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变率高达90%!这种小息肉被忽视,四类人群要重点防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0 12:14 1

摘要:有人常说:“小毛病拖久了,就成大问题。”可谁能想到,有一种看似不起眼的小息肉,却能在身体里悄悄变坏,癌变率竟能达到90%。它不疼不痒,却比很多人想象的危险。说来讽刺,不少人身体里早就住着它,却浑然不觉。

有人常说:“小毛病拖久了,就成大问题。”可谁能想到,有一种看似不起眼的小息肉,却能在身体里悄悄变坏,癌变率竟能达到90%。它不疼不痒,却比很多人想象的危险。说来讽刺,不少人身体里早就住着它,却浑然不觉。

这东西叫“腺瘤性息肉”。名字听着温柔,其实是肠道里的“定时炸弹”。有的医生形容它是“癌症的预演”,早一步拿掉,它是小事;晚一步,就是噩梦。

肠子里的息肉不少,但并非都要感到害怕。真正容易出事的,是那种腺瘤性息肉。它像一条会变色的蛇,看起来温顺,实则暗藏机关。

研究表明,这种息肉平均要经历5到10年的时间才可能发展为癌。听着好像“来得慢”,可关键在于——没人知道它啥时开始变脸。很多人做检查时,医生的报告单上写着几个字:“高危腺瘤”,没感觉,可这四个字是医生心里的警钟。

它的癌变过程,就像草原上的野火,一开始只是冒烟,等肉眼看出来时,往往已经烧穿地皮。根据《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70%以上有息肉病史。也就是说,癌症往往不是“突袭”,而是“积攒”。

更可怕的是,这种息肉没啥明显症状,早期连拉肚子、出血都没有。有的人总觉得“排便挺正常”,“吃啥都香”,以为自己没事。可一做肠镜,医生的脸就变了。真正让医生紧张的,不是癌,而是那颗正在往癌路上走的小息肉。

不是每个人都要担心这种息肉,但有四类人,确实得当心些。

一是家里有直肠癌或息肉史的人。这是天生带来的“高风险”。家族中有人得过这种病,说明基因里有某些“脾气不对”的片段。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有直系亲属史的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2到3倍

第二类,是饮食重、口味重、爱吃加工肉的人。别不信,世卫组织早就把腌制肉、香肠、火腿等列为“一类致癌物”,吃得多、吃得久,肠道里的细胞就容易出岔子。老百姓一句老话讲得对:“嘴上贪一时,肠子哭一世。”

第三类,是肥胖伴代谢紊乱的人群。脂肪多了,不只是外形问题。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会让肠道上皮细胞长期处于刺激状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肥胖人群中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比正常体重人高出近40%

第四类,是五十岁以上、未定期体检的人。年龄一大,细胞更新速度慢,修复能力弱,肠道里那点“小不对劲”更容易变坏。据统计,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高峰就在55岁左右。很多人等到肠子出血、贫血才查,可那时往往已至晚期。

不少人纳闷,自己平时也没吃啥怪东西,怎么肠子就长“疙瘩”了?

其实息肉大多是“生活方式一天天堆出来的”。肠道像人的“排污管”,每天要处理各种食物残渣和代谢物。纤维吃得少、油吃得多,就像油管堵塞,废物滞留久了,里头就容易长东西。

研究发现,膳食纤维的摄入能让结直肠癌发病率下降约20%以上。因为纤维能“扫地”,减少肠壁接触致癌物的时间。相反,那些喜欢油炸、烧烤、煎制食物的人,体内“坏分子”就多。再加上有些人饮水少、运动少,肠子蠕动慢,排空延迟,就像“老水管生锈”,哪天堵住了,就真麻烦。

除了饮食外,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因素——慢性炎症。如果肠道里老有炎症反复,当地的细胞不断修复、再生,就像伤疤上反复破又长,容易出错。一旦“修补错位”,就有了息肉的苗头。医学上称这叫“炎症后增生改变”,说白了就是老地方憋出新问题。

很多人听到“肠镜检查”就皱眉。其实那根镜子救过太多命。医生常说一句话:“怕查的,往往最该查。”一次无痛肠镜,往往能把未来的疾病提前十年揪出来。

有数据表明,定期筛查可让结直肠癌的死亡率降低约60%。尤其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每三到五年复查一次,就能在“癌变前”解决问题。现在的技术也越来越温和,无痛、短时睡眠状态下完成,查完还能去上班。

很多地方已经把结直肠癌筛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部分地区甚至可以免费或补贴进行。这是国家花实实在在的钱,帮老百姓挡风险。遗憾的是,不少人嫌麻烦、不舍得时间,结果真的“查出病”时,只能叹一句“早知道就好了”。

人的身体就像房子,老化是必然的事,但关键看有没有漏水。息肉就是那点“渗水”,不及时补,时间久了,墙体发霉塌陷,那就不是修修能解决的了。

要防息肉,靠两件事:嘴巴和习惯。吃得清淡点,多吃绿叶蔬菜、豆制品和粗粮,是对肠子最直接的保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项长期随访指出,高纤维、低脂饮食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仅为平均人群的六成。看似简单的改变,能抵过昂贵的治疗。

还有一点,别怕去医院。体检不光是查出问题,更是给自己一个“心理安”。那点时间、那点检查费,比起可能的病痛,真不算什么。就像老乡常说的那句土话:“舍不得吃亏的人,最后吃大亏。”

医生见得多了,也更怕“后知后觉”。太多病人,不是没机会,而是错过机会。肠道疾病这事,讲究“早半步是福,晚半步是祸”。90%的癌变风险听着吓人,但那只是放任不管的下场。真到医院去,该切的切,该查的查,这风险还能被压得死死的。

别以为身体没信号就是平安。身体的坏毛病,常是从看不见的地方长出来的。正如一句老话:“怕的不是病来,怕的是人装没病。”

愿每个人都能早点行动,别等症状敲门时才慌了神。保命的事,别拖。

如果你或者家人查出有息肉,不妨说说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哪些经验让你印象深刻?留言聊一聊,也许能帮到更多人。

[1]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4年版)[J]. 中华消化杂志, 2024,44(10):617-629.
[2]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中国肠癌防治白皮书(2023)[R].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声明:本文旨在传播健康知识,非诊疗建议。部分案例来源于社会观察,意在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如有身体不适或疑似症状,请及早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本文无任何低俗或虚假信息,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