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5年的马云突然现身,只做了一个动作,第二天市值狂飙万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4 01:24 1

摘要:2025年11月12日,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的午后阳光里,一个熟悉又久违的身影出现在夸克所在的智能信息事业群楼层。没有前呼后拥的阵仗,没有提前预热的官宣,马云就像普通老员工串门一样,走进了办公区,和围上来的员工们坐在一起聊了半小时——没人想到,就是这个“坐下聊

2025年11月12日,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的午后阳光里,一个熟悉又久违的身影出现在夸克所在的智能信息事业群楼层。没有前呼后拥的阵仗,没有提前预热的官宣,马云就像普通老员工串门一样,走进了办公区,和围上来的员工们坐在一起聊了半小时——没人想到,就是这个“坐下聊聊”的简单动作,直接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第二天阿里港股市值单日暴涨超万亿港元,总市值重新站稳3万亿关口。

消失5年,这个曾经定义中国互联网格局的男人,其实从未真正离场。从2019年宣布退休后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到2023年悄悄回国,再到2025年频繁现身,马云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但这次不一样,没有宏大的演讲,没有战略发布会,只是一场随机的员工交流,却引发了如此剧烈的市值波动,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逻辑?

先说说马云这次现身的细节。根据《科创板日报》的实地探访,当天下午2点多,马云穿着简单的深色上衣,戴着眼镜,精神头很足。他没有去顶层的高管办公室,而是直接走到了智能信息事业群的开放办公区,看到员工们正在调试AI相关产品,就主动拉了把椅子坐下来,和团队聊起了用户体验。有在场员工后来透露,马云没问复杂的KPI,反而反复打听“普通用户用起来方便吗”“AI能不能真正帮到大家解决问题”,还提到“技术要落地,不能飘在天上”。

整个交流过程只有30分钟左右,没有拍照打卡,没有官方通稿,甚至连阿里内部的通报都很简洁。但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先是在园区内部传开,接着被财经媒体核实报道,到了当天晚上,“马云现身阿里园区”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更让人意外的是,11月13日港股开盘后,阿里股价直接高开高走,一度涨到108.6港元,最终收盘时虽然略有回落,但单日市值仍暴涨超万亿,创下近四年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老板回公司和员工聊了几句吗?至于让市值涨这么多?其实懂行的人都清楚,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串门”,而是马云向市场释放的明确信号——这位阿里的灵魂人物,已经全面回归核心业务,并且把AI当成了未来的核心方向。

要知道,马云这五年虽然“消失”在公众视野里,但一直没闲着。2023年,他频繁现身海外考察农业技术,从荷兰的智能温室到日本的精准种植,一路看下来,其实是在琢磨科技如何落地到实体经济。2024年12月蚂蚁集团20周年活动上,他首次公开提到“未来20年的AI时代会超出所有人想象”,当时就有市场猜测阿里会加大AI投入。而进入2025年,马云的回归信号越来越明显:2月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4月在阿里云新财年会上提出“科技应呵护人间烟火”,5月现身阿里“湖畔小屋”鼓励员工保持创业精神,9月还在阿里数字生态创新园的HHB酒吧被网友偶遇,而当晚央视新闻联播就报道了阿里“平头哥”自研AI芯片PPU亮相的消息。

这些看似零散的现身,其实串起了阿里的战略转型路线。根据彭博社的报道,马云一直在幕后推动阿里向AI转型,要求业务负责人每天汇报云计算、平头哥芯片和通义千问大模型的进展,有时候一天要过问三次。今年8月,阿里完成了重大业务重组,把原来的多个业务线整合为中国电商、国际商业、云智能和其他业务四大板块,目的就是集中资源发力“AI+云”战略。

这次马云专门跑到智能信息事业群,更是把这个战略意图摆到了明面上。要知道,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扛着阿里AI在C端应用的重任,夸克的AI搜索、千问APP的落地,都靠这个团队推进。马云选择在这里现身,聊的又是AI产品的用户体验,相当于告诉市场:阿里的AI战略不是停留在实验室里,而是要走进普通用户的生活,而且他本人会亲自盯着这件事。

资本市场最看重的就是“确定性”,而马云的现身,恰恰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过去几年,阿里经历了不少挑战:2021年到2023年,股价连续三年下跌,分别跌了48%、19%和11%,投资者对公司的战略方向也有过疑虑。但2024年阿里换帅后,累计投入1168亿元用于股份回购,股价开始止跌回升;2025年以来,阿里在AI领域动作不断,发布了Qwen 2.5 Max模型,和苹果合作开发中国本地化AI功能,还引入了顶尖AI科学家许主洪教授,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这些基本面的改善,再加上马云回归带来的信心提振,让国际投资者重新关注阿里。Alphalex Capital管理基金香港总经理Alex Au就分析说,DeepSeek激发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科技的兴趣,而阿里不仅发布了自己的AI模型,还让阿里云接入了DeepSeek,本来就具备上涨基础,马云的现身相当于“临门一脚”,让市场更加认可阿里的AI布局。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过去几年,阿里曾因反垄断调查受到监管关注,这也是投资者担心的风险点之一。而马云2025年多次公开现身,阿里与苹果的合作顺利通过监管审批,这些信号都让市场感受到政策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态度,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预期,不少南下资金开始持续买入阿里,过去18天累计净买入近500亿港元,这也为股价上涨提供了资金支撑。

当然,阿里的AI转型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现在百度、腾讯等竞争对手都在AI领域发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AI商业化需要长期投入,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利润率。比如阿里已经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过去四个季度的AI研发投入也超1000亿元,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本压力。

但从目前的进展来看,阿里的AI布局已经开始落地见效。除了阿里云的增长,C端产品也有了突破:近期上线的“高德扫街榜”融合了AI算法和芝麻信用技术,首日活跃用户就突破4000万;秘密启动的“千问”APP,基于Qwen最强模型打造个人AI助手,已经进入内测阶段,即将加入全球AI应用竞赛。更重要的是,阿里的AI已经开始赋能电商、物流等传统业务,比如通过AI优化供应链,让商品配送效率提升了20%,中小商家的运营成本降低了15%。

回到马云这次“坐下聊聊”的动作,其实背后是他一贯的商业逻辑——技术再先进,最终也要服务于人。他当年创办淘宝,是为了让中小企业能卖货;创办支付宝,是为了让普通人转账更方便;现在聚焦AI,也是为了让技术真正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有员工说,马云这次交流时反复强调“不要为了AI而AI,要让AI成为工具,而不是炫技”,这句话其实点透了阿里AI战略的核心。

现在回头看,马云这五年的“消失”,更像是一次蓄势。他没有沉迷于过去的成就,而是跳出日常管理,去观察科技发展的趋势,去思考企业的未来方向。而当他带着这些思考回到阿里,带来的不仅是战略上的调整,更是整个团队的信心提振。员工们看到创始人亲自关注业务,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投资者看到灵魂人物回归,对公司的未来更有信心;合作伙伴也愿意加大与阿里的合作力度,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无形资产。

不过,市值暴涨万亿只是一个开始,阿里的AI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接下来,千问APP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阿里云能否持续保持增长?AI技术能否真正赋能更多传统行业?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来回答。而马云的回归,虽然给公司带来了短期的市值提振,但最终还是要靠实打实的业绩来支撑。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马云这次现身带来的市值暴涨是偶然还是必然?阿里的AI战略能让它重回巅峰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一起讨论这场科技巨头的转型之战。

来源:温婉诗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