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的武汉财大小吃街,一个挂着“四郎臭豆腐”招牌的摊位前总围满人群。摊主叶先生头戴黑色圆帽,身着深色围裙,低头专注地炸制臭豆腐,抬头时眉眼间的神态与《甄嬛传》中陈建斌饰演的雍正帝惊人相似。这个40岁的武汉新洲人,因长相酷似“四郎”意外走红,从日均销量
2025年3月的武汉财大小吃街,一个挂着“四郎臭豆腐”招牌的摊位前总围满人群。摊主叶先生头戴黑色圆帽,身着深色围裙,低头专注地炸制臭豆腐,抬头时眉眼间的神态与《甄嬛传》中陈建斌饰演的雍正帝惊人相似。这个40岁的武汉新洲人,因长相酷似“四郎”意外走红,从日均销量不足20份的普通摊主,蜕变为日均售罄80份的“网红掌柜”。这场看似偶然的流量狂欢,实则是平凡个体与时代浪潮碰撞出的独特火花。
一、从工地搬砖到“宫廷御厨”:一个普通人的生存突围
叶先生的前半生,是无数底层劳动者的缩影。他卖过生鲜、经营过早餐店,甚至在工地搬过砖,直到去年11月,因妻子痴迷臭豆腐,他咬牙关掉亏损的早餐店,转行做起臭豆腐生意。为精进手艺,他专程赴河南学习传统工艺,将摊位选在年轻人聚集的财大小吃街,试图用“10-12元一份”的性价比打开市场。
“最初每天只能卖十几份,连房租都挣不回来。”叶先生回忆道。转机出现在2025年3月,隔壁卤味店主小赵偶然发现他戴帽子时的神态与《甄嬛传》四郎如出一辙,便拍摄视频上传网络。视频中,叶先生低头炸臭豆腐的侧脸,与剧中雍正帝批奏折的经典镜头高度重合,网友瞬间沸腾:“嬛嬛,朕出摊啦!”“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卖臭豆腐的”等弹幕刷屏,#武汉臭豆腐摊主撞脸四郎#的话题冲上热搜。
这场意外走红,让叶先生的摊位从“无人问津”变为“排队打卡”。他顺势将招牌改为“四郎臭豆腐”,并在灯箱上悬挂剧中剧照。走红首日,80份臭豆腐5小时售罄,收入突破800元,远超此前日均200元的营业额。更令他惊喜的是,顾客从周边学生扩展至全国游客,甚至有厦门游客专程乘飞机来武汉,只为“先合照再吃臭豆腐”。
二、流量狂欢下的清醒:在模仿与创新中寻找平衡
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叶先生展现出底层劳动者的朴实与智慧。他坦言:“最初觉得像陈建斌是玩笑话,直到网友提醒才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机会。”但当灯箱上的剧照引发侵权质疑时,他立即表态:“如果陈建斌老师或版权方要求,我会立刻换掉照片,甚至调整造型。”这种“蹭热度但不越界”的谨慎,让他在流量浪潮中守住了法律与道德底线。
为避免陷入“纯模仿”的困境,叶先生开始挖掘自身特色。他推出“宫廷套餐”:臭豆腐搭配豆浆,定价15元,并模仿剧中台词设计互动话术。当顾客询问“四郎为何在此”时,他会笑着回答:“朕微服私访,体察民间美食。”这种幽默的回应既呼应了网络梗,又强化了摊位的独特性。同时,他坚持每天凌晨4点起床准备食材,用“外酥里嫩”的口感和“酱料独家秘制”的承诺,将流量转化为复购率。
“网红经济来得快去得也快,手艺才是立身之本。”叶先生深知,仅靠长相吸引顾客难以持久。他开始研究臭豆腐的发酵工艺,尝试加入香菇、虾皮等提升鲜味,甚至计划推出“甄嬛主题”新品,如“惊鸿舞脆皮豆腐”“纯元皇后甜辣酱”。这种“借势但不依赖”的策略,让他的摊位在走红3个月后依然保持日均60份的销量,远超周边同类摊位。
三、素人网红的启示:平凡生活如何与时代共舞
叶先生的故事,折射出流量时代下普通人的生存哲学。一方面,他抓住了“撞脸名人”的偶然机遇,通过社交媒体放大个人特色,实现了从“隐形人”到“焦点人物”的蜕变;另一方面,他未被流量冲昏头脑,而是将其视为提升手艺、优化服务的契机,最终将“网红效应”转化为“长红口碑”。
这种“接地气”的网红模式,与当下流行的“精致人设”形成鲜明对比。叶先生不刻意打扮,不编造悲情故事,甚至拒绝直播带货,仅通过摊位互动与顾客建立联系。他的走红,本质上是公众对“真实感”的渴望——在一个滤镜横行的时代,一个普通劳动者用汗水与智慧改变生活的叙事,更能引发共鸣。
更值得关注的是,叶先生的成功为小微创业者提供了新思路。财大小吃街的竞争异常激烈,但他的摊位通过“文化赋能”脱颖而出:将《甄嬛传》的IP价值转化为消费场景,用“宫廷梗”降低消费者的决策成本,用“性价比”满足学生的消费需求。这种“文化+美食”的跨界融合,为传统小吃摊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四、流量退潮后:一个普通人的坚守与期待
尽管当前生意红火,叶先生仍保持着清醒的认知:“网红只是一阵风,手艺和口碑才是长久的。”他计划用走红积累的资金升级设备,将摊位扩建为小店,并申请“四郎臭豆腐”商标,为品牌化发展铺路。同时,他开始尝试短视频创作,记录臭豆腐制作过程,分享创业心得,试图通过内容输出吸引更多稳定客源。
对于未来,叶先生没有宏大的野心:“只希望每天能多卖几份臭豆腐,让家人过得好一点。”这种朴素的愿望,恰恰是流量时代最珍贵的底色——无论外界如何喧嚣,一个普通劳动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始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微小但坚定的力量。
从工地搬砖到“宫廷御厨”,叶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流量时代,普通人无需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只需找准自己的定位,用真诚与努力打磨“核心竞争力”,便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正如他摊位上那句手写标语:“人生如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
来源:慧哥可真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