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晚上全运会乒乓球女单八强赛结束,结果让人意外,陈幸同、王艺迪、蒯曼这三位世界冠军都没能进入四强,尤其是蒯曼才十九岁,前两局让陈梦打得很吃力,后面却被连续扳回四局,这种情况放到国外可能算爆冷,但在中国乒乓球队里根本不算稀奇,因为国内比赛中世界冠军的头衔起不了
昨天晚上全运会乒乓球女单八强赛结束,结果让人意外,陈幸同、王艺迪、蒯曼这三位世界冠军都没能进入四强,尤其是蒯曼才十九岁,前两局让陈梦打得很吃力,后面却被连续扳回四局,这种情况放到国外可能算爆冷,但在中国乒乓球队里根本不算稀奇,因为国内比赛中世界冠军的头衔起不了太大作用。
四强名单确定了,孙颖莎、王曼昱、陈梦和朱雨玲入选,其中两人二十五岁,另外两人三十岁,半决赛对阵很有意思,孙颖莎面对朱雨玲,一位年轻技术型选手,另一位是经验丰富的削球手,王曼昱对上陈梦,一边是上届冠军,另一边拿过三届奥运金牌,比赛的关键不只是谁赢,而是她们如何取胜,比如王曼昱与王艺迪那场,解说员一直称赞她在每一局对落点的把握,而陈梦在第四局与蒯曼打到七平后连得四分,靠的是发球的变化和反手线路的调整,这些细节从比分看不出来,却能真正体现球员的水平。
中国女乒这几年情况有点特殊,世乒赛单打冠军一直是那几位熟悉的队员,但这次八强出局的蒯曼、何卓佳这些年轻选手,其实都有能力向顶尖球员发起挑战,她们不是简单的替补,而是随时可能改变比赛局面的人,老将方面同样不简单,朱雨玲与陈幸同打了六局比赛,最终依靠节奏控制稳住局势取胜,她的反手快撕技术和心理抗压能力,是经过长期训练积累出来的,陈梦也很努力,巴黎奥运之后调整了步法动作,每天保持五个小时以上的训练,这些事情虽然很少被报道,但正是她们能够继续参赛的原因。
这个比赛机制很特别,全运会采用七局四胜制,现场没有观众呐喊,裁判判罚的标准比国际比赛还要严格,这种环境其实就是国家队内部训练的好地方,去年巴黎奥运会之前,队伍就按照全运会的模式组织过模拟赛,现在看来这个安排很明智,比赛越接近真实情况,选手就越容易发现问题,也更容易去解决。
赛场外的细节同样值得关注,这次全运会女单比赛全程采用AI辅助判分,每一球的轨迹都被记录下来,选手赛后可以自行复盘分析,志愿者中有七成是退役的省队队员,他们在服务的同时也承担教练指导工作,这说明中国乒乓球的人才不仅在赛场上拼搏,退役后依然能发挥重要作用,场馆内没有设置广告,记分牌旁循环播放国乒日常训练片段,这种低调的安排其实在向所有人传递一个信息:荣誉从来不属于个人,而是整个体系共同努力的结果。
蒯曼今年十九岁,刚拿到WTT常规挑战赛冠军,这是她头一回打进全运会八强,输给陈梦并不意外,陈梦三十岁,在巴黎奥运会上拿了单打金牌,也是第一次参加全运会,王曼昱是上届全运会冠军,这次要卫冕,事情发生在2025年11月13日的北京,消息来自新华社和光明网,这些数字和名字放在一起,不用多说,大家都能看出其中的门道。
说实话,中国乒乓球队最厉害的地方,不是赢下很多金牌,而是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新人上场就敢拼抢,老将退后也能顶住,比赛规则很严格,训练强度非常大,连志愿者都是专业出身,这不是偶然现象,是系统在持续运作,你可以说这是内卷行为,我更觉得这是实力慢慢沉淀,别人想要追赶,光靠一两个人做不到,必须依靠整个体系支撑。
来源:全村最靓的仔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