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暗岁月——1644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4 17:28 1

摘要:满清能站住脚,根本是靠汉族世家、门阀、知识分子、武将地主这些特权阶层的背叛。这些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富贵,跟关外满人做了交易:咱们一起统治中国,你们保我荣华,我帮你压百姓。

中国黑暗岁月——1644

1644 年,十月初一,满清正式定都北京,这一统治,就是 267 年。

满清能站住脚,根本是靠汉族世家、门阀、知识分子、武将地主这些特权阶层的背叛。这些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富贵,跟关外满人做了交易:咱们一起统治中国,你们保我荣华,我帮你压百姓。

为了稳住统治,他们搞了一堆狠招,把华夏原本的精气神给打散了,直接拖进几百年的黑暗里。

有人可能会问,女真人早年不是建过金朝吗?没错,可金朝也就撑了 119 年就垮了。四百年后,东北剩下的这支女真,早被蒙古人打回了渔猎时代 —— 在东北苦寒地里重新 “蛮化”,后来还混进了其他民族,成分杂了点,但他们仍认自己是女真,再后来才改叫满人。

这次统治中国,满人学聪明了:一边从历史里找经验,一边听汉人文官的建议,把统治手段磨得更狠,硬是把汉人平民压了几百年抬不起头。

剃发易服:从头发开始折断汉人的骨头

多尔衮进北京第一件事,就是逼全北京人剃头发。这不是换发型那么简单,是要从根上压垮汉人的独立人格 —— 你剃了头,就是承认自己是被统治者,连反抗的念头都别有。

剃发这招早就在辽东用过,想投降就得剃。可到了北京,这命令一出来,各地州县全反了。满人没办法,只能先把剃发令撤了,先顾大局。

等清军打下江南,大局已定,立马把命令捡了回来:所有汉人官民,男女穿戴全得照满洲的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不服从就砍头。

所谓 “剃发易服”,就是要汉人彻底丢了自己的传统服饰,换满族的衣服、留满族的发型。清朝汉人穿了几百年满装,早就忘了自己本来该穿什么。

而且早期满人的发型根本不是电视里的 “阴阳头”,是 “金钱鼠尾”—— 头发留得比老鼠尾巴还细,丑得扎眼。汉人向来以 “衣冠礼仪” 为荣,这造型就是明着羞辱人,全国到处都有人反抗,其中江苏江阴人最硬。

清军围攻江阴三个月,破城后下令屠城三日,把城里的人杀得干干净净才收刀。最后,汉人还是在屠刀下被迫剃了头、换了衣服。

两套规则:满人的特权,汉人的憋屈

统治稳住后,满人搞了套 “双标” 规则:

满人手里攥着大量好地,汉人碰都碰不到;满人军队里,汉人永远当不了官;有八旗子弟驻军的城市,汉人商贩不准进;繁华城市的中心要建 “满城”,汉人连靠近都不行;甚至汉人想学满语,都没门。

但对汉人权贵,满人又放软了姿态,喊着 “满汉一体”—— 其实就是拉着汉人精英一起管百姓。比如尊孔子、修孔庙、开科举,让汉人读书人有官做;顺治刚入关时连汉语都不会,硬读了 9 年书才看懂奏章;内阁四相里满汉各两人,六部尚书也是满汉各占一半;1658 年调整官职时,还让满汉官员的品级拉平了。

可核心权力从没松过手:军权、最高政令,始终捏在满人手里。汉人知识分子想拿荣华富贵,就得无条件服从 —— 不服?分分钟让你家破人亡。

文字狱:砍了汉人的 “嘴”,断了汉人的 “脊梁”

从顺治到乾隆,清朝皇帝表面上对读书人客客气气,可只要在文字里看到半点 “不对劲”—— 哪怕只是模棱两可的话,立马翻脸杀人全家。

比如写《明史辑略》的庄廷龙,就因为书里用了南明的年号,全家 70 人被判刑,18 人被凌迟处死。乾隆修《四库全书》时更狠,销毁对大清不利的书 170 多种、13600 多卷,无数明代档案要么被烧,要么被改得面目全非 —— 这给后来研究明史挖了个大坑。

满人这套 “胡萝卜加大棒” 玩得溜:有功名的汉人,听话就能享富贵,当满人的 “高级打工仔”;敢怀疑满人统治,就把你全家收拾了。

看文字狱的数量就知道有多狠:顺治时 6 起,康熙时 10 起,雍正时 25 起,到乾隆时直接飙到 135 起。一百五十年下来,汉人知识分子被捶得服服帖帖,再也没人敢说半个 “反” 字 —— 汉人的脊梁骨,就这么被打断了。

说到底,大清的政权就是个 “股份制公司”:满清贵族是董事长,手握生杀大权;汉族读书人和武将是高级打工仔,一起帮着统治、奴化平民。这种绑定太牢,想从内部改革?根本不可能 —— 满清注定要栽在 “外力” 上。

别被 “勤勉皇帝” 骗了:百姓要的不是皇帝忙,是能过日子

现在有些读书人喜欢吹清朝:“清朝没昏君,皇帝都勤勉”“人口增长快”“摊丁入亩是好政策”。可这些东西,全是站在统治阶层角度说的 —— 百姓关心的从来不是皇帝勤不勤快,是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这些实在事,怎么到了清朝,评判标准就变了?到底是替满清皇帝操心,还是替老百姓操心?

在我看来,清朝为了巩固统治,造了两个大坑,坑了中华民族三百年:

第一个坑是 “愚化奴化”。清朝根本不把百姓当 “人” 养,只当 “半奴” 养。为了让百姓傻愣愣的好控制,故意不让平民读书:除了汉族士绅的后代,大多数人连识字的资格都没有;就算能读书,读的也是乾隆们改得面目全非的书。

明朝万历年间,全国识字率大概 20%;到清末,因为清朝拆了全国绝大多数私塾,识字率跌到不足 1%—— 这不是我编的,是晚清政府自己公布的。1909 年学部做第三次教育统计,全国在校学生才 100 多万,粗通文墨的人也就 300 万上下,可当时全国有 4 亿人,算下来还不到 1%。清廷搞这个统计,本来是为了搞立宪,还计划到 1916 年把识字率提到 5%,可没等实现,自己就垮了。

知乎用户 “何必西天万里遥” 还补充过细节:他以前是湖南一家电视台的,采访市志办时看过不少没被改的老县志。有个县记载,顺治时还有 17 所私塾,到乾隆时就剩 1 所 —— 没经过允许开私塾,直接斩立决;家学教的内容还要审查,只要不合 “规矩”,就按谋反论处,照样斩立决。

教育差到什么地步?道光年间有两个村子上千人打群架,县衙抓人审问时发现,这 5000 多人里,居然没一个会写自己名字的。清朝就这么把全国百姓变成了文盲 —— 以前华夏是人类文明里的强国,结果到清朝,绝大多数人连字都不认识,这不是毁文明是什么?

满清贵族要的,从来不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是听话的包衣奴才 —— 就这一条,清朝的罪就洗不掉。

第二个坑是 “锁死生产力”。别再说清朝 “闭关锁国” 了,满清高层从来没断过跟世界的联系,他们一直偷偷摸清楚其他国家的情况,只是故意不让百姓知道,好保持百姓的愚昧。

从明末开始,就有大量传教士进中国高层,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里就住了近 80 个传教士 —— 这些人哪里是来传教的,全是西洋学者。德国人汤若望给顺治进呈西洋历法,管着天文和历法;比利时人南怀仁和意大利人闵明我,帮康熙修订《永年历法》,还教康熙天文和数学;葡萄牙人安多给康熙讲过欧几里得几何;法国人沙如玉给雍正修过钟表;德国人戴进贤在乾隆时,还跟他讲过开普勒的行星运动规律;意大利人郎世宁更是教乾隆画西洋画。

康熙自己学的东西也多:西方代数学、几何学、天文学、地理学、药理学、解剖学、音乐理论,甚至还会点拉丁文、英文、法文、俄文。现在数学里的 “平方”“求根”“次方圆” 这些词,有的还是康熙参与翻译的。乾隆没康熙那么能学,但也没断过跟外界的联系,甚至跟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是笔友 —— 法国大革命前,乾隆还在通过传教士安排使团去法国,结果大革命一爆发,他赶紧查全国的秘密结社,最后查出了白莲教。

可满人一边自己学,一边把汉人死死捂住:康熙不准汉人跟外国人接触,不准外国人翻译书籍进来,汉人连接触现代化的机会都没有。哪里是什么 “闭关锁国”?是 “锁汉人”“关汉人的国”—— 清朝几百年里,蒙昧的一直是汉人平民,满清高层比谁都清醒。

他们知道工业革命,知道法国大革命,知道蒸汽机和机械,知道西欧的情况,但他们绝不能让这些东西进中国 —— 一旦汉人学会了这些技艺,满清的统治就保不住了。

满人这套手段,说白了就是 “养鹰术”:把鹰喂得半饿不饱,它才会为了一口吃的听话;把百姓搞得半愚昧半贫困,他们才会为了生存奔波,没心思思考、没力气反抗,乖乖当一辈子奴才。

后来鲁迅看到国人抢 “人血馒头”,发出那么痛的呐喊,可谁知道,这背后是满清 267 年统治埋下的毒 —— 是满清把华夏文明搞脏了,把中国人变得愚昧、贫穷、麻木,连人格都扭曲了。要想找回华夏的样子,只能重新搞教育、发展生产力。

别颠倒因果:中国衰败,不是文化的锅,是生产力被锁了

一直到 2010 年代前,还有不少中国文人搞不清楚:总觉得中国衰败是 “文化问题”。其实根本不是 —— 是生产力和教育被满清压死了,才导致近代中国的黑暗,才有了三百年的惨状。只要把生产力和教育还给中国,咱们立马能重回世界之巅。

这句话我得再强调一遍:文化是结果,不是起因;经济和生产力才是根。用文化分析问题,只会越分析越模糊;找到经济链,才能看明白真相。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从民国到共和国,官方很少直接指责满清?这是为了大局考虑,是对的:

一是满清对中国的伤害已经过去百年,他们在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里也付出了代价,现在连会满语满文的人都没几个了,再揪着过去的错不放,只会破坏民族团结;

二是后面的政权要继承清朝留下的疆土,从法理上说,不方便过多指责。但老百姓得心里有数:要知道中华民族这几百年的苦,根在哪;要知道咱们为什么会衰败;要建立真正的民族自信,不然很容易被人误导,把因果搞反。

西方殖民者跟满清玩的是一套路:就希望咱们自卑,把他们捧得高高的,把自己看得低低的。

至于 “为什么清朝能牢牢控制西藏、蒙古、新疆,以前很多政权做不到”,这个问题太复杂,得写一篇万字长文才能说清,这里先简单提一句:因为满人起家时,是中国主流文化圈外的 “边缘民族”,跟西藏、蒙古、新疆这些边疆地区的处境有点像 —— 谁也别瞧不起谁,反而能坐下来谈团结。

可汉族主流知识分子不一样,因为以前生产力领先,对其他民族总有种 “优越感”,不愿意跟 “蛮夷” 妥协。比如明末崇祯,本来想跟女真和谈,好腾出手收拾农民军,结果那些 “清流官员” 以死反对,把主张和谈的人全搞死了,最后硬是把满清给放了进来。

满清的统治技巧确实狠,把中华民族拿捏得死死的,堪称 “历史最强 PUA”。等西方殖民者万里迢迢来中国,本以为能见到传说中的 “伟大国度”,结果看到的全是吃不饱饭的穷人 —— 连英国人马戛尔尼都看出来了:中国的问题,是少部分满人为了统治,故意把国家搞成这样。

他在日记里写:一路上遇到的中国平民,全在为生存挣扎,眼神呆滞、面黄肌瘦,为了他们喝剩的茶叶渣能抢起来,给点残羹剩饭就千恩万谢。中华民族从肉体到精神,都被打垮了,这伤口要一百年才能慢慢愈合。

鸦片战争:外力终于砸开了满清的门

前面说过,满清内部改不了,只能等外力来砸门。终于到了 1840 年 —— 距离清廷站稳脚跟已经 196 年,鸦片战争爆发了。英法联军从万里之外跑来,用 “降维打击” 收拾清朝。说复杂点是英法,说简单点,主要压力来自英国 —— 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接下来近 70 年,英国一直是压在清朝头上的 “大山”。

英法来打中国,当然不是什么 “助人为乐”,是他们受不了清朝的 “贸易垄断”:清朝卖给他们的茶叶、瓷器,在欧洲是奢侈品,可英国卖给清朝的东西,中国人不买账,常年贸易逆差。英国没办法,就用鸦片来扭转局面,最后双方闹到用拳头说话,清朝打不过,只能认怂。

1842 年,清朝被迫签了《南京条约》,以前国际贸易只走广州十三行,现在要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这一下,两条老贸易线直接垮了:一条是从江西走水路,翻大余岭到广州;另一条是从广西走西江到广州。靠这两条线吃饭的挑夫、船夫、小生意人,一下全失业了 —— 这些人走投无路,很多都加入了广西的太平军,直接促成了太平天国运动。

外力一撞,清朝内部也开始晃:清军的绿营打不过太平军,只能让地方搞 “团练” 抵抗,这就把湘军、淮军给养肥了。汉人 “高级打工仔” 从此能多拿点 “股份”,满清贵族的绝对统治,第一次被撬动了。后来袁世凯崛起,汉人军阀直接从 “小股东” 变成 “大股东”,把满清这个 “董事长” 从台上掀了下去。

英国的 “大棋局”:从扶清朝到扶日本

英国对清朝的影响,远不止打了一场鸦片战争。18 世纪时,英国为了搞掉 “世界老大” 法国,在欧洲支持普鲁士打法国,在加拿大、印度跟法国抢殖民地,打了七年战争,终于把法国揍服,自己成了全球 “话事人”。

法国被打疼了,为了报仇,送钱送枪支持美国独立。可路易十六太急,给美国的援助太多,把自己家财政搞垮了 —— 先爆发金融危机,再爆发法国大革命。混乱中,拿破仑冒了出来,把欧洲各国揍得哭爹喊娘。英国人又急了,赶紧组织 “反法同盟”,绝不能让法国统一欧洲。

1812 年拿破仑兵败莫斯科,俄国一下强了起来,号称 “欧洲宪兵”,到处插手别人的事,大有取代法国的意思。英国立马调转枪口,把战略重点从 “围堵法国” 改成 “围堵俄国”—— 尤其不能让俄国拿到出海口。

俄国要出海口,在欧洲想进地中海,在亚洲最馋的是中国大连。在欧洲,英法亲自下场,在克里米亚把俄国揍得鼻青脸肿,沙皇尼古拉一世被逼得服毒自尽。俄国没办法,只能搞农奴改革缓解内部矛盾,还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换钱。

吃了亏的俄国想通了:西边打不过英国,就去亚洲找出海口。英国人一看,又赶紧跑到亚洲围堵俄国 —— 比如英国入侵阿富汗,不是阿富汗有什么宝贝,是怕俄国从阿富汗打进英国的 “宝贝殖民地” 印度,再冲进印度洋。

英国人的战略很明确:绝不能让俄国吞了奥斯曼、波斯、满清这些老帝国,要是俄国吃成了庞然大物,就能冲进印度洋,威胁英国的生命线 —— 英国的生命线核心就是苏伊士运河,所以二战后英国丢了苏伊士运河,殖民时代就彻底完了。

在东亚,英国一开始想扶清朝挡俄国:让赫德掌管大清海关,把海关收入从 500 万两白银飙到 3000 万两,帮清朝解决了财政问题,才有了 “同治中兴”;英国反对太平天国,也是想让清朝在北方顶住俄国;左宗棠打新疆的军饷,是英国为首的外商贷的款,怕新疆落到俄国手里;洋务运动时,李鸿章、左宗棠的财团借款,大多也来自英国,用辖区的商税和特权换的。

可清朝实在太烂,根本拦不住俄国从北边往下压。英国失望透了,只能换个目标 —— 资助日本。他们给了日本 1.5 亿两白银无息贷款,帮日本建兵工厂、装备海军。

日本靠甲午战争打败清朝后,满清彻底吓破了胆,还犯了个致命错误:跟俄国签了《中俄密约》。这一下,英国认定满清站到了 “俄国那边”,干脆加大对日本的援助。

俄国也没客气,先占了旅顺,1900 年又吞了东北三省。英国没别的选,只能全力帮日本:1902 年跟日本签《英日同盟》,帮日本搞军备,最后日本在日俄战争里打败了俄国。

日本这个小岛国,就这么一步步强了起来。可以说,满清的无能,不仅辜负了英国的 “扶保”,还错过了最后一次战略机遇期 —— 为后来日本侵华埋下了祸根。

民国的锅?不,是满清的 “后遗症”

中华民国只存在了三十几年,确实出了不少问题,但我从来不骂民国 —— 因为民国本质上是满清黑暗时代的 “惯性缓冲”,很多问题的根都在满清。

是满清给民国留下了一堆军阀,留下了变强的日本,留下了识字率只有 1% 的教育体系,留下了麻木愚笨的百姓。鲁迅看到民国那么绝望,不是民国的错,是满清造的孽 —— 民国是 “果”,不是 “因”。

短短三十几年里,民国要搞基础工业,要扫平军阀,还要抵抗日本侵华,能做到这些已经不容易了。当然,这也是中华民族近四百年里最衰落的时候 —— 但衰到极点,就该触底反弹了。

毛泽东同志在 1928 年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里,把这个 “反弹的根” 说透了:“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 它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发生,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发生,只能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中国发生。因为国内买办豪绅支持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

说白了,就是中国当时的环境烂到极点,反而给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土壤 ——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 “触底反弹”。

四百年后,终于找回华夏该有的样子

共和国成立后,我们用三十年搞重工业,再用三十年搞轻工业,又用十几年轻重工业一起抓,终于把生产力拉回了历史正常水平。

教育上更是下了血本: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达到 80%,14 亿人口里汉字使用比例超过 95%,文盲率降到 2.67%。大学生毕业人数从 1949 年的 2.1 万人,涨到 2019 年的 822 万、2020 年的 870 万、2021 年的 903 万 —— 满清二百六十多年的愚民统治,加上后面的缓冲期,终于被共和国一扫而光。

事实证明,只要把教育和生产力还给中国,中国就一定能重回世界民族之林。这是近四百年里,一代代中华英雄摸爬滚打、不断试错,才挣脱出来的血路。

1644 年 4 月 22 日,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大门时,他绝对想不到,自己这一开门,会给中华民族带来这么深的苦难。

1645 年,清军打到扬州,史可法拼死抵抗。5 月 20 日城破那天,下着倾盆大雨,多铎下令屠城十天。幸存者王秀楚在日记里记下了当时的惨状:“妇女尸体堆得像小山,走一步跌一跤,浑身都是泥;地上全是婴儿,有的被马蹄踩烂,有的被人踩死,肝脑涂地,哭声满街;初四那天,天阴下雨,路上积水暴涨,尸体泡得发绿,臭味熏得人喘不过气;前后左右到处在烧房子,城里的烟雾像雾一样浓,腥味飘出一百多里。”

扬州十日,城里的僧人收敛的尸体就有 80 万具 —— 这只是满清为了降服中国,在全国屠城的一个缩影。后来的文字狱、剃发易服、愚民政策,还有对国际战略的误判,满清对中华民族的残害,真的是罄竹难书。

从 1644 年到 2025 年,近四百年风雨飘摇,我们终于重新捡起了教育,发展了生产力,活成了华夏该有的样子。

来源:我音爱DISC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