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赖岳谦是台军退役上校、巴黎政治学院博士、政大副教授、中时电子报前社长。他镜头前语速不快、逻辑严密,不回避两岸及统一问题,用贸易数据和产业链现实说话。有人觉得他直来直去,也有人把他看作“统派”。
赖岳谦是台军退役上校、巴黎政治学院博士、政大副教授、中时电子报前社长。他镜头前语速不快、逻辑严密,不回避两岸及统一问题,用贸易数据和产业链现实说话。有人觉得他直来直去,也有人把他看作“统派”。
在2020年中天电视停播之后,媒体圈的弦就一直绷得紧紧的。赖虽不在中天,但很快被标签化,社交平台上充斥着“间谍”“拿大陆的钱”等脏话和带节奏的内容。曾经用来引发理性讨论的两岸贸易数据——台湾对大陆出口占四成、双边贸易近3000亿美元——不再被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围猎。
课堂也就不叫课堂了,学生在网上举报他“传播敌对思想”,匿名截图和剪辑视频被抛入舆论场,岛内媒体放大,政客趁势喊话“清除统派学者”。课纲引起重视,课程承受压力,选课人数减少。
今年十月中旬,他和妻子去福建上杭寻根,参观了宗祠、看了客家人的家谱馆。他说:“台湾人就是中国人。”没有修辞也没有表演,但是把他推到了风口上,几天之后,连带效应出现。11月3日,政治大学宣布解除该人的外交所副教授兼职务,理由只有一句话,“不符合发展方向”。
三天之后第二锤落了下来,11月6日,中时电子报以“组织架构调整”为由免去其社长职务。表面上的理由比较克制,圈内的人就把这归咎于人事变动的原因。节目组的朋友只发来了一句“保重”,短信不多,但是意思很多。
这是否是偶然事件呢?翻一翻最近的新闻,结果也并不理想。退役将领高安国被判七年半,罪名细节众说纷纭,但是由于公共人物在法庭上的立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很多陆配的身份证、居留证被取消了,做婚姻咨询的陆配也被限制出境,孩子留在岛内,家被分成了两半。
赖岳谦并没有停留在抱怨上,他把路向前走,11月10日,他透露打算移居大陆,考察厦门、杭州等地,选定落脚点。在大陆开设“谦秋论”,讨论两岸贸易、岛内选后政治及全球局势。第一期视频的播放量上千万次,评论区里大部分都是“欢迎来”“期待线下讲座”。他说天地更开阔,并不是煽动性的口号,而是两道公告连切之后直接得出的感受。
放大看,两岸最近的动作和方向也是相反的。大陆对于统一问题更加清楚,提出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来表明台湾属于中国;并且公布全球追捕机制,制裁台独分子,沈伯洋也被列入名单,引起岛内高层的不安。警政署提醒民众,转发相关的内容会触法,社交媒体上一片哗然。
军事方面也有新的消息,大陆微电影《梦远》上线,“攻击11”隐身无人机现身,“无人机航母”之誉的“四川舰”下水引起关注。技术细节不展开,但是对台海局势的含义自明。从整体上看,海峡这边的主动权正在加快向前推进,拒谈统一的成本也在提高。
聚焦到个人身上,赖岳谦在岛内空间越来越小,从讲台上退到边沿,再退到门口。在外面站了一会儿就转身离开了。去大陆生活,不是逃避,而是延续。他曾经说过,台湾的民主越来越接近颜色革命,不是绿色的就没有发言权。、
如果社会只剩一种声音的话,学术就会失去,媒体就会哑然无声,公共讨论也会变成空谈。那要怎么走?无意给标准答案,但是有几件小事可以记,第一不要用仇恨堵嘴。可以批驳观点、用数据来反驳,但是不要用行政命令把人从讲台上扫下去。第二,不要把身份认同当作罪过,认同来自于家谱、土地、语言和记忆。
制度的好坏不在口头上,而在我们有没有自由表达的权利、稳定生活的能力、体面争辩的尊严。未来谁能够在这三个方面维持更长时间,时间会给出答案。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国的内政,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来源:卢麒元经济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