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永敏《芙蓉街男孩》 (2)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9 17:16 1

摘要:画面里,一个留着短发的男孩,在王府池子边抱着一把旧吉他,一遍遍地弹唱着那首属于这座城市的歌谣——《济南济南》。

一段尘封在手机相册里的视频,像一个沉睡的数字幽灵,毫无征兆地醒了过来。

画面里,一个留着短发的男孩,在王府池子边抱着一把旧吉他,一遍遍地弹唱着那首属于这座城市的歌谣——《济南济南》。

他的歌声并不专业,甚至有些跑调,却带着一种少年人特有的、未经雕琢的真诚,仿佛要把整个泉城的温柔都揉进那有些生锈的琴弦里。

这个男孩,很多人都快要忘记他了。

他是那个被朋友们称为“芙蓉街男孩”的少年,那个曾经用音乐点亮过芙蓉街巷的鲜活生命。

一场无情的脑瘤,让他的歌声戛然而止,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最灿烂的年华。

他的朋友布谷,带着这份沉重的记忆远赴重洋,以为关于他的一切,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褪色,最终变成心底一个模糊的影子。

谁能想到,一场跨越山海的寻觅,竟让这个几乎被遗忘的歌声,再次响彻云霄。

事情得从济南市发起的一项名为“泉城记忆——海外济南人影像归乡计划”的活动说起。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很官方的文化项目,目标是向散落在纽约、东京、圣彼得堡等地的济南游子,征集那些关于家乡的老影像和口述故事。

说真的,这种活动我们见过不少,通常是雷声大雨点小。

可这一次,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活动公告刚刚发布不到两天,后台就涌入了超过两百份来自世界各地的投稿。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段段带着岁月痕迹的录像,承载着无数海外游子对泉城沉甸甸的思念。

他们分享的是自己与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是街角那家早已消失的包子铺,是大明湖畔的第一次约会,是千佛山顶许下的心愿。

这些零散的记忆碎片,共同拼凑出了一幅有血有肉的济南城市画卷。

就在工作人员整理这些海量素材时,一个ID为“FuRong-Poolboy”的投稿,让他们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这位身在海外的投稿人,上传了整整37段在2016到2019年间用手机拍摄的短视频。

视频内容琐碎又日常:冬日里,一群大爷跃入王府池子,激起一片白色的水花和蒸汽;关帝庙的庙会上,人潮涌动,糖画和面人的香甜气息仿佛要溢出屏幕;凌晨四点的芙蓉街,清洁工正在冲刷着前一夜的喧嚣,石板路在水光的反射下显得格外宁静。

而在这37段看似随意的记录里,一个身影反复出现。

就是那个抱着吉他,坐在池子边,一遍又一遍唱着《济南济南》的短发男孩。

工作人员看着视频里那个鲜活的生命,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

经过仔细比对和确认,一个令人震惊又心酸的事实浮出水面——视频里的男孩,正是布谷口中那个因病离世的“芙蓉街男孩”。

这段沉睡了多年的影像,就像一封迟到了太久的信,终于找到了它的收件人。

它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那个热爱歌唱的少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家。

中国传媒大学的文化学者张颐武教授曾提出一个观点,在数字时代,每个人的记忆都可能成为公共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我们随手记录的日常,在未来某个时刻,或许会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被赋予全新的意义,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这段视频的出现,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朋友对另一个朋友的私人怀念,它变成了一代人对一座城市的共同记忆。

济南文旅局做出了一个温暖而又充满诗意的决定。

他们要把这段影像,纳入“数字泉城”沉浸式展厅的一个特殊单元——“海外游子”。

从2026年的元旦开始,在大明湖畔那座闻名遐迩的超然楼上,这段视频将被循环播放。

你能想象那个画面吗?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那个男孩弹着吉他唱歌的样子,将化作巨大的光影,投射在古老的楼体上,他的歌声将与泉水叮咚、湖风轻拂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永久地回荡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

这不仅仅是纪念,更是一种宣告:所有想家的声音,这座城市都听得见,并且会永远珍藏。

而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布谷,这次回国,除了与老朋友们重聚,还获得了一个全新的身份。

她受邀成为了“泉城记忆”计划的“海外讲述人”。

在泉城广场一个临时搭建的直播间里,她录制了一段18分钟的英文版故事,名字就叫《The Boy from Furong Street》。

镜头前的她,没有声泪俱下,只是用平静而又充满力量的语调,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梦想、友谊和失去的故事。

这个故事,将在10月20日的零点,通过全球12家华文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

届时,全世界的华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听到这个来自济南芙蓉街的男孩的故事。

一个普通男孩的生命,就这样与一座古城的脉搏紧密相连,并即将引发一场跨越国界的集体共鸣。

生命或许有终点,但记忆和歌声,真的可以穿越时空。

来源:河边洗衣服的浣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