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华洛世奇又涨价了。”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店里,一条拳头大的水晶项链标价 4 万 8,隔壁 Tiffany 的 18K 金钥匙才 3 万 5。导购小姑娘补一句:“我们现在是高珠线。”声音不大,却像把 2016 年那只 999 元就能买到的黑天鹅按进水里——扑通一
“施华洛世奇又涨价了。”
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店里,一条拳头大的水晶项链标价 4 万 8,隔壁 Tiffany 的 18K 金钥匙才 3 万 5。导购小姑娘补一句:“我们现在是高珠线。”声音不大,却像把 2016 年那只 999 元就能买到的黑天鹅按进水里——扑通一声,水花四溅,老买家心里咯噔:它怎么敢?
敢,是因为再不拔高就要被“轻奢”两个字拖进沼泽。
2020 年关店 3000 家、裁员 6000 人,财报里连中国销量都不敢写,那是一段“玻璃当成钻石卖”的旧故事被拆穿的黑暗时刻。施华洛世奇终于承认:靠“闪”续命的时代结束,再便宜也没人领情——ZARA 的耳环 59 元同样 bling,拼多多 9 块 9 还包邮。于是 2021 年起,董事会连夜点火,启动内部代号“ Ignite a Dream ”的自救剧本,核心就一句:把玻璃卖出宝石的价,先让自己相信,再让市场相信。
第一步,砍产品。
入门级价格带直接腰斩,砍掉 40% 低价 SKU;999 元以下柜台清空,让位给 3000+ 的 Collection I、6000+ 的 Collection II。设计也翻脸:过去是“天鹅排排坐”,现在把水晶切得比指甲盖还大,配色撞得比潮玩还猛,官网图一放,评论两极——一半人说“像 Tiffany 副线”,一半人说“塑料感升级”。吵归吵,眼球先赚满。
第二步,换皮肤。
用了 30 年的皇家蓝包装被扔进仓库,粉、黄、紫的糖果色纸袋上线;门店拿掉丝绒托盘,换成镜面不锈钢+折线灯带,概念叫“Crystal Palace”——翻译过来就是“把顾客塞进万花筒”。开业当天,网红打卡照tag #SwarovskiPink 冲上热搜,阅读 2.3 亿,成功让“妈妈品牌”三个字在 TikTok 上少出现 47%。
第三步,抬身价。
最狠的是价格锚点:一条钛金属镀铑手链 1.8 万,比自家 2020 年最高价再翻 3 倍;为了撑住数字,他们给水晶起了新名字——“Metallic Aurora”,附赠一张卡片解释“切割指数 129,比钻石多 43 面”。翻译成人话:玻璃切面更多,闪光更闪。懂行的人撇嘴:铅玻璃折射率 1.7,离钻石 2.4 差一条黄浦江。但营销话术的魔法就在“比钻石多 43 面”这句,把劣势包装成优势,先声夺人。
三步走完,市场给了一颗糖:2023 上半年集团营收同比双位数增长,高档首饰线拉回 45% 的毛利,欧洲与中东回正,中国仍跌但跌幅收窄到个位数。CEO 在电话会议里形容“止血成功”,但也补了一句:“我们还没离开加护病房。”——因为真正难的题写在后面:涨价带来的增长是不是一次性脉冲?年轻人买它,是爱上水晶,还是爱上“我也可以随手买 4 万项链”的炫耀截图?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跑到成都 SKP 蹲了 3 个周末,发现有趣的一幕:
30 岁以上老客进门店先问“打几折”,听完“全线无折扣”后掉头就走;20 岁出头的女孩却把项链当拍照道具,试戴 10 分钟,小红书九宫格先发,再原物归还。销售私下叹气:“新客打卡 10 人,成交 1 人;老客流失 10 人,挽回 0 人。” 这像极了一场“换血手术”:旧血板流走,新血浆还没接上。
更大的隐忧来自隔壁赛道。
Pandora 去年推出 lab-grown 真钻石,定价 599 欧起,真钻+品牌故事双重碾压;Missoma、Monica Vinader 用 18K 镀金+半宝石,把“轻奢”门槛抬到材质真香。施华洛世奇依旧是“铅玻璃+合金”,物理价值天花板肉眼可见。它试图用“高级设计”补位,但设计在珠宝圈是最容易被抄的功课——淘宝“同款” 30 元包邮已上线,色差只差一个滤镜。
故事讲到这里,你会发现:
施华洛世奇不是简单“卖贵了”,而是想撕掉“人造水晶=廉价”的心智铁牌。它用涨价、换包装、开高珠线的三板斧,先把“贵”字写大,再倒逼市场重新给它排座位。逻辑类似“先把气球吹大,再指望里面灌进真氢气”。可气球能不能不破,取决于两个外部变量:
1. 消费者是否愿意长期为“闪”付溢价;
2. 竞争对手给不给它时间窗口。
至少目前,答案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2024 春季新品预览会上,他们又拿出 8 万 5 的“水晶领结”,媒体快门声噼里啪啦,可现场订购簿空白。一位离职高管跟我说了句大白话:“施华洛世奇现在像站在蹦床上,每跳一次都更高,但脚下是空气,不赶紧找到实心板,早晚跌回原点。”
听完这句话,我想起 1895 年丹尼尔·施华洛世奇在奥地利山脚发明切割机的场景——他用电机把玻璃打出彩虹,从此“人造”也能比天然更耀眼。百年之后,彩虹依旧,只是观众换了一茬:从“买不起真钻石的新娘”到“要态度不要材质的新一代”。品牌想再飞,得先回答那个老问题——
如果明天所有人都不缺闪光,
你还有什么值得被记住?
来源:小吉有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