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天,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咽干、咳嗽、喉咙沙哑,仿佛成了都市上班族的“季节性标签”。你刚打开办公桌抽屉,发现抽纸和润喉糖早就用完了,难道真的只能靠“硬扛”?
楼下水果摊的梨刚摆上去没多久,就被抢购一空。摊主一边往回补货,一边感慨:“最近大家都说吃梨润肺,真的假的?”
秋天,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咽干、咳嗽、喉咙沙哑,仿佛成了都市上班族的“季节性标签”。你刚打开办公桌抽屉,发现抽纸和润喉糖早就用完了,难道真的只能靠“硬扛”?
有人选择猛灌热水,有人靠“熬夜+外卖”硬抗秋干气躁,结果第二天嗓子如刀割,连说话都费劲。反讽的是,我们一边说着“最近真干”,一边继续揍着咖啡、挤着地铁、熬着深夜。
而这个时候,梨,悄悄被“请上神坛”。有医生公开表示:“肺不好的人,不妨多吃点梨。”这句话一出,引发争议无数。有人说“梨是天然的润肺药”,也有人质疑“这是不是又是某种营销套路”。
那么,梨到底有没有传说中的“5个好处”?吃梨真的对肺有益吗?
我们来一探究竟。先说结论,吃梨对肺部健康的确有积极意义,但前提是:你得搞清楚梨的作用机制,以及你身体的真实状况。
我们先从肺说起。肺是人体负责气体交换的器官,最怕干燥、寒冷和污染。秋冬季节,空气干燥,还常伴随着雾霾和空气质量下降,极易引发呼吸道炎症,比如慢性咽炎、气管敏感、甚至诱发哮喘。
研究显示,2021年《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指出,空气干燥对呼吸道上皮黏液的清除功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使得呼吸道更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袭。而梨,恰恰在这方面有独特的营养优势。
首先,梨含有丰富的水分,每100克梨的含水量高达85%以上。长期处于空调房或雾霾天气中的人,身体最缺的就是水分。梨不仅补水,还能通过果胶促进体内湿润环境的维持。
第二,梨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尤其是果胶,这种成分对人体肠道和呼吸道黏膜都有一定保护作用。果胶能促进排出体内代谢产物,有助于减轻系统性炎症反应。
第三,梨中含有黄酮类物质,如槲皮素(quercetin),这种天然抗氧化剂被研究证实具有抗炎和抗过敏效应。2019年《食品科学》期刊指出,槲皮素对缓解呼吸道慢性炎症具有积极作用。
所以,梨润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迹可循的营养逻辑。此外,梨的“5个好处”被频繁提及,我们逐一拆解:清热润肺:梨属寒性,有生津、润燥、清热的作用。尤其在秋冬交替时节,它能帮助缓解嗓子干痒等不适。
辅助降低体内炎症水平:梨中的多酚和膳食纤维被认为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减少炎症反应,是从肠道间接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桥梁。帮助排痰:梨汁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有“化痰止咳”的作用。现代研究则发现,梨汁对呼吸道的清洁有一定辅助效果,尤其适合烟民或粉尘工作者。
缓解咽喉不适:梨的天然果酸和高水分含量可软化咽部组织,配合充足休息,有助于缓解轻度咽炎。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研究指出,规律摄入富含抗氧化成分的水果,可降低呼吸道感染概率。梨在这方面虽然不是“药”,但属于“防御型食物”。
但也要看到,梨并非万能的护肺神器。首先,梨性寒,体质虚寒、脾胃较弱者应注意适量。而对于已经出现咳嗽、痰多、怕冷等症状的人,是否适合吃梨,要结合个人体质判断。
其次,很多人吃梨只图“清凉解渴”,却忽略了吃法。研究发现,烹煮后的梨汁保留了大部分营养成分,且降低了寒性,更适合肠胃虚弱者。
吃梨不是目的,改善生活方式才是核心。
现实中,很多人一边吃着梨,一边熬夜、抽烟、喝酒,结果梨再好也“救不了肺”。肺部健康的根本,还是在于呼吸系统的整体负担能否减轻。
举个真实案例:2022年,北京某高校公共卫生学院对5000例城市白领进行生活习惯调查,发现长期吸烟者的肺功能明显下降,而其日常饮食中水果摄入量普遍偏低。即便其中部分人“每天一梨”,肺功能改善依然有限。这说明,梨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梨的营养价值确实不低,但决定健康走向的,从来不是某一种食物,而是你每天累积下来的生活选择。
从文学作品看,古人早有“雪梨煮百合,润肺止咳”之说,可见其历史应用广泛。但古人讲究“食以养身”,并不将单一食物当作“灵丹妙药”。我们要做的,是让食物回归日常,而非神化。
梨,是肺部的“朋友”,不是“护身符”。
你可以在干燥的秋天,选择每天吃一小只雪梨,但别指望它能洗净你深夜抽烟时吸入的PM2.5;你可以在咳嗽初起时炖个梨汤,却别忘了关掉凌晨还亮着的电脑屏幕。健康,不是靠吃什么来救,而是靠你愿意改变什么来守。
很多时候,最贵的不是食物,而是意识。愿我们都能在一颗普通的梨中,看到身体的需求,看到生活的节奏,也看到自己与健康之间的距离。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吴志刚. 槲皮素的抗炎机制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9, 40(15): 276-282.
[2] 周传军. 空气干燥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及其防护对策[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 55(6): 731-735.
[3] 陈雪. 梨果营养成分与膳食应用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 26(2): 58-61.
来源:王医生健康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