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慧灵出生在山东青岛一个小镇,父亲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毕生致力于农业水利技术推广。父亲的临终遗言成为李慧灵一生使命:“生病让我好多事情不能去做了,如果可以早点发现,或许我可以多点时间给国家作些贡献。你去学医吧,以后多救治像爸爸一样的人。”这句沉甸甸的嘱
李慧灵出生在山东青岛一个小镇,父亲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毕生致力于农业水利技术推广。父亲的临终遗言成为李慧灵一生使命:“生病让我好多事情不能去做了,如果可以早点发现,或许我可以多点时间给国家作些贡献。你去学医吧,以后多救治像爸爸一样的人。”这句沉甸甸的嘱托,让正值高二的李慧灵毅然弃文从理,踏上医学征程。她以优异成绩考入青岛大学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呼吸科医生。
39岁携技从戎
2012年,一则“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以下简称“海南医院”)即将开诊”的消息,让37岁的李慧灵面临人生重要抉择。经过深思熟虑,李慧灵放弃广州的优渥条件,入职海南医院。
在海南医院呼吸科工作期间,解放军总医院老专家们的作风深深感染了她。“人民军医”这四个字蕴含的深意,深深触动了李慧灵。
伏案工作的李慧灵。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供图
2014年,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李慧灵特招入伍,正式成为一名人民军医。“我很幸运地成为一名人民军医,很少人能在这么大年纪入伍。”李慧灵在采访时自豪地说。
军医不仅是医者,更是战士。2015年春天,李慧灵前往朱日和训练基地,接受“战场磨刀石”的洗礼。一次前往食堂途中,她忽闻呼救声,立即扔掉饭盒飞奔而去。发现一名战士倒地不起、心脏骤停后,她迅速实施心肺复苏,将战士从死亡线上拉回。这次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军医不仅要有精湛医术,更要有随时应战的准备。
从零筹建热带医学科
2019年,海南医院受命成立全军首个临床热带医学学科。当时已在呼吸科崭露头角的李慧灵,担下了学科建设的重任。从零起步的艰难超乎想象:最初只有急诊楼两间狭小的房间,4张病床都是从别的科室借来的。
“困难并不可怕,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拉胯。”谈及建科伊始的经历,李慧灵坦言,搞不清热带医学科该怎么发展最让她着急。为此,她花费一年多时间走访调研了国内50余家院校、科研机构,吸取优秀建科经验,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6年后,李慧灵建立起一个拥有数十名医护人员的现代化科室,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临床基地、全军临床重点专科。
在科室的人才建设中,李慧灵既是严师也是领路人。同事们戏称她为“规培绞肉机”——这并非贬义,而是指她高标准、严要求。李慧灵给住院医师立下了“铁规矩”:每天必须研读至少30张CT影像,对经管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必须烂熟于心,查房时随时抽查。一旦发现有错误,李慧灵的眼睛立马就竖起来,严肃地批评。起初,年轻医生们叫苦不迭,李慧灵不为所动,坚持严抓严管。她告诉记者,医学是以病人的安全和健康为中心的,这个责任太大了。在李慧灵的严格要求下,年轻医生们快速成长,能高效管理科室数十张病床。
“虽然工作量大,也会加班、熬夜,但在辛苦付出之后能看到成长,职业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海南医院热带医学科护士长彭娟激动地表示,跟着李慧灵主任,什么都不怕,只想一心向前冲。
守护官兵的生命防线
作为新时代人民军医,李慧灵深知,热带医学科不仅要致力于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更要注重保障官兵战斗力。为此,李慧灵常常赴基层部队巡诊,深入海岛、舰艇,采集热带环境样本,分析疾病谱系,将临床难题转化为科研动力,提升临床救治手段。历经无数个日夜的坚持,团队终于在早期诊断技术以及疾病防控策略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在李慧灵的带领下,科室累计获得了10项国家发明专利,承担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1项。
在一次救援行动中,李慧灵背着几十斤重的检测设备登上小艇。“战场上,军医能背着这么重的仪器吗?”带着这个问题,李慧灵带领团队扎进实验室,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攻关。经过反复攻关测试,重达几十斤的设备被优化为仅重几百克的便携式诊断仪,检测时间也从数十小时缩短到了30分钟内,最快能在15分钟内查出病因。
针对海水浸泡导致的高渗、伤口感染等问题,李慧灵带领团推展开一系列研究,制定出有效防治和快速诊断治疗的措施。战士小马在训练中不慎手指骨折,经海水浸泡后引发严重感染,面临截肢风险。李慧灵利用快速检测技术,很快找到原因,实施精准抗感染治疗,为战士保住了右手。热射病也是威胁官兵健康的“隐形杀手”,劳力型热射病病死率可达70%。作为全军热射病防治与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李慧灵深入基层部队调研,广泛开展热射病防治科普,参与多次热射病危重患者救治,让热射病防治“8-4-6黄金法则”在基层广泛普及,大大提高基层部队热射病救治效率。
2023 年 5 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热带医学科主任李慧灵为基层官兵进行热射病防治宣教。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供图
“保障官兵的健康就是保障战斗力,这是我们军医的职责使命。”李慧灵始终牢记“战斗力需要什么,我就去干什么”。热带岛礁的疾病防治水平直接关系到驻岛官兵的战斗力。10余年来,她的足迹遍布战舰、岛礁、丛林、营区,累计救治军民超万人次,其中危重患者千余人次。每一次巡诊,她都主动把手机号码留给驻岛官兵,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随时准备接听官兵咨询和求助。
荣誉背后的不变初心
今年7月20日,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12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热带医学科主任李慧灵光荣上榜。此前,她已被表彰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联勤保障部队卫勤保障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1次。
面对荣誉,李慧灵保持着一贯的谦逊:“到现在为止我觉得很不安,和我一样努力的人真的很多,我只是非常有幸代表了他们。这份荣誉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让我一直持续奔跑下去。”
在日常工作中,李慧灵总喜欢用“彪悍”形容自己,因为自己总是“不修边幅”“急急忙忙”。“在我们眼里,她是一个敢想敢闯敢干、自信、专业、又极其执着的人。”海南医院的同事王娜说,李慧灵是海南医院人的一个缩影,体现了所有驻岛医务人员“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在王娜印象中,每次出差,李慧灵总是在查完房、处理好病人后,踩着时间点赶到机场。为节省时间,她每次出差基本只带一个包、一身衣服,备一条大披肩应对不同气候。路上也从不闲着,看患者资料、改病历……所有碎片时间都被她充分利用。
“对家庭我也做到了最好。”李慧灵坦言,女性不必认为选择了事业就对家庭心怀愧疚。“始终把孩子圈在怀里、搂在腿上”是一种爱,“把自己所有能给的全部给了孩子”也是一种爱,没有大小之分。“我童年的幸福感,来自于父亲把他所有能给我的时间都给了我,而不是全职陪伴。”在李慧灵的心中,愧疚是一种很无用的东西。“觉得愧疚就说明你错了,改了就好。因此,我很少后悔,也几乎不愧疚。”
采访的最后,李慧灵特别感谢组织、战友、家人以及病人们的支持:“他们支持我从新兵一路走到了现在。特别是那些可爱的守岛官兵们,他们不怕艰苦、勇敢冲锋,黝黑的脸庞和充满信任的笑容,一直鼓舞着我前进。如今我选择扎根在这里、守护在这里,用终生无悔的奋斗与这片深蓝同在。”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