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露思签虎鲸文娱这事,表面看是换公司,其实是她被钉在了阿里生态的齿轮上——你刷淘宝时弹出的直播,你刷优酷时推的剧,你点开大麦想买票的演出,全可能有她的影子。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顶流,早就不是靠剧火了?
赵露思签虎鲸文娱这事,表面看是换公司,其实是她被钉在了阿里生态的齿轮上——你刷淘宝时弹出的直播,你刷优酷时推的剧,你点开大麦想买票的演出,全可能有她的影子。
这不是签约,是绑定。
她现在不是在拍戏,是在跑闭环。
一部2.8亿的《锦月如歌》,背后是阿里影业投钱、优酷排播、淘宝直播带货、阿里鱼做周边,连你点开的弹窗广告都算在KPI里。
你以为她在演古装女主,其实她在演一个“可量产的消费符号”。
别人还在争热搜、拼演技,她已经把流量变成了生产线。12个代言,8个来自阿里系,不是她多受欢迎,是平台想把她变成一个能自动吸金的接口。
你刷到她直播卖口红,转化率34.7%,不是她会带货,是系统把她精准卡进了消费链的黄金节点。
可这背后,是她被锁死了。
抖音不能随便发视频,非阿里系的电影节别想露脸,连旧剧都被腾讯视频下架——不是她红了,是平台怕她跑。
她手握一票否决权?
听起来很牛,可你真以为一个26岁的女演员,能和一个千亿级生态谈条件?
不过是平台给她的甜头,好让她别闹。
你看虞书欣靠正午阳光拿口碑,田曦薇往电影里钻,她们在突围。
赵露思呢?
她在原地扎根,根扎得越深,越难挪窝。
她不是没选择,是选择被包装成了“最优解”。
最讽刺的是什么?
她成了“青年演员培养计划”的代表,可这个计划,本质上是平台在批量生产标准化艺人。
你看到的是她站在C位,看不到的是背后几十个运营、法务、数据分析师在盯着她的每一条微博、每一次直播、每一秒镜头停留。
她不是明星了,是系统的一部分。
你还在夸她“努力”“敬业”,可真正该问的是:当一个艺人的一切都由平台设计,她还能叫“艺人”吗?
还是说,她只是算法和资本联手打造的、最成功的那一个商品?
你买的不是她的剧,是她的标签。
你追的不是她的人,是她背后的那套闭环。
这代顶流,活得像一场精密的商业实验。
而我们,是实验里的数据点。
来源:快乐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