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聊到中国历史上的狠角色,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武将猛人,而是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瘦书生——曾国藩。清末动荡,那些能在乱世中活成传说的人,绝对有点不同于常人的“狠劲”。而曾国藩之所以能从“废柴小子”变身强者之师,全靠他自己修炼出来的三大绝技——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曾
聊到中国历史上的狠角色,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武将猛人,而是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瘦书生——曾国藩。清末动荡,那些能在乱世中活成传说的人,绝对有点不同于常人的“狠劲”。而曾国藩之所以能从“废柴小子”变身强者之师,全靠他自己修炼出来的三大绝技——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曾国藩到底是怎么一招一式,硬生生把“弱者心态”割得干净利落!
你知道吗,刚开始的时候,曾国藩真的不算天才。他小时候读书特别吃力,考场上还被“钉名通报”,当作反面典型挂出来给大家嘲笑,和左宗棠、李鸿章这些少年英才比,有如泥鳅遇上大鲨鱼,根本没法比。但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曾国藩就偏偏不认命!
他对自己下了死命令:书不会就反复读,不懂就反复琢磨,哪怕一两句话卡壳,也不会自欺欺人地跳过去,一点一滴啃到底。他那“一条道走到黑”的韧劲,简直像个“老兵不死”,横竖就是不让失败有机会彻底打垮自己。
不仅学习如此,打仗也是。他初登战场时,简直成了“反面教材”,屡次吃败仗。但他不服输,每次被打脸,反而越挫越勇,“吃一堑长一智”,愣是在沦为笑柄的路上摸爬滚打,最终成功翻盘。这种不信邪、不认命的炸裂精神,把他送到了离梦想最近的地方。
很多人以为成功人士一开始就高风亮节,实际上,年轻的曾国藩,也特别“接地气”。抽烟、看美女、下棋、吹牛、凑热闹、情绪波动……你能想到的小缺点,他几乎都占齐了。与其说他是未来的圣贤,倒不如说是个地地道道的普通人。不过厉害的是,他很早就懂得自我反省,对自己的毛病从不手软。
他痛骂自己“禽兽不如”,甚至连懒惰、多嘴、贪色这些细节都要一一记在日记,并罗列批判。不给自己留一丝借口,就跟在自己身后拿鞭子的教练一样,天天督促自己“往死里改”。时间久了,这种自律让他脱胎换骨,大多数坏习惯都给砍掉了,为后来的成就打下坚实的地基。
如果说一个人的改变只靠外力是不够的,那曾国藩就是典型靠自己“逼自己”的大牛。这种痛下决心、自我革新,可以说是他人生中的核心“绝学”。
清末最大的考验,就是内忧外患接踵而至。鸦片战争炸响后,老百姓苦不堪言,一帮能文能武的人不是“明哲保身”,就是“归隐田园”。而曾国藩偏偏选择“逆风奔跑”。太平天国风起云涌,整个湖南、广西都快塌了——这时候他反而“撸起袖子加油干”,敢带领湘军跟太平军死磕到底。要知道,他可是个满身书卷气的人,连刀都刚刚摸熟,却硬生生扛起这份重任。
更让人佩服的是,在“四面楚歌”的清朝,他还和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一起推洋务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努力为国家谋出路。对于传统儒士来说,这几乎是“破天荒”的做法。可曾国藩偏偏有这个胆气,敢于创新,不仅是拯救清朝,更是为中国近代化种下了重要的种子。
狠劲和自省,你是不是也能做到?
曾国藩用他的亲身经历证实:弱者不是天生的,能不能翻身全看你有没有“死磕到底”的劲头,肯不肯直面自己的毛病,会不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毕竟,“不怕慢,就怕停”,一步一步啃下去,总有一天能逆转命运。
回头看看,曾国藩最终不仅成为了军事和文学上的“大佬”,更用实际行动“激活”了中国近代化。他之后的评价,早已从“考场笑话”变成了“道德楷模”。是不是觉得,一个人最大的转机,常常出现在最惨的时候?难道我们真的不能像曾国藩那样,死磕到底、逼自己成长、关键时刻勇敢站出来?你的答案又是什么?
读完这些,你是否也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狠狠拼一把呢?别忘了,“只要路是对的,不怕路远”。今天的你,会为明天的自己留下什么传奇?
来源:重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