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之谜:钱去哪了?14亿人消费力为何消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4 17:25 1

摘要:过去三十多年间,十亿人共同创造的千万亿财富,究竟流向了何方?为何生产力飞速发展、GDP年年攀升,普通人兜里却常年空空如也?从二三四线县城到广大基层地区,持续二十多年上演着一场“抽水肥田”,本地财富如溪流般,被管道引向他处。

过去三十多年间,十亿人共同创造的千万亿财富,究竟流向了何方?为何生产力飞速发展、GDP年年攀升,普通人兜里却常年空空如也?从二三四线县城到广大基层地区,持续二十多年上演着一场“抽水肥田”,本地财富如溪流般,被管道引向他处。

这些水流到了哪里?肥了哪些“外地的田”?

县城里的餐馆一家接一家倒闭,原因很简单,客人消失了。

过去几年即使外部环境艰难,年底的包厢预订依然火爆,工程老板们为来年项目提前铺垫,宴请络绎不绝。

但今年多数老板的回应是:“不用了,也用不上。”原因无他,资金链断裂。

许多工程需先行垫资,而诸如停工的有轨电车、烂尾的江滨花园等项目,套牢了本地不少有实力的投资者。

恒泰烂尾、红桂圆跑路等事件,更让本地土石方老板陷入绝境。

上游款项无法结算,下游年关被工人围堵讨薪,鲍参翅肚的消费自然成为奢望。餐馆老板暗自庆幸,坚持不签赊账,否则早已被拖垮。

不仅工程老板艰难,本地商场同样举步维艰。前几年县城一口气开出三家商场,各自冠以时髦洋名,如今却无一幸免。

一家商场负责人甚至提出联名消费券方案,面额100元的券,结算价仅70%。问及发放对象,答复是“发给员工抵工资”。员工工资先打七折,再发七折券定点消费,等于商场以半价用人。县城公交公司发不出工资,连代金券也发不出。

街头违停贴条频繁,或许正为填补工资缺口。更有人传言,县里计划“承包天空”,听起来荒诞,却折射出地方财政的窘迫。

现实逼人转型。餐馆老板找到回收电脑的老六,他曾在大城市做“餐饮收尸人”,回县城后几乎垄断了餐饮设备回收市场。

老六苦笑:“前年还能保持六个月周转,现在只有卖的,没有买的。一折收,三折出?如今一折都嫌贵。”仓库堆满货品,无人问津。县城经济生态已然崩塌。

于是老板决定闯大城市,寻找朝阳行业。他列出三个方向,开驿站、大厂旁开餐馆、投身网店。为慎重起见,他决定先调研。

他找到曾供菜的老王头,其子在大城市做程序员。火车上挤满年轻面孔,多是本地商场离职员工,谈论着直播、外卖等话题,满怀憧憬。

老王头接待了他,在一家土菜馆点了一瓶二锅头。谈及过去,老王头说:“当年你说我的菜贵,但你知道摊位租金、管理费、卫生费、高速过路费、停车费……一天成本就几十块。

我给你的都是好菜,蔫的留着自己吃。这样算,我还贵吗?”

不过老王头并不记恨:“我儿子在写代码的公司工作,就是你用的拼多多、美团、滴滴那些平台。你用得越多,他公司赚得越多,他年薪五十万。”

老板恍然:“原来县城的钱,都流到了你儿子和他老板手里。”

但五十万年薪在大城市并不宽裕。

老王头儿子前几年买了房,首付掏空家底,月供高达四万。“工资刚够还房贷,我不帮衬怎么办?我做环卫工月入四千,至少能买菜。”县城的财富,经过平台公司,最终流向房地产。

老板又咨询了“至尊骑士”大黑,他曾是县城超市老板,网购兴起后转行送快递。大黑亲历过行业红利期,月入两万,但如今陷入悖论。

“快递越发达,倒闭的店越多,失业的人越多,送快递的人就越多。人手越多,单价就越低。”他现在跑美团,收入较五年前降了五千以上。

大黑指出,平台经济摧毁的岗位远多于它所创造的。过去人们在本地谋生,食宿成本低。如今涌入大城市,生活成本高企,收入却不增反减。“城市赚钱城市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驿站生意同样艰难,扣除房租、水电、丢件等成本,利润微薄,往往“一人不饱,两人不够”。

老板仍不甘心,转向电商。大黑引荐了同乡“疯狂小杨姐”,她从前做平台电商,现转型直播带货。

小杨姐直言不讳:“你以为线上没租金?流量费比线下店租还高!现在卷到什么程度?程序自动比价,你卖十块,有人敢卖六块还包邮。退货率超50%,你扛得住吗?”

她进一步点破真相,电商只有两类人赚钱,平台方和头部主播。

“一场头部直播,能赚完一个县城的利润。三百人赚走几十万人的收入,这仗怎么打?”她自己也准备转型娱乐直播,靠打赏求生。

老板追问:“那些头部赚的钱,花在哪里?我们有没有机会?”

小杨姐摇头:“他们去香港、欧美买房买地、买奢侈品、捐大学。这些生意,你有门路吗?”

在大城市调研一周,老板终于看清,本该留在县城的财富,流向了程序员、快递员、外卖员、滴滴司机、电商从业者手中。

但最终被更大力量虹吸,成为平台利润、头部收入、房地产泡沫。过去房地产尚能支撑消费信心,如今这一堡垒也已坍塌。

回到县城,老板陷入茫然。消费力枯竭,什么生意都难做。

老王头来电借钱,儿子35岁被“优化”(即裁员),房贷月供四万未减,只好跟着大黑送外卖。大黑后来也转行直播,扮丑求打赏,称“赚钱不寒碜,也算参与二次分配”。小杨姐则被某电商大佬看中,衣锦还乡,功德圆满。

最终老板去了大城市,推一辆平板车,卖炒饭、炒面、炒年糕。没有店租、没有抽成、没有平台剥削,炒一碗赚一碗。

他默默等待经济回暖,梦想有一天重开餐馆,不为证明多了不起,只为亲手拿回失去的一切。然而这一天,真的会来吗?

来源:宇哥商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