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寒衣节,今年闰六月打乱时间!农谚预言“灾年”,真的准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5 18:41 1

摘要:寒衣节,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它也是一个祭祖的节日。

寒衣节,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它也是一个祭祖的节日。

关于寒衣节,民间流传着不少说法,也有一些农谚。

比如“立冬寒衣前,必定是灾年”这句农谚,从字面意思看,如果当年立冬节气在寒衣节之前到来,或预示后续天气不是很好,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产量降低,也就是“灾年”。

“立冬寒衣前,必定是灾年”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公历时间在每年的11月7日-8日。

寒衣节是农历的十月初一,属于阴阳合历中的民俗节点。

正常年份里,立冬节气会晚于寒衣节到来,但是今年存在闰六月,时间比较特殊,导致寒衣节到来晚一些,比立冬时间晚。

今年立冬是11月7日,寒衣节是11月20日,属于“立冬寒衣前”的范畴。不禁要问了,会出现“灾年”吗?

到了寒衣节前后,气温逐渐走低,人们通过祭祖送寒衣的仪式做好过冬准备。

而立冬节气,则预示着正式进入冬季生产生活节奏。

如果当年立冬在寒衣节值钱,或提前打破这种平衡,被视为阴阳失调的征兆,进而引发对年景的担忧。

从气候角度来看,立冬提前可能伴随冷空气也提前,导致降温时间来得早。

对于晚秋作物来说,可能因突来的霜冻未能成熟采收,而越冬作物的播种以及出苗,也会受到低温干扰,土壤墒情提前降温发生变化。

尤其是古代农业技术水平有限,缺乏有效的防御灾害手段,一旦气候反常,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大幅提升,预示就有了“必定是灾年”的说法。

以冬小麦来举例,如果播种后的一段时间,以及刚出苗的阶段,遇到大幅度的降温天气,或有3点影响。

1、发芽出苗受抑制

小麦播种后,遇到低温天气,会降低种子酶活性,小麦种子自身的吸水和养分转化速度减弱。

导致种子发芽延迟,出苗率下降,甚至出现烂种。尤其是今年土壤湿度大时,低温更容易导致种子烂种,无法正常出苗。

2、幼苗生长迟缓

对于刚出苗不久的小麦,遇到低温时,光合作用减弱,根系发育不良,表现为苗弱、苗黄、生长缓慢。

另外,如果遇到大幅度的降温天气,低温还可能冻伤幼苗叶片,出现枯尖、焦边,影响后续的正常分蘖。

3、抗逆能力下降

小麦处于苗期时,本身的抗逆性相对较弱,遇到低温的情况下,会进一步让小麦免疫力降低,更容易感染纹枯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也易遭受地下害虫侵害。

结合上述3点,小麦苗期生长就受阻,减产几率大,严重的情况下直接绝收了。

再说说寒衣节的当天习俗

一、送寒衣(烧寒衣)

这是寒衣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人们会提前准备用纸裁剪成的衣物、鞋帽、被褥等“寒衣”,

在傍晚时分,选择路口、河边或墓前进行焚烧,祈求去世的亲人免受寒冷,保佑子孙平安。

二、祭祖扫墓

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三大鬼节”,都是祭祖的重要日子。

当天全家会去墓地、坟地,清理周围的杂草,修整墓体,然后摆放供品进行祭拜,这也是对亲人的思念与敬意。

三、供寒衣于家堂

对于不便前往墓地的家庭,会在家中设立供奉桌,将准备好的寒衣、供品摆放于前,全家依次祭拜。

部分地区还会在供桌旁悬挂画像,仪式结束后,将寒衣拿到户外焚烧,或折叠后妥善保存。

看到这,相信大家对于寒衣节的习俗,以及“立冬寒衣前,必定是灾年”的说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11月20日就是寒衣节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来源:农民的小帮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