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某某,23岁的女孩;荣某某,19岁的男演员。两人都报了警,都说自己被对方打了。
《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阳,现实里也上演了一出“罗生门”?
一纸通报,两份伤情
北京海淀警方的通报,读起来真是让人五味杂陈。
短短几行字,信息量却大得惊人。
李某某,23岁的女孩;荣某某,19岁的男演员。两人都报了警,都说自己被对方打了。
地点,是男方租住的门口。
起因,是“情感纠纷”。
过程,是“口角”升级成了“拉拽等肢体接触”。
最有意思的是结果:经鉴定,二人“均不构成轻微伤”。
这句话太有水平了。它既没有说没打,也没说打得不重,只是给了一个法律层面上的冰冷结论。
可情感里的伤,又岂是法医鉴定能说清的?
女孩的万字长文,男方的矢口否认
在警方通报之前,这件事早就闹得沸沸扬扬。
女孩这边,晒出了报案回执,晒出了医院诊断。
“中度焦虑和抑郁”。
这几个字,可比“不构成轻微伤”要沉重得多。
在她的叙述里,这是一段持续了三个月的恋爱,一段充满了冷暴力和多角暧昧的关系。她把所有的聊天记录、所有的委屈,都公之于众,像一个在感情里溺水的人,抓住最后一根浮木。
再看荣梓杉工作室那边,声明写得斩钉截铁。
“从未建立恋爱关系”。
“更不存在所谓‘恋爱’‘出轨’等虚假事实”。
一切指控,全盘否定。不仅否认了打人,连两个人爱过这件事,都直接抹去了。这回应,真是冷酷到了骨子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拖泥带水。
“不构成轻微伤”的背后是什么
一边是女孩撕心裂肺的控诉,附带着医院的抑郁诊断;另一边是男方釜底抽薪式的否认,以及警方“不构成轻微伤”的鉴定。
这局面,真的太拧巴了。
我总觉得,“不构成轻微伤”这句话,恰恰是整件事里最让人感到无力的地方。它像一把尺子,精准地量出了皮肉伤的深度,却完全无法探知内心的创口有多深。
一场激烈的拉拽,可能确实够不上法律意义上的“伤”,但对于当事人来说,那种屈辱、愤怒和绝望,难道就不是一种伤害吗?
更何况,女孩的控诉核心,从来就不仅仅是肢体冲突。
她反复提到的“冷暴力”,那种精神上的折磨,那种被漠视、被欺骗的感觉,才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可惜,这些东西,通通无法被量化,无法被写进警情通报里。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我们有无数种方式去记录和传播信息,却好像离真相越来越远。
每一方都只放出对自己最有利的证据,每一方都有自己的叙事逻辑。我们这些看客,就像是雾里看花,只能凭着零碎的片段和个人的直觉去站队。
可感情这种事,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
一个女孩,如果不是情绪到了极点,会独自一人跑到男方家门口等候吗?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如果不是被抓住了什么把柄,工作室的回应为何要如此决绝,连一丝余地都不留?
我不想轻易地去审判任何一个人。
但这件事确实让人感慨,尤其看到荣梓杉才19岁,那个在《隐秘的角落》里把复杂人性演得入木三分的朱朝阳,如今自己也陷入了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现实纠纷里。
这或许就是成名的代价吧。你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你的一段私密关系,最终会变成一份公开的警情通报。
最终,一段感情的终结,不是好聚好散,而是对簿公堂,互相指控,这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悲剧。
大家觉得呢?当情感纠纷变成一场“罗生门”,你更愿意相信细节满满的个人哭诉,还是言辞凿凿的官方声明?
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来源:洒脱暖阳Pr