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名为“国展”的天梯,与那颗走失的初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13:24 1

摘要:不知从何时起,这份喜悦被量化了。他的世界里,多了一条名为“国展”的陡峭天梯,而“美协会员”的资格,成了天梯尽头唯一被认可的王冠。于是,他成了一名虔诚的“修行者”,也是一名疲惫的“赌徒”。

他的画室里,墨汁混合颜料的气味经年不散。墙上,是无数张画稿的叠影,一遍遍,一层层,覆盖了最初雪白的底色。

他记得多年前,第一次铺开宣纸,笔尖蘸满墨汁时,那种纯粹的战栗与喜悦。那时,画画是心的呼吸,是情感的奔流。

不知从何时起,这份喜悦被量化了。他的世界里,多了一条名为“国展”的陡峭天梯,而“美协会员”的资格,成了天梯尽头唯一被认可的王冠。于是,他成了一名虔诚的“修行者”,也是一名疲惫的“赌徒”。

一画数月,像是把自己锁进了一座视觉的牢笼。 画面上,每一个块面都在精算,每一根线条都在揣摩。他不再问“我想表达什么”,而是不断猜测“评委想看什么”。是雄浑写实,还是观念先锋?是乡土深情,还是都市迷惘?画笔在猜疑中变得迟疑,色彩在权衡里失了魂魄。

每一次征稿,都是一场全民的博弈,僧多粥少,口味莫测。 寄出的仿佛不是画作,而是自己小心翼翼剥出的一颗真心。而后,便是漫长的等待,直到那个或欣喜或绝望的消息,将数月的心血定格为一个简单的公示,或是一页无名的“落选”。

于是,悲伤开始循环。 落选,重整旗鼓,再次揣摩,再次投入数月光阴……时光,就在这一个个循环里悄然偷换。青春的墨色,最先染白的,竟是自己的青丝。那紧锁的眉头,在额上刻下的哪里是皱纹,分明是执念的年轮。

这份执念,幻化出无尽的悲伤与内耗:
他悲伤,不是因为画得不好,而是因为“不够对味”。
他内耗,不是因为缺乏才华,而是将才华禁锢在了一条狭窄的轨道上。

但我们是否忘了,艺术的源头,本是自由?

当画画的初衷,从“我心所想”异化为“他者所好”;当创作的目的,从表达自我窄化为换取头衔……这何尝不是一种对艺术灵魂最温柔的凌迟?

那条天梯很高,很耀眼,值得敬佩与攀登。但若攀登的代价是完全迷失在云雾中,忘了山下那片可以自由打滚、恣意生长的草原,那么,这条征途的终点,究竟是一场加冕,还是一场献祭?

有时,放弃执念,不是妥协,而是归来;是放过自己,是还自己自由呼吸的能力;还是缓缓,是沉积沉淀,让自己有更多的实力而非仅凭运气。

是放过那个在黑白灰中日渐干涸的自己,重新找回笔尖的第一抹颜色。是把画架支向田野,支向街头,支回你那个最初只想“画点什么的”心跳瞬间。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真诚,在于独特,在于它与个体生命经验的紧密相连,而不在于它是否凑够了某一块敲门砖的分数。

人生旷野,何其广阔。画画的目标,可以是为一个展览,也可以是为一份心安;可以是为一个会员身份,也可以仅仅是为窗前的一束光,为记忆中一张亲人的脸。

请相信,你的价值,绝不由一个头衔来定义。 当你能重新在创作中感受到时间的流动而非消耗,感受到表达的畅快而非计算的沉重,你会发现——那片曾经走失的、名为“热爱”的星空,一直都在你的头顶,从未离开。

放下那登天的执念,脚踏实地,你或许能画出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万里晴空。

来源:马阳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