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网信办铁腕整治直播打赏 四大 &将凉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05:38 1

摘要:今天(10 月 28 日),中央网信办突然出手,宣布开展为期两个月的 "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 专项行动!这次可不是小打小闹,直接剑指直播圈最让人深恶痛绝的四大 "割韭菜" 套路,看来那些靠歪门邪道赚钱的主播和平台,真的要凉凉了!

今天(10 月 28 日),中央网信办突然出手,宣布开展为期两个月的 "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 专项行动!这次可不是小打小闹,直接剑指直播圈最让人深恶痛绝的四大 "割韭菜" 套路,看来那些靠歪门邪道赚钱的主播和平台,真的要凉凉了!

你是不是也刷到过这样的直播间:一群穿着暴露的主播在镜头前扭来扭去,搞些 "翻牌选妃"、"蒙面摸人" 的低俗游戏,甚至还有人跪在地上哭着喊着求打赏?这些辣眼睛的操作以后都行不通了!

专项行动明确规定,严禁通过裸露隐私部位、模拟性暗示动作、发出不雅声音等方式营造低俗氛围。那些靠 "跪爬"、"嘶喊哭泣" 来拉票的主播,还有搞 "翻牌选妃" 这种低俗玩法的,都将面临严厉打击。

想想都觉得解气!之前有报道说,某些团播为了让观众打赏,简直是毫无底线,把直播间变成了低俗秀场。现在好了,网信办直接给这些 "擦边球" 行为画上了红线,看谁还敢顶风作案!

"家人们,我是一个贫困大学生,求你们帮帮我..." 听到这话你可别再心软了!多少人打着 "贫困户"、"单亲妈妈" 的旗号,编造悲惨故事骗打赏,背地里却开豪车、戴名表,过着奢靡生活。

这次整治特别针对这些虚假人设,不管是装 "王妃" 还是扮 "精英海归",只要敢冒充军人、教师等身份,编造虚假剧情,甚至用 AI 技术生成假内容骗钱,都将受到严惩。还有那些忽悠老年人的 "亲情陪伴"、"支援国家项目" 等骗局,也在打击之列。

记得山东那个叫 "思瑶" 的女主播吗?就靠假装谈恋爱,骗了李先生 19 万!这种情感诈骗以后可得小心了,专项行动明确要打击 "打赏返利"、"刷礼物抽奖" 等虚假宣传,让这些骗子无处遁形。

最让人痛心的就是未成年人打赏了。去年那个 17 岁中学生小刘,偷偷给主播打赏 45 万的案子还记得吗?虽然最后法院判平台和家长都有责任,但孩子沉迷直播、盲目打赏的问题一直没解决。

这次专项行动直接禁止主播用 "恋爱"、"交友"、"游戏收徒" 等名义诱导未成年人打赏。更狠的是,教唆孩子盗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明知是未成年人还诱导打赏的,都将面临重罚。

江苏盱眙那个 8 岁的小玉,用爸爸的手机给主播打赏 7041 元,那可是家里半年的积蓄啊!换算成大米够吃 1400 斤,能买 350 本课外书!想想都心疼。以后有了严格监管,这样的悲剧应该会少很多了。

你有没有见过直播间里为了当 "榜一大哥",几千几万地刷礼物?这种非理性打赏以后也会受到限制。专项行动要求平台必须设置打赏上限,单日累计到一定金额就得提醒用户,不能再让大家冲动消费了。

那些靠打赏额度排名的主播推荐机制,还有给 "大哥" 们开 "防禁言"、"防踢" 特权的做法,都在整治范围内。特别是 PK 环节的 "打赏入股"、"验资局" 等玩法,简直就是在鼓励炫富攀比,必须叫停!

其实早就该管管了,之前有个 "榜一大哥" 为了争排名,把家里积蓄都刷光了,最后妻离子散。这种畸形的消费观,不仅害了自己,也带坏了社会风气。

这次整治可不是说说而已,网信办明确要求平台必须担起责任。要设置打赏限额、消费提醒,完善未成年人退款机制,规范榜单和 PK 功能。对屡教不改的账号、平台和 MCN 机构,要依法严惩,还要曝光典型案例形成震慑。

其实有些平台已经行动起来了。抖音今年第一季度就无限期回收了 1091 个诱导打赏账号的直播权限,违规率下降了 25%。快手也推出了 "打赏冷静期",单次超过 500 元就延迟到账,效果还不错。

两会期间就有代表建议设置打赏冷静期和单日上限,现在看来这些建议正在变成现实。民法典也明确规定,夫妻一方擅自大额打赏可能被认定为挥霍共同财产,受害者可以依法追回。

直播打赏本来是对优质内容的认可,现在却成了某些人 "割韭菜" 的工具。这次专项行动就是要让直播回归本质,让那些真正有才华、传递正能量的主播得到应有的回报。

想想那些帮助农民卖农产品的主播,那些展示非遗文化的传承人,还有免费给山区孩子上课的老师,他们才是直播界该有的样子。希望通过这次整治,能还我们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让直播真正成为传播美好、创造价值的平台!

你觉得这次整治能根治直播打赏乱象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直播打赏那些事##上热门#​​

来源:孙小梦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