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冬时节,齐鲁大地因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相遇而暖意融融。11月13日,来自伊朗、埃及、沙特阿拉伯等1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29位外国友人走进山东菏泽郓城,共同参与“走读山东感知菏泽”文化交流活动。围绕“让世界爱上菏泽牡丹”这一主题,中外嘉宾以武会友、以艺传心
新黄河记者:李焜染
初冬时节,齐鲁大地因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相遇而暖意融融。11月13日,来自伊朗、埃及、沙特阿拉伯等1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29位外国友人走进山东菏泽郓城,共同参与“走读山东感知菏泽”文化交流活动。围绕“让世界爱上菏泽牡丹”这一主题,中外嘉宾以武会友、以艺传心,在沉浸式体验中共同感受“中国牡丹之都”的魅力。
活动在郓城县博物馆门前广场拉开序幕。在“武术之乡”郓城,友人们首先被刚柔并济的太极拳表演吸引,纷纷跟随老师模仿学习,在一招一式中体悟东方哲学的韵律。随后,铿锵锣鼓响起,色彩绚丽、姿态灵动的郓城龙狮跃然登场,与亮相现场的“水浒人物”抱拳互动,引得外宾踊跃参与、合影留念,气氛热烈。从观摩到模仿,从体验到共鸣,这场跨越语言的文化交流,不仅传递出中国武术的哲学智慧,也让外国友人感受到民间艺术所承载的美好寓意。
移步博物馆内,一场以牡丹为主题的非遗与文创盛宴徐徐展开。作为“中国牡丹之都”,菏泽牡丹素以花大色艳、雍容华贵闻名。以此为灵感创作的汉服、牡丹瓷、牡丹香薰等文创产品,将千年牡丹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美学,引得外宾频频驻足欣赏。在剪纸区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璐现场教学,指导大家剪出一幅幅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图案;漆器展台上,牡丹纹样的漆盘、手串流光溢彩,展现出“山东手造”在传承中创新的匠心精神。
花鸟字展示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郓城花鸟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巨广山现场挥毫,为20余位外国友人创作了融花鸟虫鱼于笔画之中的名字画作。来自阿富汗的阿富接过自己的名字画作时连声赞叹:“用我的中文名字做成了一幅画,汉字真是充满艺术与智慧,这是一份很好的礼物!”这种“画中有字、字中有画”的独特形式,让友人们在收获专属礼物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妙趣横生。风格质朴、取材天然的郓城毛皮画,也为大家带来了别样的艺术体验。
活动最后,大家在讲解员引导下步入展厅,沿着“史前文明”到“明清昌隆”的历史轴线,穿越数千年的郓城文明史。一件件珍贵文物,无声讲述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辉煌,为这场文化体验注入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此次“走读山东感知菏泽”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参观,更是一次深度的文明对话。它以郓城县博物馆为窗口,以牡丹为媒,以非遗为桥,通过可感知、可互动的方式,将菏泽地域文化转化为世界通用的情感语言。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生动写照,也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有益的“菏泽经验”。
编辑:曹梦佳 校对:汤琪
本文来自【新黄河】,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