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璎教授团队《Alzheimers Res Ther》发表中国老年人群血浆生物标志物纵向研究新成果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20:32 1

摘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韩璎教授团队与与深圳湾实验室郭腾飞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王静华教授等合作,基于中国认知下降纵向研究(Sino Longitudinal Study on Cognitive Decline, SILCODE)队列,系统探讨了血浆Aβ42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韩璎教授团队与与深圳湾实验室郭腾飞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王静华教授等合作,基于中国认知下降纵向研究(Sino Longitudinal Study on Cognitive Decline, SILCODE)队列,系统探讨了血浆Aβ42/Aβ40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阿尔茨海默病进展中的纵向变化规律及其预测价值。该研究于2025年11月3日发表于《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2024 IF 7.6,中科院1区,JCR Q1区),题为“Longitudin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sma biomarkers in Chinese older adul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为中国人群AD早期识别与进展监测提供了新的血浆生物标志物组合策略

——

一.研究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传统Aβ级联假说虽被广泛接受,但针对Aβ的临床试验效果有限,提示疾病进展涉及更复杂机制。神经炎症,尤其是星形胶质细胞激活,被认为是AD的第三大病理特征。血浆生物标志物如Aβ42/Aβ40和GFAP具有无创、易获取等优势,但其纵向变化与AD病理及认知衰退的关系尚不明确,尤其在亚洲人群中缺乏大样本长期随访证据。

二.研究方法

SILCODE是一项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开展的多中心、前瞻性AD研究。本研究纳入455名基线有血浆Aβ42/Aβ40和GFAP数据的参与者,根据队列确定的阈值(Aβ42/Aβ40 ≤ 0.0609,GFAP ≥ 136.45 pg/ml)将参与者分为四组:A+As+(两者异常)、A+As-(仅Aβ异常)、A-As+(仅GFAP异常)、A-As-(两者正常)。通过广义线性模型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基线与纵向变化中血浆p-tau181、p-tau217、残余海马体积(rHCV)及多项认知功能指标的关联。

三.研究结果

在455名参与者中(平均年龄66.11岁,61.98%为女性),A+As+组在基线时表现出最高的血浆p-tau水平和最低的rHCV及认知水平,且在纵向随访中(中位随访2.03年)显示出最快的p-tau上升速度及rHCV与认知下降速度。进一步分析显示:基线低Aβ42/Aβ40与高p-tau及记忆、语言认知功能差相关;基线高GFAP与高p-tau、低rHCV、认知功能下降显著相关,并能预测更快的p-tau增长和认知衰退;纵向GFAP变化率与p-tau上升率及认知下降率正相关,而Aβ42/Aβ40变化率仅与p-tau181上升率负相关。

图1 不同A/As分组间血浆生物标志物及海马体积、认知功能纵向变化率的比较

图2 基线血浆Aβ42/Aβ40与GFAP同各指标基线水平及纵向变化率的关联分析

四.研究结论及临床意义

本研究在中国老年人群中系统揭示血浆GFAP在预测AD病理与认知衰退方面优于Aβ42/Aβ40,且两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该研究为AD早期筛查、风险分层与疾病进展监测提供了简便、高效的血浆生物标志物组合策略,具有重要临床转化价值。

第一作者:李瑞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神经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