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通知严禁手机进课堂,学校、家长苦手机久矣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4 17:31 2

摘要:2025年10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的通知。10月24日,人民日报微博发布题为“教育部: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进课堂”消息,再次强调了通知中第四条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的内容。

2025年10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的通知。10月24日,人民日报微博发布题为“教育部: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进课堂”消息,再次强调了通知中第四条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的内容。

这个通知的内容,不能简单理解为将电子产品带入教室,而是应该让手机等电子产品远离教育,远离学校,远离老师,远离学生。

学校、家长苦手机久矣。

在各网站新闻下方评论中,点赞量最高的一条是“应该禁止学校通过手机等电子产品布置作业和打卡。”这条评论可谓直接,且切中要害。

我的孩子现在高中,学校倒是要求每周一将手机上交,周六放学时再返还。班级设置了一个架子,手机统一放置其中,谁交谁没交一目了然。然而,每天孩子晚上10点左右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放在家中的另一个手机。 开始时我当然拒绝,但孩子说班里有事,或者是作业、或者是班级里的事务都在群里通知。我问他不是手机都要上交吗,他说那就是应付,很多事情离开手机不行,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是有两个手机的。

我不明白,从早晨到校到晚上放学离校,孩子们一整天都在一个班级里,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当面沟通的呢,为什么非要晚上再在群里发作业,或者解决班级事务?然而于我,这可能会是永远的谜了。

回到那条点赞最高的评论。学校如果不通过手机、各种群来下达任务、布置作业,那学生就根本不需要使用智能手机。而家长与老师的沟通,还有电话、邮件、面谈等种种方式,不会受任何影响。

如今的每个学生家长,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到大学,都会在入学的那一天加放班级群,班级群之外还有家长群,其它专项小群也不会少。没有哪个家长敢不加,也没有哪个群是安安静静。群里有一位家长捧捧老师,其他家长必须附和,慢了还不行,否则就有轻慢老师之嫌。于是乎群里就乌烟瘴气。这一点,我孩子高中年轻的班主任倒是痛快,对于家长的赞美,直接强调无用的话不必说,从此群里消停不少。

其实老师也不愿意这样。本来教学才是教师的根本任务,然而目前的学校里,应付检查,上级部门安排的各种活动、竞赛,教学之外的任务可能早已超越了教学本身。而各种检查、活动,还需要编辑公众号、美篇,发出去后的阅读量也要计入考核。凡此种种,老师已不堪重负。

手机上的各种群,对老师同样是负担。家长群里,下发的重要通知,要一个个统计谁没有“收到”,家长提出的问题,回复慢了,有些家长也会提出质疑。工作群自不必说,领导下达的任务要时刻关注,上级传达的精神要认真学习。手机成了放在手中的手雷,那老师还有多少心思与精力放在教学上?

对尚未进入成年的学生来说,方寸之间那块小小的屏幕更是有着不可抵抗的吸引力。无论是算法绞尽脑汁推送给你的短视频,还是打打杀杀的游戏,都在想方设法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占用他的时间。本来,家长可以明令上学期间禁止使用手机,或者干脆不给孩子买手机或者电子手表之类。但是,在当下,这已经变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只有无奈地看着孩子被手机绑架。

不可否认,自2010年起普及开来的智能手机,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移动网络深刻地改变了这个时代和每个人的生活。每个行业都或多或少,自愿或被迫接受新时代的沟通、信息传播方式,一切都在追求更快、更高效。但教育可以例外,毕竟教书育人是最基础的工作,是需要慢工出细活的。

今天,我和一个在香港的朋友聊天,她说香港高中的作息时间,几乎与大陆幼儿园的时间相同。香港的快节奏举世闻名,然而他们却给了孩子最大的自由,留给孩子慢慢成长的空间。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太急功近利、太焦虑,的确是需要慢下来了。

教育部的通知第一条强调,有效缓解学生考试升学焦虑。这是根源,教育部看到了这一点。希望这一次教育部能够切实地把十条措施落实下来,还孩子安静的成长空间,还给一线教师安静的工作环境,让教育回归本源。

~the end~

来源:猎豹英语听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