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赛全场,朱婷一共完成24次进攻,其中13次命中,另外还贡献了一次拦网,总共拿下14分,排名全场第二。
引言:
10月16日,北京时间,意甲第三轮比赛的战报传来了好消息。
朱婷所在的科内利亚诺女排在客场以3:0赢了圣乔瓦尼。
比赛全场,朱婷一共完成24次进攻,其中13次命中,另外还贡献了一次拦网,总共拿下14分,排名全场第二。
网友们都说排球女皇的状态又回来了!
1.从河南农村到排球赛场
镜头回到1994年,河南周口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里,朱婷呱呱坠地,家中排行老三,看起来也没啥特别的。
父亲当修车工,工资不高,维持一家人的日子挺紧巴的。
到了初中那会儿,朱婷的身高已经长到1米78了,可家里的经济情况让她开始想着要辍学。
朱婷老师看到她身高不错,觉得挺有潜力,就建议她去体校学习。
刚开始在体校的日子,比她原先想象的要辛苦多了。
因为她14岁才开始接触体育项目,身体协调性还不算好,所以篮球队和皮划艇队都没打算收她。
直到遇到排球队的夏陆海教练,她这才算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因为朱婷没经历过早期的体能训练,等到她加入队伍后,教练给她安排的训练强度可真挺大的。
她常在骄阳似火的操场上坚持训练,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高强度的锻炼让她腿经常抽筋,回到寝室躺在床上时,感觉身体仿佛快散架似的。
让她头疼的是吃饭的问题,每顿饭就敢用一毛钱的白菜,整个星期的零花钱维持在20块钱以内。有时候饿了,就只好啃带来的干馒头充饥。
就在那样艰难的环境里,2008年,朱婷的训练终于有了点眉目,顺利进入了河南省体校,也就此开启了她的排球生涯!
2.从替补球员到女排新星
到了2013年,年仅18岁的朱婷第一次亮相世界女排大奖赛的舞台。
那会儿她还是替补,直到有场关键的比赛,主力队员受伤,她才临时顶上去的。
谁都没想到,这个瘦巴巴的姑娘,一上场就拿了18分,成了全场最高得分的那个。
连国际排联都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女排新秀赞不绝口。
接下来,这位突然崭露头角的排球新星迈入了她的黄金时代!
2014年世锦赛上,朱婷用“绝不手软”的劲头发起攻击,后排进攻轰炸出界,但她那股霸气还是帮她赢得了比赛。
2016年里约奥运会,朱婷凭借出色的发挥,荣获了奥运会最有价值球员的称号!
2017年,朱婷的进攻状态达到了顶峰,扣球高度超过3.08米,力量十足,角度刁钻,不少人都用这些特点来形容她,她也因此成为队里的攻防支柱。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朱婷凭借11场全胜的表现,再次站在了巅峰,被评为比赛的最有价值球员和最佳主攻手。
朱婷凭借出色的实力和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是世界排坛的顶尖选手之一,她的声望也因此一度飙升!
要说她在排球圈里可是名副其实的一匹千里马,真是没错!
十足厉害的千里马,也得有个眼光独到的伯乐来看中它。
朱婷的职业道路上,郎平教练绝对算得上是她的指引者。
3.从师徒相伴到精神铠甲
有篇文章提到郎平和朱婷之间的关系,说不是母女那种血缘关系,但情感胜似母女。
郎平指导对朱婷的关心照料可是无微不至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2011年郎平教练早在恒大执教的时候,就见过朱婷,并对朱婷产生深刻印象,声称:
她跟我年轻时挺像的。
从那之后,郎平一直关注朱婷的动向,一直到2013年,朱婷被郎教练亲自挑选进国家队,这才算是她们的故事正式拉开序幕。
一开始进入国家队的时候,朱婷体重大概60公斤左右,力量方面还不够强,这成了她的一大弱点。
在第一次队内比拼中,朱婷的扣球被对手挡回来了五次,结束后她偷偷跑到更衣室里,忍不住流泪了。
郎平没有批评她,而是拿着一张营养计划表来找她:
你不是没劲儿,只是没吃好。
从那以后,郎平专门让人从国外带回蛋白粉,还请营养专家帮她制定菜谱,每天盯着她吃够蛋白质。
训练场上,郎平对她的要求特别严厉。
有一次,朱婷的传球偏离了几厘米,郎平让她反复练了200遍,直到手臂酸得抬不起来为止。
可休息时,郎平又会主动给她揉肩膀:
要是觉得疼,就开口,说出来,别自己硬撑着。
在郎平的带领下,朱婷的扣球高度一点点往上冲,慢慢超出了3.08米,扣球的劲头也越发充沛,角度也变得越来越刁钻难挡。
每当取得冠军,朱婷总是第一个跑过去抱住郎平。
她说:
如果没有郎导,我现在这模样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4. 从国内巅峰到国际赛场
前段时间,《体坛零距离》这个节目播出了他们的专访。
还能说,这节目真是又搞笑又温馨,搞得人一边笑一边感动,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又回到了那些激烈激烈的比赛场面上。
在专访中朱婷被问到:
你觉得有没有哪个瞬间,让你觉得对方是真的很幸福呢?
朱婷回答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八进四对阵巴西队前,收到郎导的短息:
我的弟子们散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你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
朱婷看到短信,眼眶都湿润了,心里的各种感受一下子都涌了出来。
比赛的紧张氛围、输了的失落感、心里那会儿的低落,在那一瞬间都得到了放松和缓解。
到最后,里约奥运会时,在郎平的带领下,中国女排经历了不少艰难险阻,打败了许多强劲对手,又添了一枚金牌。
这股力量,也帮她挺过了意甲赛场上的那些难关。
到了2024年,朱婷决定加入意甲的科内利亚诺队。
在海外拼搏的日子,说实话也挺不容易的。
因为语言不熟,她每天靠着手机APP学习意大利语两个小时。
不太习惯吃饭,她就自己在宿舍里熬面条。
训练强度挺大的,她的旧伤偶尔还会犯,再疼的时候,她就会拿出手机,瞅一眼郎平发来的那条短信。
意甲联赛打到第三场,朱婷遇上了卡轮的难题。
第二局比分挺紧,一看到暂停,她就座在场边,手指反复揉搓着手机屏幕。
那张是里约奥运会结束后,她和郎平一块儿拍的合影。
她再次出场,没有马上扣球,而是先看了看对方的拦网阵势,然后突然换线路,球就贴着拦网的手,轻轻落在了对面场地里。
那一分到手的瞬间,她握紧了拳头,朝着观众席那边轻轻点了点头。
大概她心里知道吧,远在中国的郎平,肯定在为她感到自豪。
比赛结束后,朱婷的口碑在国际赛场再次暴涨。外媒评价:
她不仅拿下了分数,还展现了中国女排那股拼搏不息的精神面貌。
结语
从河南乡村到国家队的舞台,经历由替补新人成长为顶尖主攻,走过国内比赛场,再到海外奋勇拼搏。
朱婷走的每一段路,都满载着坚守和热情。
郎平那句“你是最棒的”,不是简单的表扬,更像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体现了女排团结一心、奋勇争先、永不放弃的那份坚持和拼搏。
即使郎平现在不再带队了,但她和朱婷之间那份师徒情谊,依旧在影响着朱婷参加的每一场比赛,真是令人感慨。
她传承的教练理念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依旧在滋养着中国女排的发展。
就像朱婷在国外比赛的坚持一样,只要心里怀着热情和力量,就能一直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在体坛零距离节目中,朱婷深刻体会到“女排精神”的真谛。央视网CGTN体育报道中,她分享了自己在中国女排成名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也罕见地与王一梅同场竞技,场面令人振奋。
来源:我在诺坎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