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7月,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的外长哈桑证实,在相关文件准备完成后,中国将“毫无保留地”正式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SEANWFZ),以更好地落实《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
每天与你一起
平实理性看世界今年7月,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的外长哈桑证实,在相关文件准备完成后,中国将“毫无保留地”正式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SEANWFZ),以更好地落实《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
回顾历史,东南亚建立无核武器区的进程与大国的态度和政策密切相关。
冷战中后期,在亚太地区被美苏对抗割裂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建立无核区的理念不仅难以获取大国的支持,也在东南亚地区内部存在不同声音。冷战结束后,东盟国家出于构建地区稳定的战略需要,决定推进无核区建设,并于1995年12月15日在泰国曼谷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共同承诺维护东南亚地区作为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区域。然而,东南亚无核区是目前唯一未获五核国签署的区域性无核区,导致其实际影响力严重受限。而任何无核区的有效性,都需要由有核国家共同承诺背书才能真正实现。
尽管迄未获得有核国家的签字背书,《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仍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维护该地区和平、稳定和安全的基石,还在更广泛意义上加强了全球裁军与防扩散的努力。条约支持NPT的核心原则,特别是核不扩散、核裁军及和平利用核能,与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理念相契合。
中国积极推动并参与东南亚无核区条约的磋商,早在1999年就明确了率先签署其议定书的意向。2025年5月,中国外交部发布了“中国政府关于对全面研究无核武器区问题的立场文件”,指出建立无核武器区是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的关键环节,有助于防止核扩散与和平利用核能,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区域安全架构。文件重申,中国愿意支持建立无核武器区的国际努力,率先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在7月举行的中国—东盟外长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再次重申了中方对《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的支持立场。
中国对《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的支持举措是以军控行动推动多边共赢的成功示范,将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在中方明确承诺签署后,俄罗斯方面也表示将积极跟进,这对美国等有核国产生道义和外交压力,迫使其重新审视既有政策。《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有望成为核大国在该区域保持核克制的关键支点。即便未能产生显著的连锁效应,中国的签署意愿本身就是有力信号,有助于提升《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东南亚无核区是东盟主导的地区安全架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力挺是对东盟在地区安全事务中“中心地位”的强有力支持,有助于增强中国—东盟战略互信,维护区域安全和发展。王毅外长明确指出,中国与东盟要成为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开展互利共赢合作和促进包容互鉴的典范。
中国率先表明签署意愿,也有力回应了诸如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向地区引入核潜艇行为引发的核扩散担忧,坚定传递了中方支持安全治理,尊重地区国家自主决定安全事务、不寻求主导或破坏地区合作的理念,得到东南亚国家的高度评价。
中国不仅重申了对地区无核化的承诺,还彰显了积极维护军控事业、推进国际军控进程、促进区域和平发展的大国担当。中国是核大国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在2014年海牙全球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首倡“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NPT生效55周年。中国对东盟无核武器区的大力支持,是对核安全观和核不扩散理念的践行,对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抵制,有助于引导NPT在现行国际秩序中继续发挥正面作用。
中国对《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的支持更是在坚定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的精神内涵,符合支持和维护多边主义的题中之义,从而“会同各方采取积极行动,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全球核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时代,中国对《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的签署表态是核军控实践的重要时刻,有助于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创造外交、发展和安全的共赢价值,促进区域乃至全球的和平稳定、信任构建与未来发展。
· END ·
来源:东南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