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健:像曾凡博这种水平的运动员,在美国非常常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9 00:19 1

摘要:接下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捋清楚一点。时间点先不乱:8月3日,篮网给过他一份无保障的Exhibit 10合同。到了10月10日至13日,NBA中国赛在澳门打了几场比赛,曾凡博只在首场上了10分06秒,没出手,记了1次抢断、3次犯规;第二场一分没上场。球队回美没几天

10月15日,篮网把曾凡博放走了。签进来到被裁掉,一共就22天;从澳门中国赛结束到官方宣布,间隔不到三天。事情就是这么干脆。

接下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捋清楚一点。时间点先不乱:8月3日,篮网给过他一份无保障的Exhibit 10合同。到了10月10日至13日,NBA中国赛在澳门打了几场比赛,曾凡博只在首场上了10分06秒,没出手,记了1次抢断、3次犯规;第二场一分没上场。球队回美没几天,15号就宣布裁掉他。这中间有两拨声音,一个说这是商业噱头——球队签个中国球员做宣传;另一个像马健那样直接讲:像曾凡博这种水平,在美国并不稀罕,一抓一把。实际情况里,两种因素都有:既有市场层面的考虑,也有竞技层面的判断。

说他的球风和局面。曾凡博更像个3D型的锋线/外线球员,不是那种控球型后卫,也不是必须要持球单打的得分手。他的得分路径基本三条:站外线等空位三分、接球抖动后突破上篮、抢断或反击后一条龙得分。换句话说,他更依赖队友把球送到他那,而不是自己创造出大量出手权。短期合同的球队不会为某一个轮换边缘球员去改战术、去刻意给他球权,这一点对他非常不利。

再看篮网当下的阵容和氛围。2025年选秀,篮网出了五个首轮新秀——用8号签选了叶戈尔·杰明,19号是诺兰·特拉奥雷,22号德雷克·鲍威尔,26号本·萨拉夫,27号丹尼·沃尔夫。年轻人一把抓,谁都想在训练营里抢戏,谁都想证明自己能上场、能拿数据。训练营里那股竞争劲,基本上把需要体系支持才能发挥的球员挤到角落。球队的操作逻辑很直接:先看谁能马上贡献,谁能马上上场就优先留着。像曾凡博这种需要被“安排”球权的类型,在这种环境下自然没多少机会。

把视角再放大一点,这是很多中国球员在美职篮面临的长期问题。现在的锋线除了要投三分,还得能换防、多位置轮换、具备持球能力,至少要能扛两三项任务。单一技能线索明显的球员,在短期试训里容易被打上“待观察”的标签。并不是断定他不行,而是现实需求和合同机制把选择权往即战力那边倾斜。

伤病让问题更复杂。他带着腰部骨折去签过合同,结果错过了夏季联赛,也没能去国家队亮相。这缺了关键的展示期,少了合适的上场时间和磨合机会。没有充分的训练和比赛积累,教练组和管理层更倾向于把名额给能马上贡献的球员。澳门赛那两场也印证了这一点:第一场十分钟里三次犯规,说明在防守端有积极性但也有判断问题;没出手则说明进攻端没被安排到优先投篮名单里。第二场归零上场时间,这对短期内要证明自己的球员来说几乎是致命信号。72小时不到就被裁,显示管理层在商业、战绩和培养新人三者之间作了快速权衡。

回到个人路线上,有几条现实可选项,但每条都不简单。北京首钢已经给他做了预注册,首钢处在争冠窗口,回到国内能拿到比较稳定的出场时间,这对恢复节奏、提升对抗和增加持球训练很有帮助。另一条路是回到美国继续康复并在发展联盟里再证明自己。他早在2021-22赛季进过G联赛(点燃队),对那边环境并不陌生。业内常说的现实路径是:在发展联盟里用一两年时间把数据和身体状态找回来,争取双向合同或者再进NBA的机会。最后一种是直接在短期内再冲NBA,但那意味着必须把投篮稳定性、身体对抗能力、持球创造力等短板在最短时间内转化成可量化的数据和录像证据,让球探一眼看到进步。

具体到要做的功课,动作要实在。第一,彻底把伤治好,这不是想当然的练训练能解决的。第二,增加对抗训练,适应更硬的身体对抗和更快的节奏。第三,提高持球和一对一创造机会的能力,不能总是等队友喂球。第四,稳定外线投篮,尤其是在身体对抗下的投篮命中率要有明显提升。去G联赛的话,还得适应那边更强调个人数据和高密度赛程的节奏,旅途和背靠背比赛会更多,体能恢复和轮换管理要跟得上。

关于外界的批评,值得一提。有人把这种签约说成“噱头”,球迷的感受可以理解;俱乐部方面则把这种合同看作低风险试探,既能在商业上满足期待,也不会承担长期负担。球员端在这种短窗口里真的得拼命把自己最好的面展现出来,这既残酷又现实。曾凡博只有22岁,时间和可能性还在,但接下来要打一场耐心与执行力的持久战。

最后把接下来很现实的时间表和动作写清楚,便于观察。短期内他要完成的几件事包括:做一次完整的医学评估并把腰伤恢复到可参加高强度训练的水平;制定6至12周的专项训练计划,重点是对抗性力量和持球攻击练习;如果回到首钢,要和教练沟通出场定位,争取在比赛里获得持球和终结的机会;如果回美国,准备好G联赛的赛季安排,调整体能以应对密集赛程。每一步都有量化目标:恢复到无痛训练、对抗投篮命中率上升、单场能拿到稳定的得分和效率数据,这些数据会决定下一步路能走多远。

来源:淡泊的百灵鸟Qlcj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