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知名主持官宣告别,继董卿之后,又一熟悉面孔离开我们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1 23:31 1

摘要:“小朋友们好——”这句开场白一停,月亮姐姐把话筒轻轻放回支架,镜头里那双马尾晃了晃,像替她说完最后一声再见。

“小朋友们好——”这句开场白一停,月亮姐姐把话筒轻轻放回支架,镜头里那双马尾晃了晃,像替她说完最后一声再见。

没有煽情配乐,也没有倒计时特效,48岁的她就这么把三十年工龄留在央视少儿频道的灯牌下,转身走了。

屏幕外的90后、00后突然意识到:童年真的下班了。

可故事没散场。

三个月后,教育部官网挂出一条不起眼的公告:“美育云端课堂”上线,主讲人王淏。

点进去,第一节是《霜降·柿子熟了》,她蹲在镜头前拿皱纹纸搓出一颗软塌塌的柿子,边揉边念叨:“别嫌丑,霜降的柿子本来就皱巴巴,甜就行。

”弹幕飘过一句“还是那股子幼儿园味”,瞬间泪目一片。

原来她没走远,只是把演播室换成自家客厅,灯光没那么亮,袖口还沾着颜料。

又过半年,中国儿童戏剧节发布会,她坐在嘉宾席最后一排,被喊名字才起身,牛仔裤配帆布鞋,手里攥着一叠皱巴巴的剧本——儿童音乐剧《星星的约定》。

记者问她为啥不站C位,她咧嘴笑:“让星星站中间,我负责在后台递话筒。

”一句话把“监制”这个高大上的头衔拆成碎碎的体贴,像当年蹲下来给小朋友系鞋带。

首演排期2024年暑期,国家大剧院,票还没开售,家长群里已经有人吆喝:“抢到票算我赢。

有人替她算账:抖音520万粉丝,一条安全教育视频4000万播放,直播带货分分钟过亿。

她偏不,转头去中传读博,课题是“新媒体时代儿童节目主持人转型路径”。

同学晒课堂照,她坐在最后一排,电脑屏幕上是文献,旁边保温杯贴着“少喝奶茶”的便利贴,字迹歪歪扭扭,像极了自己给儿子的午餐盒留言。

读博这事不酷也不赚钱,可她说:“我得先把自己当样本解剖了,才知道以后别的主持人怎么少走弯路。

央视老同事也没断联。

杨帆在评论区丢了一张旧照:2003年《七巧板》布景板后,她啃冷包子,妆花成熊猫。

尼格买提回怼:“当年谁不是一包榨菜吃三天?

”没人提收视率,没人聊广告冠名,只记得演播室走廊里那股盒饭味。

原来大家舍不得的不是舞台,是一起饿过、笑过、熬过的那间破化妆间。

观众这边更直接。

微博投票“你能接受月亮姐姐离开吗?

”七成选“理解但不舍”。

有位网友写:“她陪我长大,现在她去陪我的孩子,挺好,就是别再唱《大风车》了,一听就破防。

”底下几百条回复,全是“+1”。

破防的不是旋律,是发现原来告别可以没有撕扯,只有挥挥手,像放学时家长迟到的那个傍晚,老师蹲下来替你擦鼻涕,说“妈妈马上到”。

行业数据冷冰冰:近三年,20多位央视主持人跳槽到知识付费、亲子赛道,有人年入过亿,有人查无此人。

月亮姐姐没急着变现,先花十个月跑遍十所县城小学,录下孩子们做手工时最常说的三句话:“老师我胶水没了”“姐姐帮我剪”“我能带回家吗?

”她把这三句写进博士论文附录,标题叫《需求清单》。

有人笑她傻,她耸肩:“不把需求听清楚,做出来的内容就是自嗨。

下一步,她打算攒一档亲子研学真人秀,想拉鞠萍姐姐、董浩叔叔一起,去贵州山里找星空,去泉州学南音,去东北做冰灯。

招商PPT只有一页,写着:“让大人重新做回小孩,让小孩看见更大的小孩。

”品牌方问预估ROI,她答:“ROI我不敢保证,但我知道20年后,今天参加的孩子会记得自己曾用草编过一只不会飞的鸟,这就够了。

”话说得不圆滑,却没人再追问。

有人担心虚拟主持人“小央”会取代她,她听完乐了:“AI能24小时不掉线,可它不会把柿子揉皱,也不会在包子凉了的时候偷偷抹眼泪。

”说完继续低头改剧本,把一句台词“星星会不会孤单”改成“星星偶尔也孤单,所以才学会发光”。

改完冲屏幕哈口气,像给小朋友擦鼻涕,顺手,自然。

月亮姐姐不是逆袭神话,也不是悲情退场,就是把用了三十年的麦克风轻轻放下,换了个更小的舞台,继续蹲下来,和孩子眼睛对眼睛。

她没说要改变世界,只承诺下次做手工,胶水多备一瓶——这句话听起来小,却恰好击中成年人心里那块软肉:原来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想被看见、被理解、被允许把柿子揉得皱巴巴。

所以,下次刷到她的视频,别急着划走。

她可能不会跳最火的手势舞,但她会告诉你,霜降的柿子甜不甜,取决于你有没有耐心等它经历一场寒流。

生活同理。

来源:冰淇淋一点号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