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艺术作品展正在青岛市雕塑馆持续展出中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0 23:28 1

摘要:北京林业大学的美术教育始于1952年建校之初的风景园林学科。1993年学校对标国家建设需求创建了艺术设计类专业,1999年首次艺术类招生,2010年获批艺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成立艺术设计学院,2015年美术专业硕士开始招生,2022年调整为美术与书

展览时间

2025年11月1日-12月7日

总策划

兰超 郑曦 叶东炜

执行策展人

房钰栋 徐桂香 罗幻 吴蔚 李佳桐

学术委员会

兰超 徐桂香 史钟颖 李昌菊

范旭东 王瑾 韩鹏 靳晶

主办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

承办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青岛创作展示中心

支持单位

山东省雕塑艺术家协会

北京林业大学的美术教育始于1952年建校之初的风景园林学科。1993年学校对标国家建设需求创建了艺术设计类专业,1999年首次艺术类招生,2010年获批艺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成立艺术设计学院,2015年美术专业硕士开始招生,2022年调整为美术与书法艺术专业硕士一级授权点。北林的美术教育经过七十余载的变化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并在人才培养与艺术创作中积累了多元且具有生态文化特色的办学成果。

北京林业大学的艺术创作始终扎根于“自然·生态”这一独特的办学土壤。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们,以绿色可持续创新设计为方向,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艺术创作的每一个维度。绘画以笔墨色彩为媒介,描绘祖国山河的壮美、自然花鸟的轻灵与新时代人物的蓬勃朝气,或师法传统,或立足当下,将实践美丽中国建设的感悟注入笔端,彰显出"艺术性、科学性、创造性"的融合特质。雕塑作品则以立体语言塑造生态美学的当代表达,以技术创新助力艺术探索,突破传统语汇的局限,或运用数字建模技术推动形态创新,或结合生态材料实现可持续表达,传递出北林人对生态智慧的深度思考与生态保护的深切关怀。影像作品亦通过镜头与数字技术,赋予自然与文化更多元的呈现维度。从《花开四季》、《平谷生物多样性》到《汉风画韵》等影像作品,在数字媒介中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展现生态修复带来的环境变迁,用镜头语言传播自然美学与生态理念,体现出北林影像创作"技术赋能、生态文化立心"的鲜明特色。园林学院的教师们更是多年深耕风景园林与美术学科的交叉领域,让造园智慧与绘画艺术在教学相长中不断传承创新,既展现出当代城市景观的多元融合,又以笔墨重构了传统园林的时空意境。两大学院虽侧重不同,却共同坚守着"以美润心"的美育追求,形成了"观山水之形、悟生态之理、铸文化之魂"的创作传统。在这里,艺术不再是孤立的表达,而是连接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桥梁,是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载体。

2025年恰逢北京林业大学美术专业硕士招生10周年,在青岛雕塑馆举办"山水相连·丹青铸魂一一北京林业大学艺术作品展",既是北林艺术教育成果的一次检阅,也是对学校生态美育特色的弘扬。本次展览的艺术家,除了艺术设计学院、园林学院的教师外,还包括部分优秀的在读研究生和已毕业的校友。作品聚集了绘画、雕塑、影像三大门类的艺术实践,以充满生态美学特征的形式语言及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展现出创作者艺术主张与生态观念的碰撞,集中呈现了北京林业大学独具生态特色的美育成果,生动诠释了北林人“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育人理念。预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展览学术主持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北京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兰超

2025年10月22日

参展艺术家

按出生年月排序

绘画艺术

丁密金 李汉平 高汶漪 王烽 范旭东 兰超 刘长宜 程亚鹏 萧睿 徐桂香 姜喆 房钰栋 高超 陈子丰 赵家 孙石磊 韩雨对 殷亮 朱宝元 包雪蕾 李佳桐 樊莹 缪一博 王炜 周子健 武琪 吴静漪 王雯玥 张玉 房倩 王鑫颖 胡睿 张琛 田晓蔚 沈朝阳 黄蓉 张可 张运辉 樊雯 李警予 赵欣玥

雕塑艺术

陈宝国 史钟颖 罗幻 杨宁 任超 吴蔚 林柯霏 杨梦华 刘旋 江文怡 傅文雨 常佳一 王临卓 闻志豪 杨雨荷 余晋嘉

数字艺术

曾洁 郭茜 上官大堰 靳晶 董瑀强 杨易轩 石田 江宇昊 王小田 邵梓耕 陈倩 顾成俊 周清华 许少波 黄宇杰 姜泓吟 张志伟 周清华 冯佳宁 许媛 石月 何乾 韩庆源 田智源 郑雪琴 曹阳 徐晨 黄子鉴 臧雅妮 赵一迪 袁婉赫 刘姝含 柴靖涵 欧瑞艺 陈颖 陆璐 丁正昱 王艺婷 陈婧文 窦颖慧 朱思邈 张心语

# 展览地点 #

青岛市雕塑馆

周二至周日 9:30-16:30

周一闭馆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