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开一看,果然,H3N2的S245N位点突变,传播力涨了15%,像给病毒装了小马达。
“甲流又变异了?
”——昨晚刷到这条推送时,刚把娃哄睡的老周手一抖,手机差点砸脸上。
不是他胆小,是家里那位孕七个月的老婆和刚满三岁的娃,一个比一个金贵。
点开一看,果然,H3N2的S245N位点突变,传播力涨了15%,像给病毒装了小马达。
老周不是医生,但去年全家轮流发烧的惨状还历历在目:他烧到39℃硬扛,老婆挺着肚子半夜挂急诊,娃哭到嗓子哑。
这回他学精了,先把靠谱信息筛出来,再决定怎么防。
先说药。
新批的玛巴洛沙韦确实香,24小时退烧率比奥司他韦高18%,但498一盒,限成人,孕妇和娃用不了。
老周直接pass,转头记下佑安医院的提醒:重症才需基因检测,普通人别瞎囤奥司他韦——耐药个案虽少,乱吃就是给病毒练级。
再说吃的。
浙大说紫锥菊+锌能缩短病程1.3天,老周默默把购物车里的泡腾片换成含锌的;广州中医院推荐甘蔗汁,他想起楼下水果店十块钱一根的甘蔗,立马下单三根。
最意外的是纳豆,日本研究说每天50克能抑制病毒膜融合,老周嫌味儿冲,但想到娃的幼儿园最近请假率飙升,还是咬牙买了两盒,打算拌饭时偷偷加进去。
特殊人群这块,老周看得细。
孕妇能打灭活疫苗,帕拉米韦也安全,他立刻给老婆挂了明天的产科号;自己血糖临界,瑞金医院说控制不好重症风险涨2.4倍,吓得他连夜把奶茶藏进冰箱最深处;健身群有人发“运动后免疫空窗期”,他默默把蛋白粉换成乳清蛋白+维C的组合,毕竟娃的幼儿园家长群刚有人晒健身房感染经历。
环境防控也有新花样。
香港大学的紫外线空气消毒机,20㎡配一台,老周算了算客厅面积,下单两台,顺便给公司行政发了链接;清华的含铜离子口罩,99.2%灭活率,他直接囤了三盒,虽然比普通口罩贵三倍,但想到娃戴不住N95,这种“隐形盾牌”反而实用。
最后是老周私藏的“土办法”升级版:紫苏叶煎蛋当早餐,马蹄甘蔗水当下午茶,睡前给娃鼻腔抹凡士林——去年儿科医生教的,今年加了新研究背书,心里更踏实。
至于高糖零食、生腌海鲜、过量蛋白粉,全家统一拉黑。
今早老婆产检回来,说产科排队打疫苗的孕妇拐了三道弯。
老周把甘蔗汁递过去,顺手把纳豆塞进她饭盒:“忍忍,就当吃益生菌了。
”老婆皱鼻子,却没拒绝——毕竟,比起发烧39℃的煎熬,这点怪味算什么。
窗外,幼儿园广播提醒家长接娃时戴口罩。
老周看了眼手机,流感预警线6.2%,华北华东标红。
他叹了口气,把刚到的紫外线消毒机搬进屋,心里盘算:等这波过去,得带全家去把四价疫苗补上。
病毒在升级,普通人的日子也得跟着打补丁,没辙,但起码这次,准备得比上次像样。
来源:富足熊猫G7sIj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