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春暖花开到金秋送爽,湖州市护理学会的护理人员组成专业队伍,驾驶着一趟特殊的“健康快车”穿梭在主城区社区。这趟列车不载货物、只送健康,用8个月的深耕服务,把老年慢病管理、健康知识科普和家庭护理指导,变成了银龄长者触手可及的温暖。
从春暖花开到金秋送爽,湖州市护理学会的护理人员组成专业队伍,驾驶着一趟特殊的“健康快车”穿梭在主城区社区。这趟列车不载货物、只送健康,用8个月的深耕服务,把老年慢病管理、健康知识科普和家庭护理指导,变成了银龄长者触手可及的温暖。
缘起:破解老年慢病难题,公益项目应运而生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近半数(53.2%)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且这些疾病普遍具有病程长、费用高、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不仅困扰着老年群体,更可能成为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的隐患。如何让老年人科学管理慢病、实现高质量康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今年3月,湖州市护理学会启动“守护银龄——老年常见慢病康复护理技术培训”公益项目,这并非一次短暂的义诊,而是一场横跨春、夏、秋三季的长期服务。护理人员主动将服务阵地前移,走进社区、贴近老人,誓要把专业医疗资源送到“家门口”。
服务:三大“健康宝藏”上线,精准对接老人需求
“健康快车”里究竟藏着哪些让老人点赞的“宝藏”?答案藏在三大特色服务中。
在“慢病康复个性化课堂”上,护理人员化身耐心的“家庭健康顾问”。面对老人“血压药吃了头晕”“血糖高该怎么吃”的疑问,他们一对一沟通,结合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定制血压监测频率、血糖控制目标、用药时间及康复锻炼计划,让原本复杂的慢病管理变得清晰易懂。
“中风前有什么征兆?”“烫伤后第一步该做什么?”在“健康知识科普加油站”,一场场生动的讲座打破了医学知识的 “专业壁垒”。护理人员用模型演示急救步骤,现场手把手教老人预防跌倒的动作,把急救技能、合理膳食等知识,变成了老人们能记住、会使用的生活常识。
考虑到家庭照护的重要性,项目还专门开设“护理技能家属赋能营”。护理人员细致教学:如何给卧床老人翻身拍背以防窒息,怎样正确使用助行器,如何通过沟通缓解老人的焦虑情绪。“学会这些技巧,照顾老伴更有底气了!”参与培训的家属们纷纷表示,专业指导让他们减轻了照护压力。
回响:200余天陪伴获好评,“老有所护”照进现实
8个月、200多个日夜、16场活动、服务989人次……这组数字背后,是老人们舒展的笑容和由衷的认可。
“以前总觉得自己的病没救了,现在知道怎么管理,心里踏实多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沈大爷,说起项目带来的变化,脸上满是轻松。李奶奶则紧握着护理人员的手感慨:“她们讲得比家里人还清楚,太有耐心了!”一位家属更是动情地说:“跟着学了康复训练方法,看着老伴一天天好转,再累也值得。”
这场跨越三季的守护,早已超越了“服务”本身——它像一座 “温情桥梁”,让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到社区,让科学健康理念扎根在老人心中,更让“老有所护”从口号变成了真实的生活。
续航:种子已播撒,“健康快车”将继续前行
如今,本年度“守护银龄”项目已圆满落幕,但关于专业、奉献与尊老爱老的种子,已在湖州的社区里生根。湖州市护理学会表示,未来将继续凝聚专业力量,让“健康快车”驶向更多社区,为更多银龄长者的幸福晚年保驾护航。
守护银龄,这趟温暖的旅程,永远在路上。
来源:铁道兵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