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波塞冬”核鱼雷,俄罗斯用来应对外部压力,意在遏制欧洲卷入俄乌战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1 12:10 1

摘要:此外,K-329“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还可以部署各种深海无人机、深潜核动力小型潜艇、为海底传感器网络提供动力的潜水核动力站,被俄罗斯媒体称为能够“在世界海洋最偏远的地区进行多样化的科学考察和救援行动”。

10月2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塔斯社发布的视频中宣布,俄罗斯已经“成功测试”了“波塞冬”核动力鱼雷。描述了从核潜艇上发射,随后启动其雷体内的反应堆。

塔斯社在视频中并没有发布任何遥测、图像或发射“波塞冬”核动力鱼雷的位置细节。但疑似是从K-329“别尔哥罗德”号巡航导弹核潜艇上发射。

最初,是作为“奥斯卡-II” 级核动力导弹潜艇发射的,然后在2022年在船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工程,包括增加了携带6枚“波塞冬”核动力鱼雷的能力。

此外,K-329“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还可以部署各种深海无人机、深潜核动力小型潜艇、为海底传感器网络提供动力的潜水核动力站,被俄罗斯媒体称为能够“在世界海洋最偏远的地区进行多样化的科学考察和救援行动”。

普京表示“波塞冬”核动力鱼雷的“威力”,大大超过了我们最有前途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北约称为SS-X-29),“没有拦截手段”能对其予以拦截。北约称为 SS-X-29,

有防务观察分析人士表示,此举是向西方发出了明确的战略信号,表明俄罗斯已做好应对因俄乌冲突而可能升级局势的准备,同时凸显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这个军事集团军备控制面临的新挑战。

据开源的情报显示,“波塞冬”核动力鱼雷,也称为 2M39 Status-6,北约代号Kanyon。雷体的长度为66英尺(约20.12米),直径6英尺(约1.83米),战斗全重约110吨。

“波塞冬”被评估为一种超大型自主海底航行器,最大航速约100节(约185.2 公里/小时),最大潜深能够达到1000米,其超长航时和潜航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的鱼雷。

与俄罗斯现役威力强大陆基发射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相比较,“波塞冬”核动力鱼雷,则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武器,其能力介于533毫米重型鱼雷和无人水下潜航器(UUV) 之间,并且雷体内部搭载了核弹头。

“波塞冬”核动力鱼雷,携带数百万吨级核弹头跨越海洋距离,旨在绕过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从水下威胁沿海基础设施或者以航母为核心由巡洋舰、驱逐舰、补给舰等伴航的航母战斗群。

网络上有种值得商榷的观点认为,在“波塞冬”的雷体爆炸以后,不仅可以确保通常的热核破坏,还将放射性污染扩散到大片区域。其爆炸威力能传播到更远的海里,以产生一种放射性的海啸,还可能给更广泛的沿海地区带来更多的破坏和污染。

目前,外界对于“波塞冬”核动力鱼雷在战时的确切用途尚不清楚,但互联网上这些假设的特征,助长了媒体将其描述为“超级鱼雷”或“世界末日武器”的说法,搞得有些人心惶惶。

实话实说,“波塞冬”鱼雷以核装置作为动力,理论上有无限续航的能力,加上其拥有1000米的大潜深,不易被北约的水声设备探测和锁定。

即便“波塞冬”核鱼雷被北约的反潜网络侦听并锁定了,它1000米的大潜深和100节的航速,在水下的高速潜航,现役的反潜鱼雷、反潜火箭助飞鱼雷和火箭式反潜深水炸弹等多种反潜武器,对其远程攻击都无能为力。

锁定即摧毁,在“波塞冬”核动力鱼雷身上,似乎是体现不出来的。让其毫无悬念地成为俄罗斯所掌握的一款极为致命的“大杀器”或者说是“杀手锏”,甚至可以说这种能力比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可能被反导系统拦截)更具威慑力。

近期,俄罗斯在测试了有史以来射程最远的导弹——9M730 Burevestnik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以后,再次测试了2M39 Status-6“波塞冬”核动力鱼雷,与俄罗斯当下所面临的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以及自身的战略需求有关。

旷日持久的俄乌战争,让俄罗斯遭遇了西方的严厉制裁,若欧洲全面参与俄乌战争,即便美国不下场,与整个欧洲爆发常规战争,也是俄罗斯不能承受之重。

俄罗斯试图以“萨尔马特”洲际导弹、“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和“波塞冬”核动力鱼雷等手中极具战略威慑力的武器,来遏制欧洲全面卷入俄乌战争,减缓俄罗斯的战争压力。

总而言之,波塞冬”核动力鱼雷和“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这两款全球绝无仅有的武器进行了成功测试,在技术突破、地缘博弈和军事战略层面,对于俄罗斯具有重大的装备价值和战略意义。

若能尽快地在俄罗斯军队中服役,有望成为高度通用且相当致命的武器,在当下俄乌战争影响力外溢以及严重的国际制裁和更广泛的经济压力下,将成为俄罗斯战略武器总体上的优先考虑,用来遏制欧洲全面卷入俄乌战争同时能反制和抗衡北约的持续东扩,为俄罗斯争取更多的战略主动权。

来源:国平视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