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24日,特朗普在自己的“真相社交”平台扔出一颗“炸弹”,直接发帖宣告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
2025年10月24日,特朗普在自己的“真相社交”平台扔出一颗“炸弹”,直接发帖宣告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
这则消息刚一发出,加拿大联邦政府直接懵圈,连美国本土不少媒体都赶紧翻找前两周的新闻核对。
要知道就在半个月前,他才刚指派内阁两位高官,专门负责和加拿大磋商钢铁、铝关税减免以及能源合作事宜,这前后态度的反差,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追溯这一切的起点,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砸钱搞的一则广告。
该省掏出7500万美元预算,专门在美国主流媒体投放,内容是剪辑了美国前总统里根1987年的一段广播讲话。
里根在那段录音里说得很直白,反对加征关税,因为高关税迟早会引来对方报复,进而触发贸易战,最终的结果就是市场崩盘、大量民众失业。
广告投放渠道也经过精心挑选,除了福克斯新闻、彭博社这些时政媒体,连多伦多蓝鸟队参加的美国职业棒球联盟冠军赛第七场都插了播,明显是想让美国政界和普通老百姓都看到这份“反对关税宣言”。
但这里面藏着个乌龙,特朗普把这笔账算到了加拿大联邦政府头上,可实际上这广告是安大略省地方政府的手笔。
他一口咬定广告“涉嫌欺诈且内容不实”,安大略省那边也毫不退让,反驳称用的是里根公开讲话的原始片段,属于公共领域素材,不存在违规问题。
有意思的是,里根基金会在特朗普发帖前几小时就先表了态,说广告歪曲了里根的原意,而且没获得使用授权,正琢磨着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这波操作算是间接给特朗普撑了腰。
这则广告顶多是根“导火索”,美加贸易谈判破裂的背后,早有一堆旧账等着算。
特朗普当政时对加拿大可没客气过,加征的关税几乎覆盖了加拿大八成的出口产品。
加拿大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本就极高,七成五的产品都要靠美国市场消化,关税一涨,日子瞬间紧巴起来。
2025年第二季度,加拿大GDP出现明显下滑,折算下来损失差不多780亿加元,平均每个国民每年要少拿1900加元,照这个趋势,关税要是再持续半年,恐怕就得跌入浅度衰退的泥潭。
加拿大更窝火的是,特朗普不光动真格加关税,嘴上也没饶人,动不动就放话要“吞并加拿大”,甚至把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称作“美国州长”,这一系列操作直接导致特鲁多黯然下台。
本来加拿大就憋着一肚子气,这次安大略省用广告反击,其实也算忍到极限后的反应。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刚开始看到广告时态度还挺平和,在白宫共和党集会上提到这事时说“换作我是加拿大人,说不定也会这么做”,没成想没过几天就直接翻脸终止谈判,这暴脾气确实名不虚传。
被特朗普这么一“卡脖子”,加拿大总不能坐以待毙。
无奈之下,他们把目光转向了东方的中国。
其实这招是借鉴了印度的经验,之前印度被美国加征50%关税后,莫迪就是通过访华、强化与金砖国家的合作,才慢慢缓解了关税压力。
据加拿大媒体披露,总理卡尼正计划在韩国举行的APEC峰会期间与中国会面,核心目的就是希望能和中国建立战略协作关系。
对加拿大而言,和中国合作的好处显而易见。
中国是加拿大油菜籽的最大买家,同时也是其能源产品的重要采购方。
要是能扩大这两类产品的出口规模,短期内能快速增加收入、缓解就业压力,长期来看还能逐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重新构建更多元的供应链。
美国的关税已经让加拿大汽车产业损失了2万个工作岗位,制造业出口额更是腰斩,再不找新的出路,经济只会越陷越深。
跟中国搞好关系还能增加和美国谈判的底气,中国多买加拿大的农产品,自然可能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这对美国来说也是个不小的牵制。
三方关系的变数但话说回来,美国和加拿大毕竟是多年的“铁杆盟友”,就算这次矛盾闹得再凶,长期形成的盟友关系恐怕也没那么容易彻底破裂。
加拿大对美国的经济依赖是结构性问题,不是跟中国合作一阵子就能彻底扭转的。
对中国来说,和加拿大开展合作固然是好事,但也得保持清醒的头脑。
之前加拿大为了讨好特朗普,跟着对中国的电动汽车、钢铁和铝产品加征了高额关税,中国当时也采取了反制措施,对加拿大的油菜籽、猪肉等产品加征关税。
现在加拿大主动找上门来谈,大概率是希望中国能解除这些反制措施,中国自然也要从自身利益出发,争取应有的合作条件。
特朗普终止美加贸易谈判,表面上是广告引发的风波,实际上是两国长期贸易矛盾和利益博弈的集中爆发。
加拿大转向中国,既是为了化解眼前的危机,也是在尝试调整对外经济战略布局。
但无论如何,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搞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显然是条走不通的死路,互利共赢才是国际经贸合作的正道。
至于美加后续会不会重启谈判,中加合作又能取得怎样的进展,这些都还得看各方接下来的实际行动。
来源:澜史志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