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关店真相曝光!贾国龙和罗永浩“硬刚”后,谁在买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5 21:56 1

摘要:我一点不意外。这事儿表面上是什么“闭店潮”,其实压根不是突然崩盘,而是前面一堆小坑没填平,最后在这个节骨眼上全爆了。外面风不大,倒是里面的操作,真把牌子推到了火上烤。

看到西贝关店的消息,我一点不意外。这事儿表面上是什么“闭店潮”,其实压根不是突然崩盘,而是前面一堆小坑没填平,最后在这个节骨眼上全爆了。外面风不大,倒是里面的操作,真把牌子推到了火上烤。

一、一场由“预制菜”引爆的信任地震

9月10号,罗永浩一条微博直接捅了马蜂窝。他去西贝吃了顿饭,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还死贵,当场喊话要立法强制餐厅标注预制菜。这话一下子戳中了千万消费者的心窝子。为啥?大家不在意味道是不是米其林级别,而是讨厌被蒙在鼓里。你卖得贵,还玩文字游戏,谁能忍?

可贾国龙没选择低调冷处理,反而亲自下场开杠。他拍视频、晒数据,咬死“西贝100%没有预制菜”,甚至放话要告罗永浩。那架势,不像危机公关,倒像擂台比武。短期看,声量是起来了,但长期呢?顾客是来吃饭的,不是来听律师辩论的。结果舆论越烧越旺,西贝营业额蹭蹭掉,三天亏了快500万,北京旗舰店排队人数直接腰斩。

二、越自救越崩盘:从“自证清白”到“信任塌方”

为了灭火,西贝赶紧搞了一波操作:开放后厨、直播做菜、让媒体探店。可网友随手一拍就露馅了——冷冻库里囤着保质期两年的西兰花,员工用漏勺通下水道,后厨加热预制包的视频全网飞……打脸来得太快。更绝的是,有顾客在莜面里吃出活虫,门店先是道歉,总部又反口说“不属实”,结果市场监管部门一查,属实!这一通折腾,信任就像漏气的轮胎,想补都补不上了。

三、关店、发券、改logo:救得了生意,救不了人心?

压力之下,西贝开始“断臂求生”。十月以来,全国关了近十家店,比如深圳西丽万科云城店,租约到期后商场要求翻新,但西贝嫌成本太高,直接撤了。关店通知也写得潦草,南京有家店甚至把地址写错字,透着一股“赶紧撤”的匆忙。

同时,西贝拼命发券挽回客流。100元无门槛堂食券、满50送50,有人一顿205元的饭实付5块钱。短期看,部分门店确实排起队,但专家直接泼冷水:这种烧钱促销只能续命,长期反而稀释品牌价值。中高端定位摇摇欲坠,大众点评评分从4.2掉到3.7,六成网友评价“不会再去了”。

更迷的是品牌折腾。北京有家店把红白logo改成白绿,“莜面村”换成“我从草原来”,结果贾国龙又说这只是实验,不推广。一边降价讨好大众,一边又想搞高端形象,消费者能不懵吗?

四、西贝踩中的坑,给所有企业敲了警钟

1、别和顾客较劲,真相比输赢重要

罗永浩吐槽时,西贝如果别硬杠定义问题,而是坦诚说:“中央厨房是为保证标准,但我们会优化现做比例”,舆论可能不会爆炸。可西贝偏要扯“预制菜概念”,消费者只觉得:“我不听术语,只想知道这鱼是不是冷冻了半年!”

2、透明不是危机公关,是日常功课

西贝直到被骂才开放后厨,可胖东来早就把“透明”当常态。今天顾客手机一拍就能直播,藏掖不如摊开。比如老乡鸡明厨亮灶,费大厨强调“现炒”,反而蹭上了这波信任红利。

3、降价救不了品牌,价值才能

西贝把烤羊排从119元降到99元,但不少人心想:“你要是预制菜,59元都嫌贵!”餐饮的根子是信任溢价。西贝过去卖西北情怀,顾客愿意为“现场手搓莜面”买单。一旦信不过,故事全垮。

五、眼前的关店潮,只是长期危机的开始

西贝这两年扩张太猛,全国400家店全靠中央厨房支撑。效率上去了,“锅气”没了。而疫情后消费者恰恰更看重健康、透明。此消彼长,西贝的短板彻底暴露。

更棘手的是,贾国龙曾放话2026年IPO,现在这局面,投资人谁敢接盘?对比海底捞2019年关店300家后,靠收缩、降价、服务翻红,西贝却还在“公关硬汉”人设里打转。

最后说句实话:餐饮行业最怕的不是难吃,而是失信。西贝那句“家有宝贝,就吃西贝”,曾经圈了多少家庭客户。可现在,家长敢拿冷冻两年的菜给孩子吃吗?关店贴纸上“感谢七年相伴”几个字,写得好匆忙。品牌和顾客的七年,原来抵不过一场信任崩塌。

来源:情感棱镜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