别大。现在很多老人抱怨脖子疼、肩膀酸,甚至走路都直不起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刷短视频太久导致的。还有睡眠问题,短视频里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搞笑的、有刺激的,晚上刷的时候,大脑会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褪黑素分泌减少,本来老年人睡眠就浅,这么一折腾,更难入睡了,有的老人甚至要到凌晨一两点才能睡着,第二天精神萎靡,形成恶性循环。

更让人担心的是,长时间刷视频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很多老年人刷视频时,看似在笑、在关注内容,其实是在被动接收信息,缺乏主动思考和与人交流。久而久之,他们会越来越依赖手机,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失去兴趣,不愿意出门和邻居聊天,也不想参加社区活动,变得越来越孤僻、抑郁。有数据显示,每天刷短视频超过4小时的老年人,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比例,比不刷视频的老人高出3倍多。而且短视频算法会不断推送老人感兴趣的内容,比如有的老人喜欢看养生类视频,算法就一直推类似的,很容易让老人陷入单一信息圈,思维变得僵化。

除了健康,老年人还容易因为刷短视频被骗,辛苦攒的养老钱打水漂。这也是“数字成瘾”带来的最大隐患之一。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打着“养生保健”“免费领福利”“投资赚钱”旗号的视频,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比如有的视频说“某款保健品能治百病,现在买一送一”,有的说“参与这个投资项目,零风险高回报,老年人优先”,还有的冒充“公益组织”“政府工作人员”,说“可以领取养老补贴,只要提供身份证号和银行卡信息”。

老年人对这些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再加上视频里的主播说得头头是道,还有所谓的“专家”“受益者”现身说法,很容易信以为真。去年就有媒体报道,一位老人刷短视频时看到一款“神奇药酒”,说能治疗关节炎,花了8000多块钱买了10瓶,结果喝了半个月,关节炎没好转,反而出现了恶心、头晕的症状,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所谓的“药酒”就是普通白酒加了点中草药,根本没有治疗效果。还有的老人被短视频里的投资项目诱惑,把毕生积蓄都投了进去,最后平台跑路,血本无归。这些案例不是个例,而是越来越普遍,背后都是利用了老年人沉迷短视频、信息辨别能力弱的特点。

那么老年人为什么会这么容易沉迷短视频呢?除了短视频本身的算法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背后的现实原因。一方面,退休后生活节奏变慢,老年人突然从忙碌的工作中闲下来,找不到生活的重心,精神上容易空虚,而短视频能快速带来新鲜感和刺激感,填补这种空虚;另一方面,很多子女因为工作忙,没时间陪伴老人,老人缺乏情感寄托,只能通过刷视频来打发时间,缓解孤独感。还有些老年人觉得,刷短视频能了解时事新闻、学习养生知识,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能让自己不被时代淘汰,这种心理也让他们更容易依赖短视频。

作为子女,不能简单地把老人沉迷短视频归结为“闲得慌”,更不能粗暴地禁止,那样只会引起老人的反感和抵触。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帮老人“解毒”,引导他们合理使用手机。

首先,要多花时间陪伴老人。很多老人沉迷短视频,本质上是缺爱、缺陪伴。子女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回家看看,陪老人聊聊天、散散步,或者一起做顿饭、看场电影。平时可以多给老人打打电话,问问他们的生活情况,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温暖。当老人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自然就不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刷视频上了。

其次,要帮老人培养兴趣爱好。退休后的生活其实可以很丰富,子女可以根据老人的喜好,帮他们报个老年大学的课程,比如书法、绘画、唱歌、跳舞等;也可以鼓励老人参加社区活动,比如广场舞、太极拳、下棋比赛等,让老人结识更多同龄朋友,丰富自己的社交圈子。当老人有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生活变得充实起来,就不会再依赖短视频来消磨时间了。

还要教老人辨别网络信息,提高防骗意识。子女可以耐心地告诉老人,短视频里的内容不一定都是真的,尤其是涉及到花钱、提供个人信息的,一定要先和家人商量。可以教老人怎么识别虚假广告、诈骗信息,比如凡是说“零风险高回报”“能治百病”的,基本都是骗局;不要轻易点击陌生人发的链接,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平时也可以和老人一起看一些防诈骗的新闻、视频,让老人加深印象。

另外,要引导老人合理控制刷视频的时间。可以和老人约定每天刷视频的时长,比如每天最多刷1小时,并且分时间段刷,不要一次性连续刷太久。可以帮老人设置手机的屏幕使用时间提醒,或者开启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虽然叫青少年模式,但对老年人同样适用),限制使用时长和内容。同时,要提醒老人刷视频时保持正确的姿势,不要躺着看,每隔半小时就休息几分钟,看看远处、活动活动脖子和眼睛,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最后,社会和平台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短视频平台可以针对老年人推出专门的“老年模式”,优化界面设计,让字体更大、操作更简单,同时加强内容审核,严厉打击虚假广告、诈骗信息,多推送一些正能量、有价值的内容,比如养生常识、法律知识、传统文化等。社区可以多组织一些针对老年人的数字技能培训,教老人如何正确使用智能手机和短视频平台,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和防骗能力。

老年人沉迷短视频,不是“糊涂”,也不是“没事干”,而是一种需要重视的“数字成瘾”。这种“中毒”虽然不像药物成瘾那么猛烈,但其危害同样不可小觑,不仅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还可能给家庭带来经济损失。作为子女,要多一份理解和耐心,少一份指责和忽视,用陪伴和关爱帮老人走出短视频的“漩涡”;社会和平台也要共同发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而不是被科技“绑架”,让退休生活过得充实、快乐、有质量。

来源:爆头阁vq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