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点刚过,几个数据一出来,数字开始被人记住了。9分,11个篮板,5次助攻,“30分钟”。有些人场上感觉冷,有些人走的时候球在手里。“76比68“——这里是分数;“现场一千二百个人”,就看着这一场。看台那边,能听到鞋子和地板的声音。后面的事情,不是刚才场上的事,
四点刚过,几个数据一出来,数字开始被人记住了。9分,11个篮板,5次助攻,“30分钟”。有些人场上感觉冷,有些人走的时候球在手里。“76比68“——这里是分数;“现场一千二百个人”,就看着这一场。看台那边,能听到鞋子和地板的声音。后面的事情,不是刚才场上的事,统计表里的数字下来,是“15投4中”和“已经换下”,还有两个人在场下等。裁判穿的还是白衣,表情没变。主教练记本子,数字旁边的名字打个圈。
谁也没想到这个球会弹出来,10分,有人拿到了。下半场开头,数字慢慢走高,得分板不要太亮。观众喊一嗓子。比赛到了33分钟27秒,新的数据就冒出来了:“三分球4投2中”。换人很快,没说话。有人换下时,鞋带松开一点点。比分改成“82对77”,5分的差距,桌子上的人用笔记了。手里都是水,被砸结实的毛巾,音乐换成短的。
后排看座里,回头有人在小声说,“这个篮板抢得狠”,统计那边敲数字,“第七个篮板”,“罚球7中5”,灯光还在慢慢动,照片快门按得间断。有人侧身把汗擦掉。“两队犯规各5次”,进攻换成防守,球场没有变。第二节的时候,有的球员站在三分线外,没人敢靠得太近,观众拿手机拍照片。
标记都在转播画面上闪。现场有些吃瓜的人开始喊,名字被大声叫出来。转过头,有朋友拍手,不为别的,就是为这个5次助攻,场面看上去不是太热闹,桌上的箱子还空着。评论员喊的时候,声音慢了一点。教练用手指比个数字。对面的球员头发潮湿,看着不怎么高兴。有人站起来喝了口可乐,像是明天还要来。
后面又有一个时间,第三节到16分21秒,比分变成90比85,差距缩小了。场边人低头看鞋。“难怪,上一场也是这样。”球迷在看手机,统计表已经更新。“抢断3次”,“失误2次”,有人开始做对比。主队有人丢了球,现场先静了几秒。裁判手抬起来打了个手势,数据还在数字表上写着。
有几个评论员在旁边小声讨论。观众席有个胖子喊,“10分球员又进了个”。有人把饮料打翻,袜子湿了半只脚。投篮以后球出界,短暂停留三十秒。后面继续打,但是左边的无名球员突然抢到一个篮板——这是他第三个。上半场结束时,“比分64对64平”,不得不进加时。记者开始整理桌子上的纸,一点没乱。
再到最后一节,“12投5中”,主力还在场,备选名单的人开始松口气。球迷都盯着大屏幕,“总得分23分”亮起来,观众骂了一句,还是有人笑了。替补名单上的名字,有一个换上场,手里攥着胶布。防守阵型没有动,比分从88比90到92比90,这两分钟只过了一半。
换人板举起来,有人拿手肘撞了一下球员,裁判皱了一下眉,“技术犯规”。观众席能听到喊,“再进一个就赢了!”桌面上有人把饮料叠着。教练旁边的人扶眼镜。新数据冒出来:“两次抢断,两次失误”。上场主力回到休息席,运动鞋后跟踩平。
整场比赛下来,“93对98”,场上有一方失落,另一方直接起立。技术统计抖了一下,最新的数字已经贴到墙上。数据没断过,从第二节写到最后一分钟。主队最后一攻失败,场馆里没剩多少声音,全场安静。两个球员在对面握手,汗水顺着臂膀滴到地上,球迷有的开始收拾东西。比分照样亮着,摄影师拍了最后一张。
现场看板有服务员在擦屏幕。球员回更衣室,“三分球命中率38%”,有人在脚腕上缠几圈绷带。裁判椅子上坐一会,手里的记分板一直没动。有人在翻旧票根。气氛慢慢淡了下去,也没人再叫。晚上外面风不小。回到入口还在听有人说那个篮板怎么没拿下来,统计表最后写着,“犯规13次,三分命中4次”,还有一个“总助攻8次”。
一位穿深色衣服的观众带着孩子走过去,怀里抱着纪念品,孩子拉着大人的手喊,“下次还来看!”有记者等着拍照,主教练走出通道。数据加起来,主队总得分93分,对方98分,第一时间亮出结果。检票口旁的纸杯堆成一堆。最后一眼看统计表,名字和数字没变,桌上的笔都用旧了。
铺着胶带的地板边,球员鞋底踩着胶印,摄影师调焦。闭馆的时候还剩下几个后台人员,对讲机里只是在念着统计数字。一个老观众在门口抽烟,比赛已经结束两个小时了。总共犯规,两队加起来二十多次,比分还在灯箱里亮着。
主队没人留下来。观众散掉。“得分23分“的名字还在统计表上,数据一直在。空气里还有点运动饮料的气味,场上没人。球场上有些东西忘收起来,能看到一双没系好的鞋带……数据和名字最后留在那片空地,看的人各有想法。
墙上贴着最后的海报,主力和替补都在名字上有数字。球员走出去时慢,观众没再回头,灯光灭了又开。“98比93“,有人拍了照片,手机暗下来,所有数据都被留在了文件夹里。
来源:奋发叶子gOeN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