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劝设计师别接朋友的单?干过的都懂!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01:35 1

摘要:中消协刚发的报告跟着补刀:熟人装修纠纷占37%,比去年又涨5个点。

“熟人装修”四个字,一出口就自带地雷。

昨天,设计师老王把15年发小直接拉黑,群聊截图炸上热搜。

中消协刚发的报告跟着补刀:熟人装修纠纷占37%,比去年又涨5个点。

我盯着屏幕只想问一句:咱们到底在怕什么,才非把朋友往火坑里推?

老王那单其实不复杂。

发小买了套二手学区房,预算紧,找老王“给个友情价”。

老王心软,按成本加了8个点,材料全用一线品牌,还自掏腰包升级了防水。

竣工后,发小拿抖音团购价对比,发现还能再省两千,立马觉得被宰。

一句“咱俩这关系你还赚我钱”甩过来,老王当场血凉,微信一删,十五年归零。

他后来发朋友圈:我赔的是利润,他赔的是信任,谁更亏?

评论区里一水儿倒苦水。

有人说自己给表姐装奶茶店,尾款拖了三年,逢年过节不敢回老家。

有人晒出亲舅买的“批发价”瓷砖,结果背面连厂家码都没有,色差能拼出世界地图。

最惨的一位,把婚房交给大学室友,漏水到楼下,维修比原装修还贵,现在见面只能点头尬笑。

原来被熟人坑,根本不用剧本,人人自带主角光环。

以前我以为只是脸皮薄,不好意思砍价。

看了中山大学那份报告才懂,熟人报价天然自带“便宜22%”滤镜。

同一款乳胶漆,网红博主推荐就信,朋友拿货反而怀疑掺假。

更离谱的是,真出纠纷后,调解成功率比陌生人低26个点。

法官解释得直白:掺杂感情,账算不清,各执一词,连调解员都头疼。

有人把锅甩给“没合同”。

深圳装协去年出了个《亲友条款》模板,白纸黑字写清“超10%价差需双方签字”。

可现实是,真到签字那步,多半换来一句“你信不过我?

合同堵得住漏洞,堵不住人情绑架。

想靠一张纸就把十五年的交情锁死,太高估A4纸的战斗力。

那干脆不接?

95后设计师已经这么干。

他们把小单拆成两段:免费咨询+付费落地。

想省钱可以,设计方案我白送,施工另请团队,该多少就多少。

结果收入反涨25%,客户满意度还升了18个点。

原因简单:身份拆干净,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谁也不用演大度。

平台也在加戏。

贝壳98元一次的节点验收,Q3订单翻两倍;

土巴兔搞出“亲友模式”,材料价一键对比,扫码就能查本地批发行情;

连抖音都在推“装修日记”小程序,每天拍照上传,买了啥、花了多少,亲友随时围观。

技术不高级,只是把暗账摊到阳光下,让“我以为”撞见“原来”,尴尬提前散场。

说到底,熟人装修最怕的是双层幻想。

业主幻想“友情价=抄底价”,设计师幻想“少赚点能换人情”。

两边都藏着小算盘,却指望对方先掏真心。

一旦算盘声咔哒掉地上,朋友就秒变仇人。

解决办法也简单:把利润说在前面,把流程拆成透明,把售后留好退路。

敢先谈钱,反而留住了情。

老王最后补了一句:下次再有人提“给个友情价”,我就回“行,先付10%保证金,尾款两年后付清”。

敢答应的,才是真朋友。

不敢的,正好互不耽误。

来源:快乐比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