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罕见新物种曝光,23年广东河源仅百株,网友称菜园里多得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8:58 1

摘要:2021年2月,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深山里陡峭的岩壁上,有一株和周围植物不一样的小草本,地点是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西侧一段石灰岩悬崖。那株花色浅紫、花瓣展开后远看有对称感的小草本立于岩缝中随风摇曳。参加这次野外考察的人员包括保护区科研人员及中山大学相关专家,

2021年2月,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深山里陡峭的岩壁上,有一株和周围植物不一样的小草本,地点是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西侧一段石灰岩悬崖。那株花色浅紫、花瓣展开后远看有对称感的小草本立于岩缝中随风摇曳。参加这次野外考察的人员包括保护区科研人员及中山大学相关专家,凭借现场经验和专业知识判断这可能不是已知的普通种类,而是一个新物种。

之后就一直被科研人员盯上,多次赶往现场,在植物生长的地方做了标记,观察并记录下它的生长期和开花结实的时间,外形细节也没少记,茎叶长什么样,叶片是怎样的形状,花朵都有哪些颜色之类的。为了确认它属于哪一类群,就把收集到的样本拿去同形态差不多的标本比较过,又进行了解剖观测,并查阅了许多相似种类的同类资料,整个鉴定过程持续了两年多时间,直到今年5月份才整理好成果发到国际刊物上去宣布,向国内国外公布这一发现的消息,大家都觉得这是新出现的一种植物品种,便按找到地点给它取名叫做“河源堇菜”。

河源堇菜是多年生草本,个体非常小。成年植株高5-12cm。茎直立或贴地匍匐。叶片近圆三角形,叶质柔软而有光泽,边缘具钝钩状的小锯齿。花瓣浅紫,下位花瓣上有较深的紫色条纹,展开后形状整齐。花后面有一管状花距,这是堇菜科的重要特征之一。观赏上开花时期的植株在岩缝中点缀着淡紫色,有一定的观赏价值。3 - 4月开花、结实期为5 - 6月。

该物种分布极其狭窄,目前仅在紫金县发现一个点,生境分布在海拔约200-500米的石灰岩悬崖上,依靠岩石缝隙中很薄的一层腐殖质层生长,生存空间十分狭小。成株数量稀少,成年个体不足百株,在全球范围内也仅有不足百株。由于其数量较少且只有唯一一点和脆弱的生境,研究组将其列为极危(CR)植物。生境容易受

繁殖方面也有很多困难,野外观察和后面的研究发现传粉并不稳定,种子传播范围很小,幼苗存活率低。这些因素都对种群的扩展恢复造成了阻碍,再加上这个属有很多外形相似的种类,普通人看的时候很容易分不清。河源堇菜跟常见的紫花地丁、三色堇等在叶子形状和花朵颜色上都有些像,从外表上看就容易出错。科研对比表明河源堇菜的花距比较粗而且末端微微向上翘起,而常见的紫花地丁花距比较细并且末端是趋直的;茎的构造也不一样,河源堇菜既有地上茎也有匍匐茎,但是常见的紫花地丁更多靠地下茎或者块茎来繁衍后代,要做出准确的辨别就需要借助显微镜来看细胞和微构了,单纯用肉眼很难分辨清楚。

这一发现引发大众关注,信息流传出去之后,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自己在院子或者田地里也看到过类似的植物,于是有人对“新物种”产生质疑并开始讨论起来。造成这种误认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缺少有关植物分类学的知识,常常会依照叶子形状或者花的颜色作出判断,在网络上有些报道和流传更是片面,带来更多的混乱情况,科研团队强调,想要正确识别这个物种就要依靠系统的形态比较以及解剖观察,不能只凭借外观来判定。

从科研角度而言,在石灰岩区找到了未被记录的种类,这表明这个区域里的植物多样性还有待进一步调查。发现的过程呈现出了一种新物种得以确定的标准流程:在野外被发觉并加以观察,经过长时间的监视,做了详细的记载,又经由形态上的比较以及解剖学方面的对照,同已有的标本进行了核对之后才在学术刊物上予以发表出来,这样的程序保障了鉴定工作具备严谨性特征呈现出来。

保护方面也很明白,这东西数量不多,在那儿长着一棵,生存受多种因素威胁,岩缝里养分和水分全靠生境状况,气候或者地质改变就会有影响;人来攀爬开采游玩之类的行为也会影响环境;周边土地用途变化同样如此;它繁殖力低、扩散能力差,要依靠自然恢复很难。为了不让这种植物灭绝,提议对找到地方加强持续观察,去它的栖息地做有效保护工作,限制人们随便进出乱搞破坏,并且可以进行人工繁育与恢复研究,探索怎样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方法还有幼苗成活率的办法,要是有必要也可尝试在合适的地方实施移植实验。科学宣传也不可忽略,用大众容易理解的语言向大家普及一些植物鉴别知识以及保护重要性,消除错误认识造成的无谓挖掘行为。

河源堇菜是局部特有的、全球极其稀有的植物,具有研究和保护的双重价值。学界对它的确认与发表既是对其记录,也提醒管理者和公众留意南方石灰岩地区可能存在的未知生物多样性。后续工作要把保护放在首位,把持续的科学调查同本地保护结合起来,为这一新纪录种留下更多的生存空间。

来源:成熟葡萄XG6U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