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下午,北京的天是灰色的,像一块用脏了的抹布,拧不出水,也透不进光。
那天下午,北京的天是灰色的,像一块用脏了的抹布,拧不出水,也透不进光。
办公室里,中央空调的暖风吹得人皮肤发干,喉咙发紧。
空气里混着打印机墨粉的焦味、键盘缝隙里陈年灰尘的味道,还有旁边工位李伟身上那股浓得化不开的古龙香水味。
我正盯着屏幕上的一行代码,一个逻辑死循环,像我过去一年的生活。
右下角的企业微信图标,突然闪了一下,红色的,像一滴血。
是行政发的全体通知。
「各位同事,年终奖金已核算完毕,请登录内部系统查收。预祝大家新年快乐!」
办公室里瞬间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骚动。
像是往一锅温水里撒了一把盐,水没开,但里面的每一滴都在蠢蠢欲动。
有人故作镇定地清了清嗓子,有人鼠标点击的声音变得又快又响。
李伟靠在他的电竞椅上,伸了个懒腰,骨头咔咔作响。
他转过头,香水味又飘过来,冲得我有点恶心。
「看了吗?今年效益不错,估计我能拿个大包。」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毫不掩饰的炫耀,目光却没看我,而是扫视着整个办公区,像个巡视领地的国王。
我没说话,只是默默地移动鼠标,点开了那个链接。
输工号,输密码。
页面加载的进度条,像一只慢吞吞的毛毛虫,在屏幕中央爬行。
我的心跳,跟着它一寸一寸地收紧。
这一年,我跟的那个项目,是公司今年的重中之重。
一个大型国企的数据迁移和系统重构,代码量上百万行,历史遗留问题像蜘蛛网一样盘根错节。
项目组十几个人,真正从头到尾啃下来的,只有我。
连续三个月,我住在公司旁边的快捷酒店,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五个小时。
凌晨三点的北京,我见过。
清洁工扫大街的沙沙声,远处第一班公交车启动的引擎声,都成了我的背景音乐。
我电脑里存着37个不同版本的项目方案,硬盘里有超过200G的日志文件。
我解决过一个深埋在底层框架里的内存泄漏问题,那个问题,前一个团队花了半年都没找到根源。
为了复现那个bug,我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不吃不喝,盯着监控数据看了整整四十八个小时。
找到问题根源的那一刻,我冲到卫生间,吐得昏天黑地。
项目上线前夜,服务器突然宕机。
所有人都慌了,只有我,凭借着对系统架构的熟悉,硬是在凌晨五点前,把服务重新拉了起来,保证了第二天的顺利发布。
那天早上,太阳从东三环升起,金色的光照在我的脸上,我感觉自己像个拯救了世界的英雄。
总监张总拍着我的肩膀,说:「辛苦了,公司不会亏待你的。」
他的手很厚,很重,拍在我因为长期熬夜而僵硬的肩膀上,有点疼。
现在,就是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进度条终于走到了尽头。
页面跳转。
一行数字,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
红色的,刺眼的。
800.00。
我盯着那个数字,看了很久。
我甚至把脸凑近屏幕,想看看小数点后面是不是还有几个零,被屏幕上的灰尘给挡住了。
没有。
就是八百。
我眨了眨眼,以为是自己看错了。
退出去,重新登录。
还是那个数字。
800.00。
像一个冰冷的耳光,扇在我脸上。
不疼,但是嗡嗡作响。
整个世界的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下这三个数字在我脑子里盘旋。
八百块。
不够我那三个月住快捷酒店的费用。
不够我为了提神,喝掉的那些咖啡的钱。
甚至不够给楼下每天给我送外卖的小哥发个红包。
这时候,办公室里爆发出了一阵惊呼。
「卧槽!李伟,你发了啊!」
「八万?真的假的?给我看看!」
「伟哥牛逼!今晚是不是得请客啊?」
我抬起头,看见李伟的工位被围得水泄不通。
他把手机屏幕亮给大家看,脸上的得意像发酵的面团,快要溢出来了。
那个数字,80000.00,和我屏幕上的,只差了两个零。
却像隔着一个太平洋。
李伟在这个项目里做了什么?
他做了几十页精美的PPT。
他在每一次周会上,用激昂的语调,汇报着我们团队的“辉煌战果”。
他陪着张总,跟客户喝过几次大酒。
他写的代码,不超过一千行。
其中一半,是我帮他改的bug。
我记得有一次,他负责的一个小模块,因为一个低级的逻辑错误,导致整个测试环境的数据都乱了。
他急得满头大汗,跑来求我。
我花了整整一个通宵,帮他把数据恢复,把代码重写。
第二天,他在会上,把这个模块的“优化成果”作为自己的功绩,讲得天花乱坠。
张总在旁边频频点头。
我当时坐在角落里,像个透明人。
我以为,技术人,代码会说话。
我以为,埋头苦干,总会被看见。
原来,是我天真了。
我的代码说了什么,没人听见。
而他的PPT,声音那么响亮。
我感觉一股凉气,从脚底板,顺着脊椎,一路爬到天灵盖。
办公室里的暖风,好像也一下子失去了温度。
周围的喧闹,那些恭维和吹捧,像无数根细小的针,扎在我的耳膜上。
我关掉了那个刺眼的页面。
打开了一个新的Word文档。
手指放在键盘上,却一个字都敲不出来。
我想起了刚毕业的时候,第一次拿到offer的兴奋。
我想起了第一次写出“Hello World”时,那种创造世界的成就感。
我想起了我曾经对代码的热爱,对技术的信仰。
那些东西,在这一刻,好像都碎了。
碎成了粉末,被这800块钱,吹得一干二净。
我站起身,拿起桌上的水杯,去茶水间接水。
路过张总的办公室,门虚掩着。
李伟的声音从里面传来,带着一点谄媚的笑意。
「谢谢张总的栽培,我就是做了点分内的工作,主要还是您领导有方。」
张总的声音很洪亮。
「小李啊,你不错,有大局观,懂沟通,知道怎么向上管理,这比埋头写代码重要。以后好好干,公司不会亏待你的。」
“埋头写代码”。
这五个字,像一把淬了毒的匕首,精准地插进了我的心脏。
我端着水杯,站在门口,手在抖。
杯子里的水,晃出一圈圈涟漪,像我此刻混乱的心。
我没再听下去。
我怕我再听下去,会忍不住把这杯水泼进去。
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Word文档还开着,光标在不停地闪烁。
我深吸了一口气,闻到的全是那股廉价的古龙香水味。
我开始打字。
「离职申请」
四个字,我打得很慢,很重。
每敲一下键盘,都像是在跟过去的自己告别。
内容很简单。
「尊敬的领导:因个人原因,本人申请辞去现有职务,希望于今日办理离职手续。感谢公司一直以来的培养。」
没有抱怨,没有质问。
因为我知道,没有意义。
在一个只看PPT,不看代码的地方,我的质问,就像一个bug,只会被他们轻易地“修复”掉。
写完,点击发送。
收件人:张总。
抄送:HR。
做完这一切,我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
我靠在椅子上,看着天花板上那盏忽明忽暗的日光灯。
它也像一个bug,一直没人修。
我开始收拾东西。
我的东西不多。
一个用了五年的键盘,上面每个键帽都打磨得油光锃亮。
一个鼠标,滚轮已经不太灵敏了。
几本专业书,边角都卷了起来。
还有一个小的仙人球,是我刚来公司时买的,一直放在显示器旁边,说能防辐射。
现在,它上面落满了灰。
我把它连同花盆一起,扔进了垃圾桶。
周围的同事,还在围着李伟说笑。
没人注意到我。
我像一个幽灵,穿行在自己工作了两年的空间里。
我把个人文件从电脑里拷贝出来,然后格式化了硬盘。
那些我熬了无数个夜晚写下的代码,那些我为了优化性能而绞尽脑汁的算法,那些只有我自己才能看懂的注释,在进度条的滚动中,一点点消失。
我没有丝毫留恋。
这些东西,留在这里,已经没有了意义。
就像屠夫的刀,留给诗人,也只能用来裁纸。
半个小时后,HR的电话打来了。
是个声音很甜的女孩。
「你好,收到你的离职申请了,是今天就要走吗?这么突然?」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惊讶。
我说:「是,今天。」
她顿了顿,说:「好吧,那你来一下会议室,我们办一下手续。」
会议室里,她递给我一堆表格。
离职交接单,资产确认单,保密协议……
我一项一项地填。
交接人那一栏,我写了李伟的名字。
我有点想笑。
把一个上百万行代码的系统,交接给一个只会写PPT的人。
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HR女孩看着我,欲言又止。
「不再考虑一下吗?马上就过年了。」
我摇摇头。
「不了。」
她叹了口气,没再劝。
她可能也知道,年终奖发800块,是什么意思。
那是一种羞辱。
是一种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你,不重要。你的工作,没价值。
签完所有的字,她站起来,对我伸出手。
「祝你前程似锦。」
她的手很软,很温暖。
这是我今天感受到的,唯一的温度。
我说:「谢谢。」
走出会议室,张总也从他的办公室里出来了。
他看见我,愣了一下。
然后,他看见我手里抱着的纸箱,脸色沉了下来。
「你要干什么?」
他的语气,像是在审问一个犯人。
我说:「我辞职了,张总。」
他皱起了眉头,声音提高了几分。
「辞职?谁批准的?为什么不跟我说一声?」
我说:「我邮件发给您了。」
他大概是没看邮件。
他上下打量着我,眼神里充满了不解和一丝轻蔑。
「就因为年终奖?年轻人,不要这么沉不住气,眼光要放长远一点。」
我看着他,突然觉得很可笑。
「张总,你知道那个国企项目,有多少个表吗?」
他被我问得一愣。
「什么?」
「你知道核心数据迁移的时候,我们做了多少次校验吗?」
「你知道为了保证系统性能,我重写了多少个底层组件吗?」
他张了张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我笑了。
「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只知道李伟的PPT做得很好看。」
我的声音不大,但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听见了。
喧闹声,戛然而止。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们身上。
李伟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张总的脸色,变得铁青。
「你这是什么态度!」他几乎是吼出来的。
我抱着我的纸箱,平静地看着他。
「我只是一个埋头写代码的,没什么态度。」
说完,我没有再看他一眼,转身就走。
我能感觉到,他愤怒的目光,像两把刀子,扎在我的背上。
但我没有停下脚步。
走出公司大门的那一刻,外面刮起了风。
很冷。
吹得我脸上有点疼。
我把纸箱放在地上,从口袋里掏出手机。
订了一张当天晚上回老家的火车票。
硬座,二十七个小时。
然后,我拉黑了公司所有人的联系方式。
一个不留。
北京的冬天,黑得特别早。
我站在路边,看着车水马龙,霓虹闪烁。
这座我奋斗了五年的城市,在这一刻,变得无比陌生。
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被戳破的气球,所有的梦想和热情,都随着那“嘶”的一声,漏光了。
我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
但我知道,我再也不会回来了。
至少,不会再回到那个地方。
火车启动的时候,窗外的北京,已经被夜色吞没。
只剩下星星点点的灯光,像一场盛大的告别。
车厢里很吵,混杂着泡面的香味、小孩的哭闹声、男人的呼噜声。
我靠在冰冷的车窗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
那些高楼大厦,那些立交桥,都渐渐模糊,变成了一团团的光晕。
我的思绪,也像这列火车一样,回到了过去。
我想起了那个国企项目刚启动的时候。
张总在动员会上,讲得唾沫横飞。
他说,这是公司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他说,所有参与项目的人,都是公司的功臣,年底一定会有重奖。
那时候,我们所有人都像打了鸡血。
尤其是我们这些技术人员,觉得终于有机会,可以干一番大事业了。
项目组成立,我是技术负责人。
李伟是产品经理。
一开始,一切都很正常。
我带着团队,研究需求,设计架构,没日没夜地写代码。
李伟负责跟客户沟通,整理文档。
问题出在第一次项目汇报。
我准备了厚厚的技术文档,想跟张总和公司高层,详细阐述我们的技术方案和实现难点。
结果,我只讲了不到十分钟,就被打断了。
张总皱着眉头说:「说重点,我们不想听这些技术细节,我们只想知道,项目进度怎么样,有什么成果。」
我当时就懵了。
这些技术细节,就是我们的成果啊。
我们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点,可能要熬好几个通宵。
在我们看来,这比什么都重要。
这时候,李伟站了起来。
他打开了他的PPT。
蓝色的底,白色的字,点缀着各种流程图和数据图表。
很漂亮,很专业。
他用极富感染力的声音,讲着项目的“宏大愿景”,讲着我们已经取得的“阶段性胜利”,讲着未来的“光明前景”。
那些东西,很多都是我闻所未闻的。
他把我们刚刚完成的一个基础模块,包装成了一个“颠覆性的创新”。
他把我随手画的一张架构草图,美化成了一张“高瞻远瞩的战略蓝图”。
他讲了半个小时。
整个过程,掌声雷动。
张总带头鼓掌,说:「讲得好!这才是我们想听的。要让领导看得懂,听得明白。」
那次会后,风向就变了。
张总开始越来越倚重李伟。
所有的对外汇报,都由李伟负责。
而我,和我的团队,则成了“幕后英雄”。
我们负责实现李伟PPT里的那些“宏大愿景”。
很多时候,李伟在PPT里吹下的牛,我们都要用无数个通宵去填坑。
有一次,他为了讨好客户,在PPT里承诺了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功能。
客户当场拍板,说下周就要看到。
李伟回来,把我们叫到会议室,轻描淡写地说:「这个功能,客户很看重,大家辛苦一下,下周搞出来。」
我们所有人都炸了。
我说:「这不可能!底层架构都不支持,一周时间,神仙也做不出来!」
李伟脸色一沉,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想想办法。这是客户的需求,是公司的战略。你们技术人员,不要总是有畏难情绪。」
那天,我们吵得很凶。
最后,还是张总来拍的板。
他说:「客户就是上帝。必须完成。」
没办法。
我们只能硬着头皮上。
那一个星期,我们整个技术团队,几乎就没离开过公司。
困了就在行军床上眯一会儿,醒了就继续写代码。
我带着大家,把底层架构推倒重来,重新设计,重新实现。
到最后一天,功能终于勉强上线了。
但留下了无数的隐患和技术债务。
像一颗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
而李伟,拿着我们用命换来的成果,又去做了一份更精美的PPT。
去向客户,向公司高层,邀功请赏。
这样的事情,在过去的一年里,发生过无数次。
我们渐渐地,也麻木了。
我们成了PPT的实现工具。
我们成了李伟晋升之路上的垫脚石。
我们写的代码,我们解决的难题,我们付出的心血,都变成了他PPT上的一行行文字,一个个图表。
而我们自己,却越来越沉默。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说什么,都没用。
他们听不懂,也不想听。
他们只看得到,谁的声音大,谁的PPT做得好看。
火车“哐当哐当”地响着。
我的思绪,也被这声音拉回了现实。
车厢里,有人开始吃晚饭了。
浓郁的泡面味,勾起了我的饥饿感。
我才想起来,我从中午到现在,什么都没吃。
我起身,去车厢连接处,也泡了一碗面。
红烧牛肉面。
我最喜欢的口味。
热水冲下去,香味立刻就冒了出来。
我蹲在地上,捧着滚烫的泡面桶,大口大口地吃着。
面条很烫,汤很咸。
吃着吃着,我的眼泪,就掉了下来。
一滴一滴,掉进了泡面汤里。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哭。
是为了那800块钱的羞辱?
还是为了这一年来,所有的委屈和不甘?
又或者,只是因为,我太累了。
我像一根绷紧了太久的弦,在离职的那一刻,终于断了。
现在,所有的疲惫,所有的情绪,都涌了上来。
我蹲在摇晃的车厢里,哭得像个孩子。
周围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
但我不在乎。
这一刻,我只想把所有的委...屈,都哭出来。
二十七个小时的火车,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老家那个小小的火车站时,我感觉自己像是换了一个世界。
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拥挤的人潮。
空气里,是熟悉的,带着泥土和青草味道的气息。
天很蓝,云很白。
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我爸开着他那辆半旧的五菱宏光,在出站口等我。
看见我,他咧开嘴笑了,露出两排被烟熏得发黄的牙。
「回来了?」
他没有问我为什么突然回来,也没有问我工作怎么样。
他只是走过来,接过我手里那个沉重的行李箱,扔进了后备箱。
然后,拍了拍我的肩膀。
「走,回家。你妈给你炖了鸡汤。」
那一刻,我的鼻子又是一酸。
家,真好。
回到家,推开门,一股浓郁的饭菜香味就扑面而来。
我妈系着围裙,从厨房里探出头来。
看见我,她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哎呦,我儿子回来了!快,快去洗手,马上就开饭了!」
她一边说,一边把我拉到餐桌旁。
桌子上,摆满了菜。
红烧肉,清蒸鱼,我最爱吃的土豆炖豆角,还有那锅冒着热气的鸡汤。
我爸从柜子里,拿出了一瓶藏了很久的白酒。
「来,爷俩喝点。」
他给我倒了满满一杯。
酒很烈,像火一样,从喉咙烧到胃里。
我妈不停地给我夹菜,把我的碗堆得像小山一样高。
「多吃点,多吃点,看你瘦的,在北京是不是没好好吃饭?」
我一边吃,一边点头。
眼泪,又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我爸妈看见了,都愣住了。
我爸放下酒杯,问我:「怎么了?在外面受委屈了?」
我再也忍不住了。
我把公司的事情,把年终奖的事情,把所有的委屈,都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我以为他们会骂我冲动,会说我不懂事。
但是没有。
我爸听完,沉默了很久。
他拿起酒瓶,又给自己满上了一杯,然后一饮而尽。
他通红着眼睛,对我说:
「儿子,辞得好!」
「咱不受那份窝囊气!」
「没工作了怕啥?天塌不下来!大不了,回来跟爹一起,养猪!」
我妈也在旁边抹着眼泪。
「就是,回来好,回来好。妈养得起你。」
听着他们的话,我心里最后一道防线,也彻底崩溃了。
我趴在桌子上,放声大哭。
这些年,我在外面,总是报喜不报忧。
我告诉他们,我工作很顺利,领导很器重我,同事关系也很好。
我不想让他们担心。
但其实,我过得一点都不好。
我每天都在巨大的压力和焦虑中度过。
我不敢停下来,不敢犯错。
我怕被淘汰,怕辜负他们的期望。
我把自己活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
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这台机器,早就已经生锈了。
那天晚上,我爸陪我喝了很多酒。
我们聊了很多。
聊我小时候的糗事,聊他年轻时候的梦想。
他说,他这辈子,没什么大出息,最大的骄傲,就是我。
他说,他不求我大富大贵,只希望我能活得开心,活得有尊严。
他说:「钱,什么时候都能挣。但人的骨气,不能丢。」
那一夜,我睡得很沉,很香。
没有做梦,也没有在凌晨三点惊醒。
第二天,我被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吵醒。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脸上。
我伸了个懒腰,感觉浑身的骨头都舒展开了。
那种久违的,轻松的感觉,又回来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彻底放空了自己。
我关掉了手机,断绝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
我每天陪我妈去菜市场买菜,听她跟小贩们为了几毛钱讨价还价。
我陪我爸去他的猪场喂猪,闻着那股刺鼻的,但又很“接地气”的味道。
我去了我小时候经常玩的那条小河。
河水还是那么清澈,可以看见水底的鹅卵石。
我脱了鞋,把脚伸进冰冷的河水里,感觉整个人都清醒了。
我去了我的高中。
学校已经放假了,空无一人。
我站在操场上,看着那栋熟悉的教学楼,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读书声。
我找到了我当年的班主任,一个已经头发花白的语文老师。
他看见我,很高兴。
我们聊了很久。
我跟他说了我的困惑和迷茫。
他听完,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有一种竹子,叫毛竹。
它在头五年,几乎不长个,所有的能量,都用来在地下扎根。
它的根系,可以延伸数百平米。
到了第六年,它会以每天几十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
只需要六周,就能长到三十米高。
他说:「人生,就像这毛竹。不要怕暂时的沉寂和等待,只要你在扎根,总有一天,会一飞冲天。」
「重要的是,你要清楚,你的根,应该扎在哪里。」
老师的话,像一道光,照进了我心里。
我的根,应该扎在哪里?
是扎在那些虚无缥缈的PPT上,还是扎在那些实实在在的代码里?
答案,不言而喻。
那几天,我想了很多。
我开始反思我过去的工作。
我承认,我有我的问题。
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懂得表现自己。
我总以为,只要技术过硬,就能赢得一切。
但现实告诉我,技术,只是敲门砖。
在这个社会上,会做,同样也要会说。
但我并不后悔我的选择。
因为,我对技术的追求,是纯粹的。
我享受那种解决难题的快感,享受那种创造价值的成就感。
这是李伟那种人,永远无法理解的。
我决定,我要继续走这条路。
但要换一种方式。
我要找一个,真正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地方。
一个能让我的代码,真正“说话”的地方。
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看春晚。
窗外,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天空被烟花照得五光十色。
我妈包的饺子,热气腾腾地出锅了。
我吃到了那枚包着硬币的饺子。
我妈说,这是好兆头,说明我明年,要转运了。
我笑了。
我不知道我会不会转运。
但我知道,我已经走出了阴霾。
新的一年,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大年初五,迎财神的日子。
我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是一个陌生的北京号码。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又有点焦急的声音。
「喂,你好,请问是……」
我听出来了,是之前我们项目组的一个同事,叫小王。
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技术不错,人也很踏实。
我离职的时候,他是唯一一个,给我发了条微信,祝我好运的人。
我说:「是我,小王,怎么了?」
他像是找到了救星,声音都变了。
「哥!你可算接电话了!出大事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
「别急,慢慢说。」
他说:「我们那个国企项目,崩了!」
「什么?」我大吃一惊。
「就是你走之后,系统一直不稳定,小毛病不断。李伟又不懂技术,整天瞎指挥。前两天,客户那边要做一个年度数据盘点,需要跑一个大数据量的报表。结果,程序跑到一半,数据库直接锁死了,整个系统全挂了!」
我皱起了眉头。
那个报表功能,我记得。
因为数据量太大,我对数据库查询做了很多优化,还加了缓存和异步处理机制。
按理说,不应该出问题。
「日志看了吗?是什么原因?」
小王叹了口气。
「别提了。你走之后,李伟嫌你写的代码太复杂,注释也看不懂,就让一个新来的,把那块逻辑给重构了。结果,那小子把你的异步处理和缓存全给干掉了,改成了简单的同步查询。数据量一上来,数据库直接就扛不住了。」
我简直哭笑不得。
我写的那些注释,不仅有功能说明,还有设计思路和注意事项。
就是为了防止后来的人,踩坑。
没想到,他们竟然……
「现在情况怎么样?」
「客户那边炸了!说我们交付的是个垃圾系统,要我们赔偿损失,还要终止合同!张总这几天,急得嘴上都起泡了。他让李伟解决,李伟哪会啊,就知道甩锅,说都是你们之前留下的烂摊子。」
小王的声音里,充满了鄙夷。
「哥,现在公司乱成一团了。我们几个技术,都快被折磨疯了。你能不能……回来帮帮我们?」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恳求。
我沉默了。
回去?
回到那个让我恶心的地方?
去给那些不懂技术,只会指手画脚的人,收拾烂摊子?
我做不到。
我说:「小王,对不起。我已经离职了,那里的事情,跟我没关系了。」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
最后,小-王说:「我明白了。哥,对不起,打扰你了。」
挂了电话,我心里五味杂陈。
我有点同情小王他们。
但我也庆幸,自己走得早。
我打开电脑,登录了一个国内顶尖的技术论坛。
我把我过去一年,在那个国企项目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我的解决方案,整理成了一篇长文,发了上去。
我没有提公司,也没有提项目。
我只是纯粹地,分享我的技术和思考。
我希望能给遇到类似问题的人,一些启发。
也算是,给我过去一年的工作,画上一个句号。
没想到,这篇文章,竟然火了。
短短两天,阅读量就超过了十万。
下面有上千条评论。
有请教问题的,有探讨技术的,还有很多猎头和HR,给我发来了私信。
其中,有一家上海的公司,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们的CTO,亲自给我发了一封邮件。
他在邮件里,详细分析了我的文章,指出了我方案中的几个优点,也提出了几个可以改进的地方。
他的见解,非常深刻,一看就是真正的技术大牛。
他说,他们公司正在做一个类似的项目,非常需要我这样的人才。
他邀请我,年后面聊一次。
我看了他们公司的介绍。
是一家专注于企业级服务的创业公司,技术氛围很浓,创始人团队都是技术出身。
他们的产品,在业内口碑很好。
我动心了。
这不就是我一直想找的地方吗?
一个真正懂技术,尊重技术的地方。
我给他回了邮件,答应了面试邀请。
就在我准备订票去上海的时候,我又接到了一个电话。
这次,是张总打来的。
看到他的名字,我下意识地就想挂掉。
但犹豫了一下,我还是接了。
我想听听,他想说什么。
电话一接通,张总那热情得有些夸张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哎呀,小陈啊!过年好,过年好啊!」
他好像完全忘了,我们之前的不愉快。
「总算是联系上你了。你这孩子,怎么回事,离职了就把我们都拉黑了?太不够意思了啊。」
我没说话,静静地听着他表演。
「小陈啊,之前的事情,是公司不对,是我不对。我太官僚了,没有真正关心到你们这些一线功臣的感受。我向你道歉。」
他的声音,听起来“无比诚恳”。
「年终奖的事情,是HR搞错了。我已经狠狠地批评他们了。你的奖金,公司会给你补发,十万!不,二十万!你看怎么样?」
二十万。
比李伟的,还多了一倍多。
如果是在一个月前,我听到这个数字,可能会激动得跳起来。
但现在,我的心里,没有一丝波澜。
我只是觉得,很讽-刺。
早干什么去了?
见我没说话,张总又继续说:
「小陈啊,公司现在需要你。那个国企项目,出了点问题,只有你,才能解决。你回来吧,我给你升职,技术总监!薪水翻倍!只要你回来,什么条件,我们都可以谈!」
他终于,图穷匕见了。
技术总监,薪水翻倍。
听起来,确实很诱人。
但我知道,我不能回去。
一个只在出了问题的时候,才想起你的价值的地方,不值得留恋。
一个用钱来弥补尊重的地方,不值得回头。
我淡淡地说:「张总,对不起,我已经找到新工作了。」
电话那头,明显地顿了一下。
张总的语气,也变了。
「新工作?什么公司?能给我们公司比吗?小陈,你别冲动,外面的世界很复杂,别被人骗了。」
他的话里,又带上了那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我说:「这个,就不劳您费心了。」
「你……」他好像被我噎住了。
过了几秒,他换上了一副痛心疾首的语气。
「小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那个项目,是你从头到尾跟下来的,现在出了问题,你怎么能撒手不管呢?你对得起公司对你的培养吗?对得起团队里的其他同事吗?」
他又开始给我扣帽子了。
不负责任,没有感恩之心。
我笑了。
「张总,我离职的时候,是按照正规流程办的。离职交接单上,我写得很清楚,交接人是李伟。我现在已经不是你们公司的员工了,我没有义务,为你们的失误买单。」
「至于责任,我想问问您,当初是谁,把一个只会做PPT的人,捧上了天?是谁,对我们这些真正干活的人,视而不见?是谁,用800块钱,来定义我一年的价值?」
「系统为什么会崩,您心里没数吗?那不是技术问题,是管理问题!是你们用人的问题!」
我一口气,把所有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说完,我感觉心里痛快多了。
电话那头,死一般的寂静。
我能听到张总粗重的呼吸声。
过了很久,他才用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说:
「小陈,算我求你了,行吗?你回来,帮公司度过这个难关。客户那边已经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一周内系统还恢复不了,我们不仅要面临巨额赔偿,公司在业内的声誉,也就全毁了!」
「你也不想看到,自己辛苦了一年的心血,就这么付诸东流吧?」
他开始打感情牌了。
不得不说,最后一句话,确实戳到了我。
那个项目,就像我的孩子。
我看着它,从一行行代码,变成一个庞大的系统。
我为它付出了太多。
要说一点感情都没有,是假的。
但是……
我想起了老师说的话。
毛竹的根,要扎对地方。
我已经找到了新的土壤。
我不能再回到那片贫瘠,甚至有毒的土地上。
我深吸了一口气,说:
「张总,那个项目,在我格式化硬盘的那一刻,就已经跟我没关系了。」
「至于我的心血,它没有白费。它让我成长了,也让我看清了很多东西。这就够了。」
「就这样吧,我还有事,再见。」
说完,我没有等他回答,直接挂断了电话。
然后,把他的号码,也拉进了黑名单。
世界,终于清静了。
我靠在窗边,看着外面。
院子里,我爸正在打扫猪圈。
我妈在晾晒刚洗好的被子。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祥和。
这就是我想要的,有尊严的,踏实的生活。
几天后,我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
这一次,我买的是卧铺。
躺在干净的床铺上,我睡得很安稳。
面试很顺利。
那个CTO,跟我聊了整整三个小时。
我们从技术架构,聊到团队管理,再到行业未来。
我们相见恨晚。
最后,他当场就给我发了offer。
薪资,比张总承诺的“翻倍”,还要高出30%。
职位,是高级架构师,负责核心产品的研发。
我毫不犹豫地签了字。
入职后,我很快就融入了新的团队。
这里的氛围,跟我之前的公司,完全不同。
没有复杂的办公室政治,没有人浮于事。
每个人,都对技术充满了热情。
我们会在会议室里,为一个小小的技术方案,争论得面红耳赤。
但会后,我们又会勾肩搭背,一起去吃麻辣烫。
我的领导,也就是那个CTO,是一个真正的技术大神。
他不仅能看懂我的代码,还能给我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他会因为我写出了一个漂亮的设计模式,而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扬我。
他会因为我解决了一个棘手的性能问题,而给我申请special bonus。
在这里,我感觉自己,被看见了,被尊重了。
我的价值,不再需要通过PPT来包装。
我的代码,就是我最好的名片。
我找回了久违的,工作的乐趣。
我又开始享受,那种创造的快感。
半年后,我负责的新产品,成功上线了。
用户反馈非常好,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在庆功宴上,CEO亲自给我敬酒。
他说:「我们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像你这样的人才,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我端着酒杯,眼眶有点湿润。
我想起了半年前,那个蹲在火车车厢里,吃着泡面痛哭的自己。
我想告诉他:
别怕,你没有错。
你的坚持,是有意义的。
你失去的,只是一个不值得的地方。
而你得到的,将是整个星辰大海。
后来,我听小王说。
我走之后,那个国企项目,最终还是黄了。
公司赔了一大笔钱,元气大伤。
张总因为决策失误,被降了职。
李伟,那个PPT之神,因为拿不出任何实际成果,也被劝退了。
据说,他现在在一家小公司,继续做着他的PPT。
而那个曾经围着他转的办公室,也变得冷冷清清。
很多人,都像我一样,选择了离开。
那个曾经让我感到窒息的地方,就这样,慢慢地,垮掉了。
我听到这些消息,心里没有幸灾乐祸,也没有丝毫的快感。
只有一声叹息。
一个不尊重实干者,只推崇投机者的地方,倒掉,是迟早的事。
良禽择木而栖。
现在,我站在上海陆家嘴的办公室里,透过巨大的落地窗,看着黄浦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
江水奔流不息,就像这个时代,滚滚向前。
我知道,在这个时代里,总有一些角落,会被灰尘覆盖。
总有一些人,会被误解,被低估。
但没关系。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只要你不停地打磨自己,只要你找对那束,能照亮你的光。
就像那深埋地下的毛竹。
忍受五年的孤寂,只为在第六年,破土而出,直插云霄。
而我,也终于找到了,属于我的那片天空。
阳光正好,未来可期。
来源:自若漂流瓶gVO0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