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末光绪年间,一桩看似平常的婚事,却因三坛酸菜引发了一段传奇。
清末光绪年间,一桩看似平常的婚事,却因三坛酸菜引发了一段传奇。
李鸿章的幺女李秋云下嫁书生王文轩,陪嫁之物寒酸得让人咋舌。
众人都说李家小姐命苦,嫁了个穷秀才不说,连嫁妆都如此寒碜。
三坛酸菜,成了京城权贵圈中的笑谈。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三坛酸菜竟吃了整整七年也见不到底。
直到八日前,王文轩失手打碎了其中一坛,真相才终于大白于天下......
光绪十八年的春天,京城李府张灯结彩。
不是因为老中堂又升了官,而是李家幺女李秋云要出嫁了。
"大人,吉时快到了,新娘子该上轿了。"管家李福在书房外恭敬地提醒道。
李鸿章放下手中的奏折,长叹一声。
"这丫头从小就性子倔,非那个穷书生不嫁。"他摇着头说。
李福小心地陪笑:"王家公子虽然家境清贫,但人品学识都是上乘,将来必有出息。"
"出息?"李鸿章冷笑一声,"我看他连科举都过不了。"
话虽这么说,但李鸿章还是站起身,准备去送女儿出嫁。
后院中,李秋云正在梳妆。
"小姐,您真的决定了?"贴身丫鬟翠儿红着眼睛问。
"翠儿,别哭了,今天是喜事。"李秋云温柔地说。
"可是王家那么穷,您嫁过去会吃苦的。"翠儿替主人不值。
李秋云看着铜镜中的自己,脸上露出坚定的笑容。
"文轩哥是个好人,我跟着他,心里踏实。"
正说着,李鸿章走了进来。
看到盛装的女儿,这位铁血中堂眼眶竟有些发红。
"秋云,你当真要嫁给那个王文轩?"他最后确认一次。
"父亲,女儿心意已决。"李秋云跪下行礼。
李鸿章沉默了许久。
"也罢,既然你心意已决,为父也不强求。"他叹息道,"只是那王家太过贫寒,为父不能让你空手去。"
李秋云心中一暖:"父亲,女儿不在意那些身外之物。"
"但为父在意。"李鸿章转身对李福说,"去,把我准备的东西抬来。"
不一会儿,四个仆人抬着三口大陶坛进来了。
"这是什么?"李秋云好奇地问。
"酸菜。"李鸿章淡淡地说。
"酸菜?"李秋云愣住了。
不仅是她,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堂堂李中堂嫁女儿,陪嫁竟然是三坛酸菜?
"父亲,您这是......"李秋云不解。
李鸿章走到女儿面前,拍了拍她的肩膀。
"秋云,这三坛酸菜是为父的一片心意。"他认真地说,"你记住,这酸菜要省着吃,能吃多久就吃多久。"
这话说得更奇怪了。
酸菜而已,能吃多久?最多也就几个月吧。
李秋云虽然不明白父亲的用意,但还是恭敬地应道:"女儿记住了。"
"还有一件事。"李鸿章继续说,"这三坛酸菜,一定要你和文轩两人亲自吃,不许给外人。"
"是。"李秋云点头答应。
"还有,吃的时候要小心,别打碎了坛子。"李鸿章特意叮嘱。
这话就更让人费解了。
吃个酸菜还要这么小心翼翼的?
李秋云带着满腹疑惑,坐上了花轿。
三坛酸菜被仆人抬着,跟在花轿后面,浩浩荡荡地往王家去了。
京城的百姓都在围观这场婚礼。
"快看,李家小姐的嫁妆!"有人指着陪嫁的队伍。
"就这么几样?李家不是挺有钱的吗?"
"听说就三坛酸菜,别的什么都没有。"
"酸菜?这也太寒酸了吧?"
议论声此起彼伏,传遍了整条街。
王家是个破落的书香门第,住在京城南边的一条小巷里。
房子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
王文轩站在门口迎亲,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长衫。
"文轩哥。"李秋云从花轿中走出来,含羞带怯地叫道。
王文轩看着眼前的新娘,心中涌起无限感激。
李家千金能够不嫌弃自己的贫寒,下嫁于他,这份情意他铭记于心。
"秋云,委屈你了。"他深情地说。
"不委屈,能嫁给你,我心甘情愿。"李秋云眼中含着泪光。
拜堂仪式简单而隆重。
虽然王家请不起戏班子,也办不起豪华的宴席,但邻里乡亲都来道贺。
"王秀才,恭喜恭喜!"
"娶了李家小姐,你可真是好福气!"
王文轩一一道谢,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婚宴散去后,新婚夫妇回到了洞房。
"秋云,你看看这房子,简陋得很。"王文轩有些惭愧。
"文轩哥,只要和你在一起,哪里都是家。"李秋云温柔地说。
正说着话,管家李福带着人把三坛酸菜搬了进来。
"姑爷、小姐,老爷特意交代,这三坛酸菜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李福叮嘱道。
"知道了。"王文轩接过话来。
李福又凑近了些,压低声音说:"老爷还说了,这酸菜要省着吃,别浪费了。"
说完这话,李福带着人离开了。
王文轩看着这三口沉甸甸的陶坛,心中五味杂陈。
"秋云,你父亲这是什么意思?"他不解地问。
"我也不知道。"李秋云摇摇头,"不过父亲既然这么交代,必有他的道理。"
"也是。"王文轩点点头,"那咱们就听老中堂的,省着吃这酸菜。"
夫妻俩把三坛酸菜搬到了厨房的角落里。
陶坛很重,每一坛都需要两个人合力才能搬动。
"这酸菜得有多少啊?"王文轩擦着汗问。
"应该不少吧。"李秋云也有些惊讶。
他们掀开第一个坛子的盖子,一股浓郁的酸菜味扑鼻而来。
坛子里装得满满当当的,全是腌制好的酸菜。
"看样子,确实不少。"王文轩说,"够咱们吃一阵子了。"
当晚,李秋云用酸菜做了一道酸菜炒肉。
虽然肉不多,但这道菜却格外下饭。
"秋云,你的手艺真好。"王文轩夸赞道。
"文轩哥喜欢就好。"李秋云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王文轩白天在书院教书,微薄的薪水勉强够两人温饱。
李秋云在家操持家务,把小日子过得井井有条。
每顿饭,李秋云都会用那坛酸菜做一道菜。
酸菜炖豆腐、酸菜面条、酸菜炒粉丝......
变着法子做,倒也不觉得腻。
奇怪的是,第一坛酸菜竟然吃了半年都没见底。
"秋云,这酸菜怎么这么耐吃?"王文轩有些疑惑。
"是啊,我也觉得奇怪。"李秋云说,"每次舀出来不少,但坛子里总是满满的。"
"会不会是咱们记错了?"王文轩猜测道。
"也许吧。"李秋云没有多想。
转眼到了第二年。
王文轩依然没能考中举人,但他没有气馁,继续埋头苦读。
李秋云则怀上了身孕,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
"秋云,你想吃什么?"王文轩关心地问。
"我想吃酸的。"李秋云说。
"那正好,家里有酸菜。"王文轩笑道。
怀孕期间,李秋云对酸菜的需求量大增。
几乎每顿饭都要吃酸菜,但那第一坛酸菜依然没有吃完。
"文轩哥,你说这酸菜是不是有什么古怪?"李秋云终于忍不住问。
"确实有些奇怪。"王文轩也察觉到了异常,"咱们都吃了一年多了,怎么还有这么多?"
"要不要看看坛子底下有什么?"李秋云好奇地说。
"别。"王文轩阻止道,"你父亲说过,要小心别打碎坛子。而且酸菜还能吃,没必要折腾。"
李秋云想想也是,就没有再追究。
孩子出生了,是个白白胖胖的男孩。
王文轩给儿子取名王安,希望他一生平安。
有了孩子后,家里的开销更大了。
王文轩的薪水越发捉襟见肘。
好在那坛酸菜还在,每天能省下不少买菜钱。
"文轩,你看咱们家这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好过些?"李秋云抱着孩子,眼中满是忧虑。
"秋云,你别担心。"王文轩握着妻子的手,"我一定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
"我不是嫌苦。"李秋云摇摇头,"只是觉得对不起孩子。"
"都会好起来的。"王文轩安慰道。
为了多赚些钱,王文轩开始给富人家的孩子当家庭教师。
白天在书院教书,晚上还要去给学生补课。
每天忙到深夜才能回家。
李秋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文轩哥,你这样太累了,身体会吃不消的。"她心疼地说。
"没事,我年轻,扛得住。"王文轩笑着说。
但实际上,他的身体已经开始吃不消了。
经常头晕眼花,有时候讲课讲到一半就会忘词。
"王先生,您最近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书院的院长关心地问。
"没什么,可能是睡眠不足。"王文轩敷衍道。
"您可要注意身体啊,教书是个细致活,需要精力充沛。"院长提醒他。
王文轩点点头,但心里知道,为了家里的生计,他不能停下来。
这天晚上,王文轩从学生家回来,已经是子时了。
李秋云还在等他,桌上摆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酸菜面。
"秋云,你怎么还不睡?"王文轩心疼地说。
"等你回来一起吃饭。"李秋云笑着说。
王文轩坐下来,端起碗大口吃起来。
酸菜的味道依然那么熟悉,这些年来,他们不知道吃了多少次。
"秋云,你有没有发现,这酸菜的味道一直都没变过?"王文轩突然说。
"是啊,腌制了这么久,按理说应该会变味的。"李秋云也觉得奇怪。
"而且这坛子看起来还是满满的。"王文轩放下筷子,"咱们都吃了三年了。"
"文轩哥,你说我父亲给咱们的这酸菜,会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李秋云猜测道。
"应该是吧。"王文轩若有所思,"不然老中堂不会特意叮嘱那么多。"
"要不然咱们仔细研究研究?"李秋云提议。
"不急,反正酸菜还能吃,等吃完了自然就知道了。"王文轩说。
日子继续往前走。
转眼间,又过了三年。
王文轩终于考中了举人,这让全家人都兴奋不已。
"秋云,我终于成功了!"王文轩激动地说。
"我就知道,文轩哥一定行的!"李秋云眼中含着泪光。
考中举人后,王文轩的薪水涨了不少。
家里的日子终于有了些起色。
小王安也长到了六岁,开始启蒙读书了。
"爹爹,为什么咱们家天天都吃酸菜啊?"小王安好奇地问。
"因为这酸菜是你外公给的。"王文轩解释道。
"外公为什么要给酸菜啊?"小王安继续追问。
这个问题把王文轩问住了。
是啊,为什么李中堂要给三坛酸菜作为陪嫁呢?
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没有深究这个问题。
"也许,外公有他的用意吧。"王文轩含糊地回答。
到了第七年。
那第一坛酸菜终于见底了。
"秋云,快来看,坛子空了!"王文轩兴奋地喊道。
李秋云跑过来,看着空荡荡的陶坛。
"终于吃完了。"她松了一口气,"整整七年啊。"
"一坛酸菜吃了七年,这也太不可思议了。"王文轩感叹道。
"要不然打开第二坛看看?"李秋云提议。
"好。"王文轩点点头。
他们合力搬出第二坛酸菜,打开盖子。
里面同样装得满满的,和第一坛没什么区别。
"看来还能再吃七年。"王文轩笑道。
"文轩哥,你说这三坛酸菜到底有什么秘密?"李秋云皱着眉头。
"不知道,但我相信岳父大人不会害我们。"王文轩说。
就在这时,小王安跑了过来。
"爹爹、娘亲,我刚才听邻居李奶奶说,外公在京城病重了。"
"什么?"李秋云脸色大变,"我要回去看父亲!"
王文轩立刻收拾行李,带着妻儿连夜赶往京城。
等他们赶到李府时,李鸿章已经病入膏肓。
"父亲!"李秋云扑到床前,泪流满面。
李鸿章睁开眼睛,看到女儿,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秋云......你来了......"他虚弱地说。
"父亲,您一定要挺住!"李秋云哽咽道。
李鸿章摇摇头,示意王文轩靠近。
"文轩......那三坛酸菜......你们吃完了吗?"他艰难地问。
"岳父大人,我们刚吃完第一坛。"王文轩如实回答。
"好......好......"李鸿章点点头,"记住......一定要小心......别打碎坛子......"
说完这话,李鸿章就闭上了眼睛。
"父亲!父亲!"李秋云哭喊着。
但李鸿章再也没有醒来。
办完丧事后,王文轩一家回到了家中。
李秋云一直闷闷不乐,思念着去世的父亲。
"父亲临终前还在念叨那三坛酸菜,到底有什么秘密呢?"她自言自语道。
"也许,等咱们吃完就知道了。"王文轩安慰道。
他们继续吃着第二坛酸菜。
日子波澜不惊地过着,眨眼又是几年。
光绪三十年,朝廷颁布新政。
王文轩凭借扎实的学识,被推举为县令。
虽然只是个七品芝麻官,但对王家来说,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
"秋云,咱们家终于熬出头了!"王文轩激动地说。
"都是文轩哥你努力的结果。"李秋云欣慰地笑了。
小王安也考中了秀才,让王文轩夫妇倍感骄傲。
"爹爹,我要像您一样,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王安立下志向。
"好孩子,爹爹相信你。"王文轩拍着儿子的肩膀。
家里的经济情况越来越好,但他们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习惯。
那第二坛酸菜,在这些年里,为他们节省了不少开销。
"娘亲,为什么这酸菜永远都吃不完啊?"王安问道。
"这是你外公的心意。"李秋云温柔地说。
"外公为什么要给咱们酸菜啊?"王安不解。
李秋云沉默了,她也想知道答案。
这天,王文轩的一个老同窗来访。
"文轩兄,听说你升官了,特来道贺!"同窗拱手道。
"哪里哪里,只是个小小县令。"王文轩谦虚道。
两人坐下来叙旧,谈起了当年的种种。
"文轩兄,你还记得当年娶亲时,李中堂给的三坛酸菜吗?"同窗突然问道。
"当然记得。"王文轩点点头,"那三坛酸菜,可帮了我们大忙了。"
"京城里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呢。"同窗神秘地说。
"议论什么?"王文轩好奇。
"都说李中堂给你的不只是酸菜那么简单。"同窗压低声音,"有人猜测,那坛子里藏着什么宝贝。"
王文轩听了,心中一动。
"宝贝?"
"是啊,不然怎么解释一坛酸菜能吃这么多年?"同窗分析道。
"可是我们每次打开坛子,里面除了酸菜什么都没有。"王文轩说。
"那就奇怪了。"同窗摸着下巴,"莫非真的只是普通的酸菜?"
"应该不会这么简单。"王文轩陷入沉思。
同窗走后,王文轩把这番话告诉了李秋云。
"秋云,你说坛子里会不会真的有什么东西?"他问道。
"我也不确定。"李秋云说,"但父亲临终前特意叮嘱,一定有原因的。"
"要不然,咱们把坛子彻底检查一遍?"王文轩提议。
"可是父亲说了,不能打碎坛子。"李秋云担心地说。
"我不打碎,只是仔细看看。"王文轩保证道。
他们搬出那第二坛酸菜,小心翼翼地把里面的酸菜全部舀出来。
坛子空了,露出了坛底。
王文轩拿着油灯,仔细观察坛子内部。
陶坛的内壁很光滑,没有任何异样。
"看来没什么特别的。"他失望地说。
"也许真的只是普通的酸菜罐子。"李秋云叹了口气。
他们又把酸菜装回去,盖上盖子。
"算了,等吃完再说吧。"王文轩说。
第二坛酸菜又吃了好几年。
期间,王文轩升任知府,官越做越大。
王安也考中了举人,成为乡里的骄傲。
李秋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但她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留下的三坛酸菜。
"文轩哥,咱们都吃了十几年了,这酸菜还有一坛半。"她说。
"是啊,按这个速度,还能再吃十几年。"王文轩笑道。
"我真想知道,父亲到底在坛子里留了什么。"李秋云喃喃道。
"总有一天会知道的。"王文轩安慰她。
就在这时,京城传来消息,有盗贼专门偷取达官贵人家的古董文物。
"听说那伙盗贼手段高明,专挑值钱的东西下手。"邻居李婶说。
"咱们家也要小心些。"王文轩警惕起来。
他特意在家里加了锁,还雇了两个家丁巡夜。
"文轩哥,你说盗贼会不会也听说了咱们家酸菜的传闻?"李秋云担心道。
"应该不至于。"王文轩说,"不过还是小心为好。"
果然,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盗贼摸进了王家。
家丁发现了异常,立刻敲锣示警。
"有贼!有贼!"喊声惊醒了全家人。
王文轩披上衣服,拿着烛台冲出房间。
只见两个黑衣人正在厨房里翻找东西。
"什么人?"王文轩大喝一声。
那两个盗贼见事情败露,匆忙往外逃。
家丁们追了上去,但盗贼身手敏捷,很快就翻墙逃走了。
"老爷,他们翻动了厨房的东西。"家丁报告道。
王文轩走进厨房,发现那三坛酸菜被移动过位置。
"他们在找什么?"李秋云不安地问。
"看样子,是冲着酸菜来的。"王文轩脸色凝重。
"难道真的有什么宝贝在里面?"李秋云惊讶道。
"也许吧。"王文轩说,"不管怎样,咱们都要更加小心了。"
从那以后,王文轩把那三坛酸菜锁在了一个结实的柜子里。
"这些酸菜,只有咱们自己知道在哪里。"他对妻子说。
李秋云点点头,心中却更加好奇了。
如果坛子里真有宝贝,那会是什么呢?
又过了几年。
第二坛酸菜也终于见底了。
"秋云,又空了一坛。"王文轩看着空坛子说。
"这一坛也吃了七年。"李秋云感叹道,"现在只剩最后一坛了。"
"等吃完最后一坛,一切谜底都会揭晓。"王文轩说。
他们打开了第三坛酸菜。
里面的酸菜和前两坛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看来还得再吃几年。"李秋云苦笑道。
"不急,慢慢来。"王文轩安慰她。
这一年,王文轩五十岁了。
他已经是朝廷的三品大员,深受皇上信任。
王安也娶妻生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爹爹,您和娘亲辛苦了一辈子,现在可以享福了。"王安孝顺地说。
"人生啊,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王文轩感慨道。
"爹爹,那三坛酸菜的事,您查清楚了吗?"王安好奇地问。
"还没有。"王文轩摇摇头,"不过快了,最后一坛也快吃完了。"
"会不会真的有什么秘密?"王安兴奋地说。
"也许有,也许没有。"王文轩平静地说,"不管怎样,那都是你外公的心意。"
第三坛酸菜吃得格外慢。
因为王文轩知道,吃完这一坛,就再也没有了。
"文轩哥,咱们是不是该加快速度了?"李秋云问道。
"不急,我想留着慢慢吃。"王文轩说,"这毕竟是岳父大人留下的最后一点东西。"
李秋云理解丈夫的心情,也就不再催促。
就这样,第三坛酸菜又吃了三年。
这天是王文轩的寿宴,家里来了很多宾客。
"王大人,恭贺寿辰!"宾客们纷纷道贺。
"多谢多谢。"王文轩一一回礼。
宴席上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李秋云在厨房忙活着,准备给客人们上菜。
"娘亲,您歇会儿吧,让下人来就行。"王安劝道。
"没事,我亲自做几道菜,才有诚意。"李秋云说。
她想做一道酸菜炖排骨,便去取那最后一坛酸菜。
打开盖子,发现坛子里的酸菜已经不多了。
"也快吃完了。"她自言自语道。
就在她舀酸菜的时候,手一滑,舀子掉进了坛子里。
她伸手去捞,却不小心碰到了坛子边缘。
陶坛本来就放得不稳,被这么一碰,竟然摇晃起来。
"糟了!"李秋云急忙去扶。
但已经来不及了。
陶坛从桌子上滚落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
"啪!"
一声脆响,陶坛摔成了几块。
酸菜洒了一地,混着陶片,一片狼藉。
"怎么了?"王文轩听到声音,急忙跑进厨房。
看到地上的碎片,他脸色大变。
"秋云,你......你怎么把坛子打碎了?"他焦急地说。
"我不是故意的......"李秋云愧疚地说,"对不起,我辜负了父亲的嘱托。"
王文轩蹲下身,开始收拾地上的陶片。
突然,他的手停住了。
在那些陶片中间,有一块东西闪着金光。
"这是......什么?"他拿起来仔细看。
来源:音乐畅音听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