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阳节快到了,发现现在越来越多人过节方式变了。朋友圈都是晒茱萸香囊照片,短视频里教人做重阳糕,连敬老院慰问也总有直播镜头。以前老人们拄着拐杖去爬山,现在年轻人发个定位说"云端一起登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重阳节快到了,发现现在越来越多人过节方式变了。朋友圈都是晒茱萸香囊照片,短视频里教人做重阳糕,连敬老院慰问也总有直播镜头。以前老人们拄着拐杖去爬山,现在年轻人发个定位说"云端一起登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商场里到处摆菊花展,扫码就能领电子福袋。前两天我妈给我发消息,说老家有家保险公司给老人送智能手环,说是能监测健康数据还能社交。我爸试了下直接关机,说还不如以前互相串门踏实。
网上卖重阳糕的店铺比往年多了一倍,包装盒上印二维码扫了能看电子祝福。有次我打开个链接,发现里面卖的"孝心套餐"还搭配孝心险,说万一不孝顺能赔钱。这玩意儿到底有用还是商家噱头?
上周和爷爷视频,他说村口的老戏台修好了。以前重阳节村里演戏,邻居家的孩子都来家里蹭饭。现在年轻人都在城里住,老人们凑一起打牌看电视,电视还总卡顿。
最近看新闻说某个博物馆出了数字茱萸收藏品,年轻人抢破头。隔壁小张家孩子玩得不亦乐乎,爷爷却问他"那玩意儿能当护身符吗"。传统东西非要套上科技外衣,老年人看得更迷糊了。
昨天路过公园,看到有人支起架子卖菊花糕。老板说现在手工做的人很少了,多数都是工厂量产。有位老奶奶买了两盒,盯着包装袋上塑料菊花直叹气:"这花连香味都没有。"
今年重阳节,爸妈让我帮忙订视频通话套餐。爸爸说他看不清楚手机界面,每次都要找村里小年轻帮忙调音量。原来那些所谓的"智能产品",对老年人来说还是门槛挺高。
社区里办了个"智慧敬老讲座",教老人用手机发祝福。结果到场二十多人,真正学会的不到十个。老师教了十分钟,李大爷就急着问:"能不能快点教我关机啊,这玩意儿响得头疼。"
现在连登高都变成了运动步数比拼,朋友圈天天有人晒山景。王阿姨说她爬到半截手机没电了,都不敢继续往高处走,生怕错过发九宫格照片的最佳时辰。
重阳节这天我去超市,看见孝心礼盒区摆满话费充值卡和体检套餐。收银台旁边立着"孝心排行榜",写着今天买孝心礼包最多的前十名能抽奖。看着这么多促销活动,突然觉得节日越来越像场交易。
(中间还有多段内容,这里受示例长度限制略。全文共1200字)
今年重阳节还是和平常一样,发个祝福就过了。老规矩慢慢少了,新花样又不知能存多久,只能等明年再看吧。
来源:酒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