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汾阳市栗家庄村的街头巷尾,一块块镶嵌着金色五角星的门牌,如同无声的语言,诉说着这个村庄正在悄然发生的转变。秋日的阳光洒在村民王淑花家门前的“文明户”牌匾上,她轻轻擦拭着牌面,眉眼间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这牌子挂上,全家都觉得光荣!评上了就得带头,让更多人争
在汾阳市栗家庄村的街头巷尾,一块块镶嵌着金色五角星的门牌,如同无声的语言,诉说着这个村庄正在悄然发生的转变。秋日的阳光洒在村民王淑花家门前的“文明户”牌匾上,她轻轻擦拭着牌面,眉眼间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这牌子挂上,全家都觉得光荣!评上了就得带头,让更多人争当文明户。”这不仅仅是一块门牌,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精神的激励。
栗家庄的文明户门牌制度分为三个等级:三颗星是市级文明户,两颗星为镇级,一颗星则属于村级。村党总支部书记朱继尧指着这些门牌说道:“谁家文明、谁家先进,一看门牌就知道。”
这套看似简单的星级评价体系,背后却是一整套公开、公正、公平的评选机制。每家每户的自评占40%,由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评审组实地打分占60%。评分标准涵盖了环境卫生、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多个方面,每一项都有具体的量化标准。评选结果张榜公示,接受全村监督,确保评选过程公开透明,让村民心服口服。
文明新风的种子一旦落地生根,便开始悄然改变着村庄的风貌。过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风气盛行,村民们往往为了“面子”而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今,这种陋习逐渐消退。村民刘强感慨地说:“现在办事省钱省时间,省下的钱可以帮扶邻里、丰富文化生活,多好!”这种转变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也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互助与和谐。邻里之间互相帮忙打扫院子成了常态,曾经贴满小广告的空白墙如今被粉刷一新,绘上了家风故事的文化壁画,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窗口。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这里实现了同频共振。村西的5500亩核桃园里,青皮果实压弯了枝头,种植户老陈抚摸着改良后的核桃树感慨道:“以前的老品种产量低,现在技术更新了,收入翻番了!”集体经济的壮大为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文明评比所激发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又反过来推动了产业的发展。正如村民们所说:“文明评比把落后的拽起来,先进的更先进!”这种双向互动,让村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从门前的星级门牌到田间的金果,从文化墙上的彩绘故事到村民脸上的笑容,栗家庄村正以文明为笔、产业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一段段动人的篇章。村党总支书记朱继尧望着这片热土,目光坚定:“星星门牌串起了乡风与产业,这条路,我们越走越宽。”(记者 梁瑜)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