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提彩礼,某些人和婆婆们立马开启“芬芳输出”模式,喷点无非那么几个:彩礼是陋习、婚恋不该是生意、真爱不该谈钱、盯着钱的女人不配被珍惜……
一提彩礼,某些人和婆婆们立马开启“芬芳输出”模式,喷点无非那么几个:彩礼是陋习、婚恋不该是生意、真爱不该谈钱、盯着钱的女人不配被珍惜……
乍一听挺有道理,可仔细一品,全是遮掩自私的漂亮话!
一、彩礼的本质:不是买卖,是尊重与承诺
有人说彩礼是封建残余,但追溯到古代“六礼”中的“纳征”,彩礼本就是婚姻礼仪的一部分,象征男方对婚约的郑重承诺。
它最初的意义是表达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谢,甚至包含对女性劳动价值的认可。如今某些人一棒子打死彩礼,无非是想零成本娶妻,还给自己扣上“反陋习”的高帽。
我做了多年情感咨询,见过太多“裸婚”的姑娘:不要彩礼、不办婚礼,婚后省吃俭用,最后换来的却是丈夫的轻视和婆家的理所当然。
高额彩礼当然不可取,但一分不给的婚姻,反而让女性失去了最基本的保障。彩礼就像一颗定心丸,它告诉女人:“我们家重视你,愿意为你的未来投入成本。”连这点诚意都没有,谁敢冒险托付终身?
二、取消彩礼?普通男性反而更“娶不起”
有人说:“取消彩礼,婚恋市场更公平!”可拉倒吧!现实是,越是底层男性,越需要彩礼来提升竞争力。
举个例子:一个家境普通的男生,没房没车,若再连彩礼都拒绝,女生难免会想:“你连基本诚意都没有,婚后能对我多好?”
这种顾虑不是拜金,而是人性使然——谁愿意在一段毫无投入的关系里赌上青春?数据显示,农村地区因性别比例失衡,男性婚姻竞争激烈,彩礼早已成为婚姻市场的“硬通货”。
若完全取消彩礼,普通男性在婚恋市场中只会更被动,甚至被拖到35岁还单着。相反,适度彩礼反而能成为小家庭的启动资金。
比如河北河间、浙江黄杨尖村等地推行“低彩礼”制度,既保留礼仪功能,又避免攀比,这才是真正为年轻人减负。
三、高额彩礼vs零彩礼?关键在于“度”
高额彩礼确实该批!动辄几十万的天价彩礼,让普通家庭“一婚穷十年”,甚至衍生出“彩礼贷”这种畸形产品。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完全取消彩礼,就像因担心浪费而禁止吃饭一样荒谬。
核心在于让彩礼回归“礼”的本质:
反对攀比:别把彩礼当面子工程,别人家给28.8万,你不必跟风。量力而行:年入百万的家庭给10万不算多,月薪三千的家庭要5万也是压力。法律兜底:最高法明确,借婚姻索财可要求返还,共同生活时间短且彩礼过高也需退还。彩礼不是洪水猛兽,人性才是
婚姻不是买卖,但离不开现实。女人要彩礼,未必是图钱,而是图个态度;男人反彩礼,也未必是抠门,而是怕被“宰”。但若因极端案例否定全部,只会让婚姻更加功利。
真正健康的婚恋观,应该是:女方不狮子大开口,男方不空手套白狼。就像一位咨询者说的:“彩礼是试金石,试出的是双方家庭的格局和温度。”别让攀比毁了礼,也别让自私寒了心。
来源:灵儿说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