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起去菜园翻土,见前日撒下的菠菜种只稀稀拉拉冒了几棵芽,土面上还浮着些发了霉的种粒,一捏就碎成黑渣。心下懊恼,许是前几日连阴雨,土温低,潮气又重,种子在土里闷得久了,才生了这烂种的毛病。往年这个时候,菠菜苗该是密密匝匝铺成一片嫩绿,今年倒好,东一棵西一棵,像撒
晨起去菜园翻土,见前日撒下的菠菜种只稀稀拉拉冒了几棵芽,土面上还浮着些发了霉的种粒,一捏就碎成黑渣。心下懊恼,许是前几日连阴雨,土温低,潮气又重,种子在土里闷得久了,才生了这烂种的毛病。往年这个时候,菠菜苗该是密密匝匝铺成一片嫩绿,今年倒好,东一棵西一棵,像撒了把碎米,看着就心急——若照这情形,冬天怕是吃不上几茬,更别提吃到过年了。
蹲在田埂上扒拉着土看,没出芽的种子要么裹着黏糊糊的泥,要么已经泛了黑,显然是发不了芽了。想起去年邻居说过,秋播蔬菜怕低温,催芽能让苗出得齐,当时没当回事,如今才知这步骤省不得。回家找了个浅瓷盘,又翻出块干净的棉布,先把剩下的菠菜种倒在筛子里,用温水淘了两遍,把浮在水面上的空瘪种子漂掉——这些空壳就算种下去,也发不了芽,留着只会占地方。
淘干净的种子摊在棉布上,轻轻攥掉多余的水,再把棉布折起来,裹住种子,放进瓷盘里。怕温度不够,又找了件旧棉袄,把瓷盘裹在里面,放在灶台边——这里离炉火近,白天能沾着点余温,晚上也不至于太冷。临睡前去摸了摸棉布,是润润的,却不潮手,心里才算踏实些。往后每日早晚都要打开棉布,用温水把种子淘一遍,一来是补点潮气,二来是把种子呼吸出的热气散散,免得闷坏了。
头两天没见着动静,心里犯嘀咕,总怕种子还是坏了。到了第三天早上,拆开棉布一看,竟有不少种子露了白尖儿,像刚睡醒的小虫子,怯生生地探着脑袋。那白尖儿软乎乎的,碰一下就弯,却透着股劲儿,让人看着就欢喜。接着又捂了两天,等大部分种子都冒出半指长的芽,芽尖儿泛着点浅绿,才敢往菜园里种。
种之前先把菜园的土又松了一遍,掺了些腐熟的羊粪,拌匀了,再用耙子搂出浅浅的沟,沟与沟之间留着些距离——去年种得太密,苗长得细弱,今年得改改。把催过芽的种子小心翼翼地撒在沟里,不敢用手捏,怕捏断了芽,只能用指尖轻轻拨着撒。撒完了,再用细土薄薄地盖一层,刚好能盖住种子就行,盖厚了芽顶不出来。最后拎着水壶,用洒壶头细细浇了遍水,水要浇透,却不能冲得太急,免得把种子冲跑。
浇完水坐在田埂上,看着新翻的土面上覆着层薄水,心里盼着苗能快点长。往后几日,每天早上都要去菜园转一圈,看土面干了就浇点水,正午太阳大的时候,还找了块旧塑料布搭了个小棚子,挡挡强光——刚出的芽嫩,经不住晒。约莫过了三四天,土面上就冒出了一层细细的绿芽,先是顶着种壳的小脑袋,像戴了顶黑帽子,过了两天,种壳掉了,两片圆圆的子叶舒展开来,嫩得能掐出水。
这催过芽的苗就是不一样,长得齐整,没再出现烂种的情况。又过了十几天,苗长到半扎高,叶片也从圆圆的子叶变成了尖尖的真叶,颜色也深了些,成了油亮亮的绿。这时候要间一次苗,把长得密的地方拔些出来,留着壮苗——拔下来的小苗也不浪费,洗干净了,用开水焯一下,拌点香油和蒜泥,就是一盘清爽的小菜,嚼着有股淡淡的清甜。
间完苗,再追一遍肥,用稀释的豆饼水浇在根部,既不烧苗,又能补养分。往后的日子,就看着菠菜一天天长壮,叶片越来越宽,颜色越来越深,风一吹,绿油油的一片,看着就喜人。霜降过后,菠菜的味道更甜了,这时候拔几棵回家,无论是做汤、炒鸡蛋,还是包饺子,都好吃——尤其是包饺子,把菠菜切碎了和肉馅拌在一起,咬一口,满是青菜的鲜和肉的香,暖乎乎的,能驱散深秋的寒气。
想起之前烂种时的着急,再看如今满园齐整的菠菜,才明白种菜也是门学问,少一步都不行。催芽这小小的步骤,看似麻烦,却能让种子避开低温和潮湿的困扰,顺利出芽,长出壮苗。照这长势,等天冷了,再在菜园上搭个小暖棚,挡住霜雪,这菠菜就能一茬茬地长,从现在一直吃到过年——到时候,无论是大雪天里煮一碗菠菜豆腐汤,还是过年时端上一盘菠菜炒木耳,都是自家菜园里的新鲜滋味,比菜市场买的要香得多。
傍晚的时候,又去菜园摘了些菠菜,回家洗净,和鸡蛋一起炒了盘菜。看着盘子里油亮的菠菜,嚼着清甜的口感,心里满是踏实。这大概就是种菜的乐趣,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开始,经心照料,看着它发芽、长叶、成熟,最后端上餐桌,每一口都带着自己的心血,也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往后的日子,还要好好照料这满园的菠菜,等着过年时,全家人一起吃着自家种的青菜,说着家常,那该是多温馨的光景。
来源:念旧的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