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金自传引热议,对比德云社王俣钦的书,你会相信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18:30 1

摘要:不到两个小时曹云金自传共销售六千至七千本,对比8月末曹云金前同事郭德纲《相声演义》四个小时直播销售八千多本的成绩,曹云金的这个数据还是相当不错的。

2025年10月29日晚8点18分,相声演员曹云金的自传《您好,请听我说》在直播间开售。

四千本带有曹云金亲自签名的自传只用了十分钟左右就宣告售罄,剩下的一个半小时直播时间又销售了两千多本印章签名版。

不到两个小时曹云金自传共销售六千至七千本,对比8月末曹云金前同事郭德纲《相声演义》四个小时直播销售八千多本的成绩,曹云金的这个数据还是相当不错的。

曹云金在直播间里对自传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其中包括和郭德纲王惠的私人关系、学习相声的艰辛岁月、清门和生日宴等争议事件以及和于谦、刘云天、何云伟、潘云侠等人的过往,应该说干货确实不少,直播过程中就已经引起了网友热议,第二天更是直播切片满网飞。

对于曹云金自传内容的可信度,网友们也有分歧,有人坚决不信有人坚决相信也有人半信半疑,尤其曹云金自传部分内容又和德云社王俣钦的《钦口说:我眼中的德云社》重合,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一边是郭德纲前徒弟,一边是郭德纲小舅子,网友到底该相信谁?

个人自传在可信度方面一向存在争议,别说是自己写的书,就算是官方正史也经常会有质疑声音,这都是正常现象,我们需要探讨的是,普通人到底该如何判断不同版本的故事可信度。

一、有没有权威信息

在各种互联网信息中,来自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如官方通报、法律判决无疑是可信度最高的,相比较其他信息来源,网友最先采信的当然是这类信息。

2006年,北京大兴区法院开庭判决,郭德纲造谣杨志刚事实成立,只因未造成严重后果,未构成诽谤罪,这个判决书就坐实了郭德纲造谣的问题,郭德纲粉丝无论如何辩解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2024年10月,人民网评账号发布消息,确认秦霄贤粉丝大规模转发的《低俗炒作博眼球,爆“瓜”文化不可取》确系伪造官网文章,随后公安机关予以立案调查,秦霄贤粉丝还算比较聪明,直接偃旗息鼓了。

当然,不论是在王俣钦的书里还是在曹云金自传里,基本上都没有涉及到权威部门的内容,广大网友也就无法通过权威部门信息来判断应该采信谁。

二、有没有旁证

如今的互联网上存在一种奇葩的逻辑,那就是“用观点证明观点”,还有就是“用本方二辩观点证明本方一辩的观点”。

郭德纲粉丝在这方面的案例比较多,他们曾经炒作“岳云鹏的话证明了郭德纲的话”,还有“京剧名家贾怀胤表扬郭德纲京剧”之类。

虽然岳云鹏和贾怀胤相对于郭德纲都算是旁人,但他们作为德云社员工都和郭德纲存在直接利益关系,这种旁证的可信度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同理,何云伟、潘云侠和刘云天都现身曹云金直播间为他的自传站台,虽然他们的话也算是旁证,但由于他们都和曹云金存在利益关系,网友们也可以不采信他们的说法。

什么样的旁证算可信度比较高的呢?以郭德纲为例,他曾在自传里承认自己曾经拜师杨志刚,也承认自己曾经伪造领导签字侵占国家财产,但有些郭德纲粉丝却始终不愿意相信。

对于郭德纲拜师杨志刚,天津相声界很多人包括杨志刚父子都证明确有其事,这样一来,这些旁证就证明了郭德纲自传的可信度,他确实曾拜师杨志刚。

对于郭德纲曾经侵占国家财产,天津相声界很多人包括杨志刚父子也都证明确有其事,只是在具体金额上稍有分歧,但并不影响这件事的真实性,因此我们也可以确定郭德纲确实曾经侵占国家财产。

对于曹云金自传和王俣钦的书,网友们同样可以通过其他旁证来确认可信度,当然前提是尽量找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旁证。

比如在所谓“生日宴”这件事上,闫宗海就曾证明过曹云金的话,作为当时在现场的人之一,同时又和曹云金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他的话就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可以作为曹云金自传的旁证。

当然,旁证应该是活人,而且这个旁证还必须站出来,不然旁证也就没有了意义,类似反面案例在相声界也有。

郭德纲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杨志刚不承认他是徒弟,来了一句“也是也不是”,这句话从头到尾只有郭德纲一个人在说,他嘴里的当事人范振钰从来没有确认过,这句话的可信度就非常可疑。

郭德纲在“戏服事件”中抛出了靳金来作为见证人,但郭德纲为戏服事件辩解时靳金来已经去世二十多年,这种“旁证”显然没有任何意义。

三、可不可以互相验证

如果双方观点都没有权威部门背书,也都缺乏有效旁证的话,其实网友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互相验证,将双方的话进行对照,然后找出共同点,相对来说这种信息的可信度是比较高的。

曹云金在2016年的六千字长文中曾说德云社欠了他两部影视剧的片酬,对于这件事,不论是郭德纲的长文还是王俣钦的书都没有否认,但郭德纲和王俣钦都将欠片酬归咎于德云社没挣到钱,这种说法显然难以服众。

由于曹云金和王俣钦以及德云社之间的关系,如果曹云金自传和王俣钦的书里存在可以互相验证的相同内容,基本上就可以确定其可信度。

四、个人判断

之所以网上有很多事情争议比较多,原因是互联网上存在最多的情况其实还是个人判断,网友们往往根据个人喜恶判断是非,这种做法显然太过于幼稚肤浅。

并不是说个人判断完全不行,但也需要一定原则,以曹云金为例,他在2025年先后和新华社、新华网等权威媒体合作,还曾登上过权威部门主办的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讲坛,再看曾担任过岳云鹏经纪人的王俣钦......相比较而言,你觉得谁的书可信度更高一些?

其实说到底,不论是对于曹云金自传还是王俣钦的书,或者是其他网络争议事件,网友们在判断可信度时记住一个原则就行,那就是“对事不对人”。

来源:我就是个码字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