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MPV界的产品标杆,丰田埃尔法曾经加价30万也一车难求。无数的品牌和产品都在向它学习、和它对标,可见其产品力的含金量。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作为MPV界的产品标杆,丰田埃尔法曾经加价30万也一车难求。无数的品牌和产品都在向它学习、和它对标,可见其产品力的含金量。
大家对标了这么久,我们也很好奇:在今天这样一个卷到爆炸的MPV市场中,到底能不能只花30万,获得媲美百万级的用车体验?
所以,我们找来了一台近期热销,路上的能见度也越来越高的魏牌高山7。它的售价是28.58万,和埃尔法的差价来到了将近70万。
更有意思的是,长城汽车的魏老板也和我们一样好奇:“为了做好高山,我们前后买了5辆埃尔法进行研究”。
那么今天,咱们就借着这个机会,看看这70万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老规矩,文字版给大家附在后面了)
关注电动车公社视频号
更多精彩视频不错过
戳开👇看视频
先从外观开始聊起,丰田埃尔法采用了一个超大的进气格栅组,日行灯与它完美融合在一起,当它不开启的时候,你很难感知到它的存在。标志性的下窗折线以及高腰线的设计,既能提高整车的辨识度,又能为最重要的二排乘客提供隐私性。
高山7的外观,走的则是新中式豪华的路线,以高山流水为灵感设计。
它直瀑式的前脸同样霸气,平直的车身线条中正克制大气沉稳,尾部设计用上了目前流行的一体式贯穿尾灯,结合了咱们中国竹节的元素,可以说为现代风格融入了东方元素的优雅。
如果不看价格,这两台车的外观大家会怎么选?
内饰部分,两台车都走了大空间再加豪华配置的风格,但具体也有区别。
我们先看埃尔法,它延续了传统的行政风,大面积的皮质包裹,甚至它们在中控大屏边上,都用了大面积的皮质包裹。再加上整车的桃木饰板去做点缀,属于那种“老钱风”,一看就知道它很贵!
埃尔法的二排采用了中央行政岛的设计,每一个座位上面都匹配了单独的遮阳帘,以及空调出风口。
另外,它在细节之处有很多小心思的设计,就比如说车内大量扶手的人机工程学,再比如电吸门关上的那一刻是几乎没有声音……这些都体现出来了日式的待客之道。
虽然它是一台新能源车,但是很多必要的物理按键,也是得到了保留。
细节方面高山7同样很重视,比如说手套箱里面是植绒材质、手套箱边预留了一个隐藏式挂钩、二排也给到了充电口,放在了前方座椅的下面。
在这些没有什么人关注的细节方面,其实就能体现高山7的整个设计还是更偏向家庭使用场景。
而真正体现豪华的,还得是乘坐体验。
埃尔法的二排配备了单独的航空座椅,属于坐下去那一刻就陷入进去的大沙发,整个材料比较柔软,座椅通风加热按摩一应俱全。
高山7的二排同样配备了独立座椅,它的坐感很有层次。第一层比较柔软,接下来的几层能感觉到它的那股韧性的材质,用来提供支撑性。
功能方面,座椅的通风加热都有配备,双悬浮座椅选装是8000块,能支持零重力模式以及二排座椅按摩。
沙发说完了,冰箱现在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配置。
这台高山7没有落下,0-50度的温域、独立压缩机、12.5升的空间,要知道这组参数其实在同级别里面,算是一个不小的冰箱了,经过我们的实测,是能够放下9瓶380毫升的小矿泉水。
我个人最喜欢高山7的双开口设计,如果前排的人想拿冰箱里的东西,就不需要向后面够了,这个是非常方便的。
副驾娱乐屏和后排专属大彩电都有,内容生态以及APP会更加丰富。
想要彩电效果好,音响必须得跟上,高山7在这一点上下料还是比较猛的。
全车23个扬声器、2440瓦的峰值功率、支持杜比全景声,更关键的是车机系统内置了音乐和电影软件,可以直接播放杜比音源和全景声电影。
埃尔法配备的也是大品牌的JBL音响,全车14个扬声器,支持杜比全景声。
按说这个硬件实力非常不错,但享受起来有点麻烦,因为车机内没有独立的内容生态,没有杜比全景声这样的一个软件,蓝牙设备又不支持杜比全景声。
所以我们必须自己去找资源,再接上HDMI线,才能让它的功力全部发挥。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高山7的豪华是基于家庭出行场景而打造的。它在乎的是车上的每一个人,要尽可能地照顾好,实用又舒适。
埃尔法的豪华感则更偏向商务风格,注重的是仪式感和细节上的体面,而不是家庭出行的便利性。
那说完了内饰的豪华,咱们再来聊聊MPV最核心的——空间。
以身高183cm的我来说,主驾还是按照我日常的驾驶姿势,来体验二三排的空间。
因为埃尔法本身是商务车的一个定位,所以一切都要为二排体验去做让路和妥协,它第三排的空间体验就不是特别好。整个靠背的尺寸和坐垫的长度,都不如高山7。
相比之下,高山7对于第三排乘客的照顾会更到位一些:靠背角度可以调节,坐垫明显更长,配置上也有充电口、杯架和三排遮阳帘,符合它的家庭定位。
此外,埃尔法和高山7同样都采用了二三排共轨的设计,但因为高山7有第三排坐垫折叠功能,也就意味着第二排座椅可以足够靠后,形成“大四座模式”。
如果反向操作把二三排座椅调到最前,可以获得“超级后备厢模式”,搬家装大件都不在话下。
埃尔法受车身尺寸的限制,如果三排一定要坐人,整个后备厢几乎没有装载空间。因为整个地板不是纯平的,也不太适合装载大物件。
不过好的一点是,埃尔法的三排座椅是侧挂式。如果收起来,它的垂直空间是有优势的。
智能化方面,就是高山7的强项了。五屏联动对于驾驶者来说非常友好,更适合大家庭,男女主人都能轻松上手。不管多少功能的调节,只要一句话就能搞定。
辅助驾驶方面,埃尔法只有基础的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等功能,对于多数埃尔法车主来说用处不大,毕竟大多数情况都是有专职司机的。
高山7就不需要单独请司机了,车里自带一个小助手。只要设置好导航,从车位就能激活功能,直接就能出发,在小区内狭窄道路,它能主动避让、会车。
到了停车场还能自动识别抬杆稳稳通过,遇到临停车,两边都快到非常极限的距离了,也敢自己试试,只要轻点油门它就能顺利穿过。
甚至,它还有绅士有风度的一面。在面对匝道入口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它是本着交替通行的原则主动礼让,奈何人类实际根本不玩这一套。在面对限宽墩的时候,虽然SR界面没有显示出障碍,但传感器能识别出来,也能稳稳通过。
经过这两天的体验,再和大家分享一下驾驶感受。
埃尔法的动力是经典的2.5升油电混动系统,这一小块电池负责最费油的起步阶段,它的目的是尽量地省油。
高山7搭载的则是Hi4性能版智能四驱电混系统,名字里就带性能,所以这辆车即便是2.7吨,也能跑出来6秒破百的成绩。
它支持9种动力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可油可电可增程,日常城市通勤就当它是纯电开,这块44度的大电池,就可以让大家一周通勤不充电。
当然,Hi4也可以只加油不充电,或者是增程的模式让它专门用来发电,官方对于这台车油耗的指引是WLTC馈电油耗7.15L。
再给大家看一下,这两台车在加速状态下,车内隔音的静谧性。
先看埃尔法,它的电池只负责起步阶段,一旦深踩油门发动机迅速介入,高转速下声音偏大且锐利,整体显得不够从容。
再看高山7,同样是油门到底,在馈电状态智能四驱模式,65时速以内由电驱动覆盖,超过这个速度后发动机介入,虽然发动机介入能够感知到,但声音不会有明显的突兀感。
切换到强制纯电模式,车内噪音能稳定控制在60分贝左右。这对于一台30万MPV车型来说,已经超出了预期。
高山7虽然是5米05的大车,但它配备了灵动转向系统,转弯半径可以缩短至5.6米。别看它只比阿尔法少了0.3米,但是在狭窄的城市路段,这可能就是一把和两把的区别。
从另一方面来讲,转弯半径是否灵活,其实也能反映出两台车的定位。
埃尔法就偏向于传统的司机车,而高山7的灵活更让人轻松上手驾驶,更适合家庭。
说完了驾驶,咱们再聊聊所有MPV用户最关心的安全。
在被动安全上面,这件事没有什么太多的捷径,只能靠结构和堆料。
高山7整个的车身结构里面,81.96%都是高强度钢,最关键的A柱和B柱,都用上了2000MPa的高强度钢,要知道这种材料,过去是在潜艇和战斗机的起落架上才用到的。
主动安全方面,高山7是标配了激光雷达,所以能够让它在主动安全配置上面拥有20多项。
相比之下,埃尔法整个车身强度不太够。所以它在整个日本本土的碰撞测试当中表现的也不是特别好,一战颜面尽失,这也是很多人对它颇有微词的一点。
最后做个总结,其实从产品力方面来看孰优孰劣,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埃尔法的象征性,已经超越了产品本身。它最大的BUG就在于,在日本本土是卖25-50万这样一个价格区间,而放到国内却卖到了上百万元,
所以大家买到它,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价值和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一种仰望的视角,而不只是产品本身。
高山7作为国产MPV的代表,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打破传统,树立自己的高山。
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高山家族销量已经过万,这也证明着它被市场逐渐认可,正在用实力,重新定义价值与豪华的含义。
对于后者来说,前方的高山并非不可撼动,这条路虽然艰难且漫长,但也正因为如此,每一步都值得。
来源:电动车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